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2:15:15

痛經不同于其他的疼痛,如頭痛、牙痛、腰痛等,治療好了以後,可能就不再疼痛,或者說疼痛發作的間隔時間會很長。痛經的最大特點,或者說最讓人煩惱的是,每次來月經都要疼痛,每個月都要被煎熬一次,可以說是“煩不勝煩”。

痛經是當今世界醫學還未能攻克的難題。痛經的發生率:根據英國一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女性中80%有不同程度的痛經。在美國,有周期性月經的婦女中90%有痛經,36%—直或常有痛經。在我國,早在1978年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對29個省、市、自治區13萬多婦女月經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痛經者占33.19%,也就是說1/3的女性都會被痛經困擾;因此,我們說,痛經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原發性痛經,又稱為功能性痛經,其主要特點是:盆腔無器質性病變,常見于年輕未婚、未産女性,大多數婚後或産後疼痛可以緩解。這種痛經發病原因簡單,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臨床療效較好。

繼發性痛經,是指盆腔器質性病變導緻的痛經,常繼發于某種疾病之後,如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後遺症、宮腔粘連、宮頸狹窄、宮腔内異物等,很多患者都可追溯到具體的發病原因。

如有的患者會告訴你:醫生,我以前來月經是不會疼痛的,就是做了人工流産後,每次來月經就出現痛經;或者是得了盆腔炎以後,每次來月經就出現小腹和腰骶部疼痛。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再也别傻乎乎硬扛了)1

繼發性痛經的主要特點是:伴随某種疾病而來,疼痛呈進行性加劇,多見于已婚、已産的婦女。我曾經碰到過一位患者,她是一名小學教師,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醫生,每次來月經的時候,我都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就想幹脆死掉算了;但月經幹淨以後,又感覺還是活着好。大家可想而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可以讓人放棄寶貴的生命。

今天,我主要給大家介紹原發性痛經。

之所以發生痛經,與經期、經期前後特殊的生理狀态有關。有的朋友就會問了,經期及經期前後特殊的生理狀态,每個女性都是一樣的啊,為什麼有的人不痛,有的人會痛;有的人即便是出現疼痛,也不厲害,而有的人就會痛到暈厥?這與每個人的體質狀況及發病因素密切相關。

痛經之所以伴随月經周期反複發作,與經期沖任氣血變化有關。

經期或經期前後,由于血海由滿盈而溢瀉,氣血由盛實而驟虛,沖任、胞宮氣血變化急驟,加之緻病因素乘時而作,導緻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或失于濡養,因而引發痛經。

而非行經期間,沖任氣血平和,雖然緻病因素也存在,但尚不能引起沖任、胞宮氣血阻滞或失養,所以不發生疼痛。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再也别傻乎乎硬扛了)2

就像我們往水杯裡到開水,剛開始的時候,水慢慢地增加,我們感覺不出來,更不會被燙傷;但是當快要滿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開水就會溢出來,很可能就會燙傷我們的手。

痛經的病位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主要病理特點為“不通則痛”,或者“不榮則痛”。

各種原因是如何引起痛經的?

首先,我們來講,氣滞血瘀為什麼會引發痛經?這類患者,由于長期悶悶不樂,或者動不動就發火,使肝氣不舒。中醫認為,氣血是相互依存的,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滞,滞盛則成瘀,最終導緻瘀阻胞宮、沖任。經期氣血下注沖任,胞宮氣血更加壅滞,“不通則痛”;若此時再傷于情志,肝氣更為郁結,氣血壅滞更甚,經血運行不暢,發為痛經,或者痛經進一步加劇。

如果辨證為這一類型的,我們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會囑咐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過于緊張、焦慮和恐懼,這樣有利于肝氣舒暢,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痛經。

其次,寒凝血瘀為什麼引發痛經?這類患者,多有經期淋雨、涉水、遊泳等病史,或月經将至過食生冷、内傷于寒,或夏天過于貪涼、長期置身于空調的環境,或居住的地方比較陰暗潮濕等,導緻風冷、寒濕客于沖任、胞宮,使胞宮、沖任氣血凝滞。經前、經期氣血下注沖任,胞宮氣血更加壅滞不暢,“不通則痛”,從而引發痛經。

如果辨證為這一類型的,我們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會囑咐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之品,夏天不能長時間吹空調,更不能遊泳、洗冷水澡等,這樣有利于寒邪溫散、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痛經。

再者,濕熱瘀阻如何引發痛經?這類患者,多見于宿有濕熱内蘊,或經期、産後攝生不慎,感受濕熱之邪;濕熱與血相搏結,流注沖任,蘊結于胞宮,阻礙正常氣血運行,從而形成濕熱瘀血内停。經前、經期氣血下注沖任,胞宮氣血更加壅滞不暢,“不通則痛”,發為痛經。

如果辨證為這一類型的,我們會囑咐患者,要注意改善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膏粱厚味之品,如油炸油煎、巧克力、甜食、肉類等,因為膏粱厚味容易釀生濕熱;另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加強鍛煉,提高自身抵抗力。

