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能多吃嗎?水母網5月13日訊 (YMG記者 曲彩雲 通訊員 李成修) 春夏之交,各種野菜上市了,蒲公英、苦菜、山麻楂、蕨菜等,市民們買來做菜或者泡茶,但很多居民隻知道能吃能泡茶,卻不知道這些野菜有什麼營養成分,哪些人适合吃,吃時要注意什麼昨天,記者采集了一些市民的看法,就這些看法采訪了煙台市毓璜頂醫院營養科主任宋新娜,請她從醫學和營養學角度為市民解讀分析野菜究竟該怎麼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野菜能多吃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水母網5月13日訊 (YMG記者 曲彩雲 通訊員 李成修) 春夏之交,各種野菜上市了,蒲公英、苦菜、山麻楂、蕨菜等,市民們買來做菜或者泡茶,但很多居民隻知道能吃能泡茶,卻不知道這些野菜有什麼營養成分,哪些人适合吃,吃時要注意什麼。昨天,記者采集了一些市民的看法,就這些看法采訪了煙台市毓璜頂醫院營養科主任宋新娜,請她從醫學和營養學角度為市民解讀分析野菜究竟該怎麼吃。
野菜的營養比栽培蔬菜更高嗎?
有人說,野菜生長在自然狀态下,其營養成分大多高于栽培蔬菜,這種說法有沒有依據呢?
宋新娜主任認為,野菜的營養價值體現在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方面,比如含有維生素C、胡蘿蔔素、鈣、鉀等。這些營養成分有助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維持血管壁的彈性,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腦血管系統的功能,預防高血壓、某些腫瘤等。但是說到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就不是野菜的“強項”了,所以,應該一分為二地對待野菜,畢竟,在大多數人的餐桌上,和野菜相比,種植蔬菜仍然占“主流”地位。
吃野菜最好先浸泡焯水?
記者采訪發現,人們在食用蒲公英、苦菜、山麻楂以及槐花等野菜時,往往先經過浸泡或者焯水等程序,有些甚至反複浸泡,說這樣做一是為了減輕野菜本身的苦澀味,另一方面是為了“解毒”,這樣做對嗎?
宋新娜主任表示,野菜相對栽培蔬菜來說,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生長在自然環境中,污染較少,相對來說更自然更有機,但部分野菜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吃之前需要浸泡兩個小時左右來去掉毒素,但同時,一些營養成分在浸泡的過程中也會流失掉,這讓本身營養成分高于栽培蔬菜的野菜的優點也有所減弱。“因此,不能盲目迷信野菜的營養成分和藥用價值,最好就是把野菜當成一種時蔬,應季的時候嘗嘗鮮就可以了。”宋新娜主任提醒。
野菜“純天然”,多吃無妨?
一到春天,有些市民特别喜歡上山挖各種野菜,平時餐桌上也将很多種植蔬菜撤掉,代之以各種野菜,這樣做的理由是“純天然的總比人工栽培的好”,這樣的說法對嗎?其實,野菜盡管美味也有營養,但不可多吃。從中醫角度講,有些野菜性寒涼,易造成脾寒胃虛等病。像魚腥草等少數野菜就有微毒,多吃有害,蕨類等野菜含過敏物質,多吃可能引起身體不适。苦味野菜性涼味苦,有解毒敗火之效,但過量食用,損傷脾胃。
采摘野菜時要注意分辨,不認識的不采、不吃。有的野菜看上去綠油油的很是可愛,但不一定能食用。路邊的野菜也不要采。路邊生長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
野菜取材要新鮮。洗切和下鍋烹調的時間不宜間隔過長,避免造成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損失。
久放的野菜也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而且營養成分減少。
教你安全吃野菜
野菜烹饪時,要注重保持其野味,可炒食、涼拌、做餡,亦可熘、燴、燒、煮,也可用其做餡包餃子、蒸包子、搓湯圓、做春卷、下面條,還可做湯或生食,關鍵在于根據野菜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
婆婆丁(蒲公英)等最好是在洗淨後蘸豆醬吃。榆樹錢等在樹上生長的野菜一般不宜炒吃,而應當蒸吃。山蒜類含微毒的野菜食前需用清水浸泡兩小時,以避免食後可能會出現的周身不适感。幹燥上火時,可用小火煨一鍋野菜粥,濃濃的菜汁裹着粘稠的米糊,清淡而滋味綿長,還可增加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攝取,有滋陰補腎、調節腸胃之功效。
很多市民喜歡吃糖醋野菜,但不知道怎麼做最好吃。糖醋野菜可先用生粉、面粉、雞蛋調成糊,這糊叫全淡糊,用野菜例如香椿頭裹糊後放油鍋炸,裝盤後再将糖醋汁澆上去,即可食用了。
野菜湯做法:鍋内水燒開後放入少許鹽,放入野菜,水開後淋入攪拌好的雞蛋,放入雞精,淋入香油即可。
各種野菜的藥用價值
馬齒苋:利于糖尿病患者。馬齒苋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祛病養生功效。此外,它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生成,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苋炒雞蛋、蒸馬齒苋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苋粥。
苦菜:祛濕除暑氣。吃苦解燥助眠初夏的飲食調理重點是養心、降心火,甯心安神後就比較不會睡不好。春夏之交,是野苦菜采摘上市的季節,多吃野苦菜可以祛濕除暑氣,苦菜可炒肉、炒蛋、做湯,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後蘸面醬食用。
荠菜:中醫認為,荠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養生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症。荠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後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都可以,還可以熬成鮮美的荠菜粥。水芹菜:降血壓。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滞、利尿、止血、降血壓、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的作用。我們常吃的有豬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餃和水芹拌花生仁。
小根蒜:小根蒜又名薤白、小根菜。它的莖葉長得很像蒜,也有蔥、蒜的味道。其作用是通陽化氣、開胸散結、行氣導滞,治療痢疾以及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過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或熬點小根蒜白木耳粥。
苋菜:滋陰潤燥。苋菜的根一般為紫色或淡紫色;不同地區,顔色略有不同,北方的多為綠色或略帶紫色,輕些莖上很少有分枝,有綠色或淡紫色的條紋;葉子為卵形。我們一般吃的都是比較嫩的苋菜莖葉,它們有清熱利尿、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除了炒食﹑涼拌﹑做湯外,苋菜也常用來做餡,比如涼拌苋菜、苋菜雞絲、苋菜水餃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