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是非常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姓超級多,資料顯示是十萬。不僅多,還特麼非常奇葩,什麼松下、原野、前田、小島、谷口。你是不是覺得取這些姓簡直任性的可怕,感覺都是村口的老伯伯們随口取一個就算了。可事實真的就是如此麼?
你還别說,其實還真是這樣子的。正如許多中國的姓,比如說魯姓原是周公的後裔,周朝王族支系之一,因受封于古時候的魯國,便以國代姓為魯;同樣的還有如齊姓和楚姓,前者原是姜太公後裔,封地齊國,自然姓齊。後者原于芈姓,周成王封芈熊繹到楚地,後别名楚雄繹,後代則姓楚。也正是受此影響,所以日本人在取姓氏之前,便以當下所在地為名取姓了。
當然了,由于氏所代表的是一個部族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其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哪有萬世長盛的氏,總會有衰落和更替,所以在各種争權奪利中,氏裡面又會發展出新的氏來,就如上文所說的九條氏,近衛氏,其實都來源于日本曆史上鼎鼎大名的藤原北家,而藤原北家則又是藤原氏的藤原四家之一(南家、北家、弍家、京家)所分出來的。其中二條家和一條家又是九條家的,鷹司家又是近衛家的。或許你已經被繞暈了,但是你知道中國絕大多數姓氏最早都來源于姬姓,然後再分支分支分支之後形成各式各樣的姓氏你就可以很簡單的理解了。
那麼姓又是怎麼回事呢?正如上文提及的氏所代表的意義由于太籠統,家族經曆時間越長分支越多,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姓再來辨别,姓所代表的就是該氏下的人,類似爵位的一種社會地位了,特别是飛鳥時代的天武天皇頒布了“八色姓”制度,既“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師、臣、連、稻置”,越在前面的代表着和皇室的關系越好。所以要是在古代日本,遇到一個有氏又有姓的人,那可絕對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除此之外,在十世紀的時候,不怕折騰的日本人還搞出了苗字這玩意(當然其實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牛逼),而苗字出現的意思就是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說白了就是戲太多的日本人裝逼利器。比如說“藤原朝臣九條兼實”,朝臣是姓,類似爵位,畢竟排第二位嘛。其中九條氏現在的苗字,兼實是名,但是你在九條還沒出名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九條這個氏,但是他前面加個藤原二字,那就誰都知道了。老百姓一聽,哦,九條家族的啊,不曉得,再一看,原來是藤原家的大人,頓時逼格滿滿。
再比如“藤源朝臣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德榮軒信玄”,“藤源”是氏,“朝臣”是姓,武田是“苗字”,“大膳大夫”是官職(禦廚),“晴信”名,“入道”表示出家,“德榮軒”是軒号,“信玄”是法号。果然是很暈頭的名字,但是實際中肯定不會這麼稱呼啦,上文這樣一般就叫做武田晴信,因為随着姓、氏、苗字的大量增加,所以最後統一稱為了苗字,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說的日本姓什麼什麼,其實就是苗字是什麼。
雖然我們說姓和氏在日本是地位的象征,代表着日本最高地位和天神後裔的天皇其實是沒有姓和氏的,隻有名。所以天皇的女兒出嫁以後一般都是随着丈夫的姓,這就導緻了如果天皇女兒嫁給平民的話,她就要從公主的身份變為平民了。也就是按理說,日本的姓應該很少啊,怎麼現在這麼多呢?
任何一個國家從封建社會到近代社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等,平權,作為亞洲最牛逼和西化改革最徹底的國家,明治維新(1868年)後,為了體現人人均等的理念,自然姓氏地位的象征就有被廢除了。到了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治下令百姓把自己的姓取起來,讓每個人都有姓,是平等的第一步。可是日本平民那個樸實啊,由于長期的習慣,許多人根本不在意給自己取姓。
為此,頭疼的日本政府在明治八年(1875)年決定所有國民必須要有姓。但是大家都是幹慣了農活的人,有幾個能夠有文化給自己取一個非常帥,非常炫酷的姓呢?苦思冥想下,一個人說我家住在山下,那麼我就姓山下吧;一個人說我喜歡白鳥和它的寓意,那就姓白鳥吧;又有一戶家裡是宗教人士的,于是便取名叫做小野寺吧。而更詭異的操作是,從日本史上的大名大姓裡面取一個字,合成自己的姓,比如松前這個姓就是德川家康舊姓松平中取了松字,前田利家中取了前字,于是自己就姓了松前,而這一還真的有提高威望的作用(大概是覺得你這個人有文化吧)。
總而言之,日本人的名字并不像中國人名這麼簡單,樸實(當然他們有些姓也非常樸實,比如說松下,橋口這種),而且幾乎可以跟着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随意更改,我們如今叫做個性化定制,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姓如此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就是像我們常常也會聽到誰誰叫幾郎幾郎這樣叫法的,這個是日本人在成人禮(元服)之前,多數使用童名,童名就比較随意了,你可以不重視名和姓,也可以姓加非正式名(X郎)加正式名。類似我們中國乳名,當然隻是戲比較多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