上述三種原因引發的痛經,為實證痛經,臨床較為常見,疼痛比較嚴重。下面兩種為虛證痛經,臨床較為少見,疼痛也比較輕微。

一是肝腎虧損引發的痛經。這類患者多因禀賦虛弱,肝腎本虛;中醫認為,肝藏血,腎藏精,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同源而相互滋生;由于肝腎虧虛,導緻精虧血少;或因房勞多産,損及肝腎,也可以導緻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胞宮失養。經期經血下洩,血海更加空虛,沖任、胞宮濡養不足,“不榮則痛”,從而引發痛經。這類患者除痛經外,可能還會伴有月經推後、量少等。

二是氣血虛弱引發的痛經。這類患者,素體脾胃虛弱;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由于脾胃虛弱,氣血的化生不足,臨床多見于挑食、常常拉肚子,或者是飲食不規律的人;或大病久病,或大出血後,如婦科常見的月經過多、崩漏、異位妊娠破裂出血,還有貧血等,均可導緻沖任氣血虛少。經期經血下洩,血海氣血更加不足,沖任、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再加上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因而發生痛經。這類患者也可能會伴有月經推後、量少等。

你怎麼知道自己一定是痛經?

痛經的診斷,應該說是很容易的,有些患者會直接告訴你,我每次來月經小腹都會疼痛,想開一點止痛的藥物。

痛經,顧名思義,就是經行小腹疼痛,非常有規律,總是伴随月經周期、規律性的發作。

疼痛多發生于經前1~2天,或行經第1~2天,偶爾有延續至月經幹淨,或于月經幹淨後1~2天才出現疼痛;疼痛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樣疼痛,或脹痛并有下墜感;

疼痛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或外陰、肛門墜痛,嚴重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發涼,甚至暈厥等。

痛經的疼痛程度,雖有輕有重,但一般無腹肌緊張或反跳痛,這可以和炎症引起的疼痛鑒别。

原發性痛經的患者婦科檢查:無任何陽性體征,也就是說,子宮的大小、質地是正常的,部分患者可能會發現子宮體極度屈曲,雙側附件也沒有任何異常。

未婚女性我們會建議做一個B超檢查,一般報告單會提示:子宮附件未見異常。這也可以與繼發性痛經及異位妊娠、胎動不安相鑒别;

臨床診斷時,還要注意與發生在經期或于經期加重的内科、外科、婦科等、有腹痛症狀的疾病如急性闌尾炎、結腸炎、膀胱炎、卵巢囊腫蒂扭轉等相鑒别。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再也别傻乎乎硬扛了)3

痛經應該如何治療?

這部分内容,應該也是大家最關注的。

首先,說一下如何辨别痛經的寒、熱、虛、實?

在臨床上,我們主要是根據痛經發生的時間、性質、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結合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以及全身出現的症狀、舌象、脈象,并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來進行綜合辨識。

一般來說,若疼痛發生在月經來潮前,或者月經剛來時,疼痛劇烈、拒按,表現為牽扯痛、絞痛、灼痛、刺痛,我們多考慮為實證。

若疼痛發生在月經快要幹淨,或月經幹淨後,表現為隐隐作痛、墜痛、喜揉喜按,多考慮為虛證。

下腹部疼痛非常明顯,而“脹”不是太明顯,或者表現為刺痛、就象針刺着一樣的疼痛,或者是持續性疼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血塊排出後疼痛明顯減輕,多考慮為血瘀。

如果說下腹部“脹”非常明顯,而疼痛不太明顯,或者表現為一會兒痛、一會兒不痛,多考慮為氣滞。

若表現為冷痛、絞痛,或者下腹部有冷感,用熱水袋焐着就感覺很舒服,多考慮為寒證。

若表現為灼痛、像火烤着一樣疼痛,用熱水袋焐着反而感覺疼痛更厲害,多考慮為熱證。

若疼痛在少腹兩側,我們多考慮與肝有關。

若疼痛牽扯到腰部,我們多考慮與腎的關系更為密切一些。

痛經的治療原則

痛經的治療,和我們婦科其他疾病的治療一樣,都強調經期和平時的治療。

經期調血止痛以治标,達到“通則不痛”,或者是“榮則不痛”。無論你采用什麼樣的方法,盡快解決患者的疼痛是當務之急;但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下,使用止痛的方法,必須是在确診痛經的前提下,否則會贻誤患者的病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或者給患者帶來終身的痛苦。比如說,這個患者本來是異位妊娠引發的疼痛,若你沒有診斷出來,冒然按照痛經來止痛治标;用了止痛藥以後,患者不疼痛了,但是腹腔内的出血越來越多,最後導緻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這種沉痛的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汲取。

還比如說,這個患者多年未孕,經過多方求醫,好不容易懷孕了,這個時候出現了少量的陰道出血伴見小腹疼痛,若你沒有進行認真的檢查,不是給予保胎治療,而是按照痛經來止痛,疼痛倒是緩解了,但患者同時流産了,這不僅給患者造成極大的身心傷害,甚至可能是毀掉了一個婦女的終身幸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誤診、漏診,大家不要以為當醫生很容易,也不要輕易的給患者開藥,一定要确診後對症治療。

