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豆介紹:
别名:(花卉植物) 多葉羽扇豆、魯冰花
拉丁學名:Lupinus micranthus Guss.
植物科屬:豆科、羽扇豆屬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莖上升或直立,基部分枝,全株被棕色或鏽色硬毛。掌狀複葉,小葉5-8枚;葉柄遠長于小葉;托葉鑽形,長達1厘米,下半部與葉柄連生;小葉倒卵形、倒披針形至匙形,長15-7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銳尖,具短尖,基部漸狹,兩面均被硬毛。
總狀花序頂生,較短,長5-12厘米,長不超出複葉,花序軸纖細,下方的花互生,上方的花不規則輪生,花長10-14毫米;苞片鑽形,長3-4毫米,被毛;花梗甚短,長1-2毫米;萼二唇形,被硬毛,下唇長于上唇,下唇具3深裂片,上唇較淺,果期宿存;花冠藍色,旗瓣和龍骨瓣具白色斑紋。果序軸增粗,長仍不超出複葉;莢果長圓狀線形,長2.5-5厘米,寬0.8-1.2厘米,密被棕色硬毛,先端具下指的短喙,
種子間節莢狀;有種子3-4粒。種子卵形,扁平,黃色,具棕色或紅色斑紋,光滑。
植物花期:
花期3-5月,果期4-7月。
植物花語
苦澀。
地理分布:
原産地中海區域。生于沙質土壤。中國見于栽培。
生長習性:
羽扇豆,較耐寒(- 5℃以上),喜氣候涼爽,陽光充足的地方,忌炎熱,略耐蔭,需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主根發達,須根少,不耐移植。根系發達,耐旱,最适宜砂性土壤,利用磷酸鹽中難溶性磷的能力也較強。多雨、易澇地區和其他植物難以生長的酸性土壤上仍能生長;但石灰性土壤或排水不良常緻生長不良。可忍受 0℃的氣溫,但溫度低于-4℃時凍死;夏季酷熱也抑制生長。
園林用途:
盆栽觀賞:植株勻稱、葉片茂盛的矮生品種的出現拓寬了羽扇豆的市場推廣範圍,使其有機會走進普通家庭,加上它所賦予的特殊寓意,相信人們會對其加倍的鐘愛。
插花使用:豐富的植物材料曆來就是花藝大師創作的重要素材,随着羽扇豆種植量的不斷加大,其作為切花的使用價值逐步被人們注意和發現,實現切花的栽培生産。
景觀應用:羽扇豆特别的植株形态和豐富的花序顔色,是園林植物造景中較為難得的配置材料,用作花境背景及林緣河邊叢植、片植,會給人們視覺一種異域和别樣的享受,這越來越被專業人士接受與推崇。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于秋季進行,在21-30℃高溫下發芽整齊。羽扇豆生産中多以播種繁殖,春秋播均可,3月春播,但春播後生長期正值夏季,受高溫炎熱影響,可導緻部分品種不開花或開花植株比例低、花穗短,觀賞效果差。自然條件下秋播較春播開花早且長勢好,9-10月中旬播種,花期翌年4-6月。72孔或128孔穴盤點播、覆蓋。育苗土宜疏松均勻、透氣保水,專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珍珠岩混合使用為好。種子較大,普通或包衣處理,約40粒/克。發芽适溫25℃左右,保證介質濕潤,7-10天種子出土發芽,發芽率高。
扡插繁殖在春季剪取根莖處萌發枝條,剪成8-250px,最好略帶一些根莖,扡插于冷床。夏季炎熱多雨地區,羽扇豆常不能越夏而死亡,故可作二年生栽培,宜早春栽植于栽培地,株距1000px,早栽早發棵,開花結籽較早。入夏前結實後地上部分枯萎,秋季再萌發新株,或于枯萎前采收種子。華北需保護越冬。
栽培技術:
移苗定植
羽扇豆性喜涼爽,陽光充足,忌炎熱,稍耐陰。深根性,少有根瘤。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酸性沙壤土質(pH值5.5),中性及微堿性土壤植株生長不良。羽扇豆苗期30至35天,待真葉完全展開後移苗分栽。羽扇豆根系發達,移苗時保留原土,以利于緩苗。
在定植以前視長勢情況應進行1至2次的換盆,盆缽的選用最好為高桶盆,以滿足直根性根系的生長需求,确定合理的種植擺放密度。針對秋播種植,越冬時應做相應的防寒措施,溫度宜在5℃以上,避免葉片受凍害,影響前期的營養生長和觀賞效果。
土壤酸堿度的調節,依據羽扇豆的生長習性,栽培過程中控制和調節栽培基質的酸堿度(pH值)對于羽扇豆正常的生長和開花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較簡便有效的調節方法是對栽培基質施用硫磺粉。由于硫磺在基質中需一定時間的分解(約40天以上)才能起到調節作用,因此施用應盡早進行,一般在移苗後2至3片真葉出現時開始,施用量視栽培基質原有酸堿度而定。另外,硫酸亞鐵、硫酸鋁等酸性肥料雖具有短期内降低 pH值的效果,但過高的鹽離子濃度會對植物根系造成毒害,生産中要少用。
病蟲防治:
羽扇豆葉斑病
病斑褐色至黑色,危害葉片及莖的生長,導緻葉片早期枯死,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施,效果良好。
症狀:葉上發病,初生褐色小斑點,後形成直徑5-14毫米的病斑。病斑融合為不規則形褐色病斑,枯死。多在夏、秋季節發病。葉柄、莖、花瓣有時也可發病。
病原分生孢子圓形或紡錘形,隔膜4-5個,隔膜處缢縮,兩端細胞色淡,中間細胞色濃,大小為64-80×16-16.5微米。傳染途徑以受害莖葉及帶菌種子越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