平時則辨證求因以治本,達到徹底根治痛經的目的。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服藥比較合适。一般來說,辨證為實證痛經的,應該在月經來潮前5~7天開始服藥,用藥以疏通氣血為主,重在消除氣機郁滞和血脈瘀阻,使氣血流暢,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同樣要強調的是,若生育年齡的婦女需要生育,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則必須排除懷孕後才能服藥。辨證為虛證痛經的,則在月經快要幹淨,或幹淨後開始服藥,以養血益精為主,補精血之不足,使胞宮得以濡養,達到“榮則不痛”的目的。

一般要治療3個月經周期,以鞏固療效。

常用的治療方法

第一,辨證論治

對于學中醫的朋友來說,可以采用辨證來論治痛經,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學習中醫的朋友不是太多,好多還是中醫愛好者;所以,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

如果辨證為氣滞血瘀的,治以理氣行滞,化瘀止痛;可以選用膈下逐瘀湯、八物湯、逍遙散、桃紅四物湯等。

寒凝血瘀證,治以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通;可以選用少腹逐瘀湯、良方溫經湯等。

濕熱瘀阻證,治以清熱除濕,化瘀止痛;可以選用清熱調血湯、銀甲丸等。

肝腎虧損證,治以益腎養肝,緩急止痛;可以選用調肝湯、一貫煎、益腎調經湯等。

氣血虛弱證,治以益氣養血,調經止痛;可以選用聖愈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

我們還可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止痛藥物,以增強止痛效果。

比如說,辨證屬于寒的話,可以适當的選加艾葉、肉桂、吳茱萸、烏藥、高良姜、小茴香、細辛等,以增強溫經止痛的功效;

屬于濕熱的話,可以适當的選加赤芍、丹皮、紅藤、敗醬草、川楝子、薏苡仁等,以增強清熱除濕止痛的功效;

屬于氣滞的話,可以适當的選加木香、川芎、佛手、香附、青皮、郁金等,以增強行氣止痛的功效;

屬于血瘀的話,可以适當的選加三七粉、血竭、當歸、延胡索、五靈脂、乳香、沒藥等,以增強化瘀止痛的功效。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再也别傻乎乎硬扛了)4

第二,可以選用中成藥治療

如龍血竭膠囊,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的作用,可用治氣血凝滞的痛經。一次4~6粒,一天3次。

延胡止痛片,具有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治氣滞血瘀所緻的痛經。一次4~6片,一天3次。

痛經靈顆粒,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用治氣滞血瘀所緻的痛經。開水沖服,月經來潮前五天開始服藥,隔日服,每次服用1~2袋,一天2次;經期開始後連服兩天。

田七痛經膠囊,具有通調氣血、止痛調經的作用,可用治因寒所緻的痛經。經期或經前5天開始服,一次3~5粒,一天3次。

痛經寶顆粒(又叫月月舒),具有溫經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用治寒凝氣滞血瘀的痛經。一次1袋,一天2次,于月經前一周開始,持續服至月經來潮3天後停藥。

少腹逐瘀顆粒,具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的作用,可用治血瘀有寒引起的痛經。一次1袋,一天2~3次。

少腹逐瘀膠囊,具有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的作用,可用治寒凝血瘀而緻的痛經。一次3粒,一天3次。

止痛化癥膠囊,具有益氣活血、散結止痛的作用,可用治氣虛血瘀所緻的痛經。一次4~6粒,一天2~3次。

金剛藤膠囊,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消腫的作用,可用治濕熱所緻的痛經。一次4粒,一天3次。

婦科千金片,具有清熱除濕、益氣化瘀的作用,可用治濕熱瘀阻所緻的痛經。一次6片,一天3次。

花紅片,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的作用,可用治濕熱瘀滞所緻的痛經。一次4~5片,一天3次,7天為一療程。

定坤丹,具有滋補氣血、調經舒郁的作用,可用治氣血兩虛、氣滞血瘀所緻的痛經。一次半丸至1丸,一天2次。

八珍益母丸,具有益氣養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可用治氣血兩虛兼有血瘀的痛經。一次1丸,一天2次。

八珍丸,具有補氣益血的作用,可用治氣血兩虛的痛經,一次1丸,一天2次。

通過上邊的介紹,大家會發現,治療痛經的中成藥很多,我這裡隻是列舉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再強調兩點:一是中成藥的使用,也一定要辨證,不可以别人說哪個藥止痛效果好,那麼所有人都吃這個藥;二是生育年齡的婦女,必須确診為痛經的,才能服用中成藥。

作者簡介

陳林興

痛經是不是一直痛到老(再也别傻乎乎硬扛了)5

簡介: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雲南省名中醫、雲南省優秀青年中醫、雲南省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診治:婦科各類多發病及疑難病,痛經、閉經、崩漏、婦科炎症、絕經前後諸證、孕前調理、産後調理、乳腺病、不孕症、子宮肌瘤、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囊腫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