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孔子的理财思想

關于孔子的理财思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13:09:35

孔子從來不反對追求财富,但強調獲取财富必須通過正當的途徑,擁有财富後要将其作為實現人生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揮霍的工具。孔子的财富觀内容豐富,至今仍閃耀着智慧的光芒,給我們以啟示。

關于孔子的理财思想(孔子的财富觀)1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有财為美,藏富于民對于财富,孔子并不排斥。《論語·子路》記載,衛獻公的兒子公子荊善理财,在他稍有财富時,孔子評價說“苟合矣”,意思是差不多合格了;當财富增加時,孔子說“苟完矣”,意思是較為完備了;當達到富有水平時,孔子說“苟美矣”,意思是比較完美了。從中可以看出,孔子不僅不反對創造和擁有财富,而且給予贊揚。

孔子不鄙視财富,贊揚那些憑借能力取得财富的人。孔子的學生子貢善經商,曾在曹國、魯國經商,“家累千金”。《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有“七十子之徒”,其中“賜最為饒益”,這裡的“賜”指是的子貢的本名端木賜。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了17個人的經商活動,将子貢列在第2位。孔子對子貢非常器重,評價也很高。子貢曾問孔子“賜何人也”,孔子說“汝器也”。子貢又問“何器也”,孔子說“瑚琏也”。“瑚琏”是宗廟裡盛黍稷的器具,上至王侯、下至卿大夫都将其置于高堂之上,在宗廟中則與鼎相配而用,孔子以“瑚琏之器”喻子貢,說明子貢在他的眼中并非凡夫俗子,而是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才。

在治國思想上,孔子主張百姓都能過上富裕生活,百姓生活如果貧困,社會就難以穩定。孔子在《論語·憲問》中提出“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認為人在解決生活溫飽問題後再去追求禮樂文明是不難做到的,但如果總是生活在貧困之中,那就很難保持平和心态了。魯哀公曾向孔子問政,孔子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百姓富裕起來。孔子“藏富于民”的思想對弟子産生很大影響。《論語·顔淵》記載,魯國曾鬧饑荒,國家财政困難,魯哀公問孔子的弟子有若怎麼辦,有若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意思是,如果百姓富裕,您怎麼會不富呢?如果百姓不富裕,您怎麼能富呢?

取财有道,以義為先孔子不反對對财富的追求,但強調追求财富需要有正當的途徑和手段。在《論語·裡仁》中,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财富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以不正當手段得到的,君子不會享用它;貧困和卑賤是人們厭惡的,但以不正當手段擺脫它們,君子是不會做的。

孔子并非強調安貧樂道,強調的是财富如果來源不當,甯可不要。什麼樣的财富屬于“有道”呢?孔子認為必須符合“義”,這是他強調最多的一點。在孔子看來,“義”是社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人内在道德的根本需要。孔子在《論語·裡仁》中強調“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适也,無莫也。義之于比”,還強調“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在《論語·陽貨》中強調“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所有這些,無不突出“義”的重要性。

孔子認為“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強調以義為先、見利思義,強調生财有道。之所以強調這些,是因為孔子意識到人們如果隻追求利,隻按對自己是否有利做事,會産生嚴重後果,即《論語·裡仁》所說“放于利而行,多怨”。魯國國卿季康子無比富有,孔子的學生冉求還在幫助季康子斂财,手段是不斷增加百姓賦稅,孔子對此很憤怒,聲言與冉求斷絕師生關系,并号召“鳴鼓而攻之可也”。

以财發身,為富且仁對于财富,《大學》提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财恒足矣。仁者以财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财。”一般認為《大學》為曾子所作,他是孔子的弟子,“生财有大道”的思想便是直接從孔子那裡繼承而來。《大學》雖不是孔子所作,但其中的财富觀與孔子一脈相承。在評價财富時,孔子将“仁”作為另一個重要标尺。“仁”與“義”“禮”一樣都是孔子政治倫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對各種善的品德的概括。在孔子看來,“仁”的境界非常高,甚至難以企及,君子尚須時時努力,小人就更難以達到了。

在孔子的财富觀中,如果“義”強調的是如何獲取财富,那麼“仁”強調的便是擁有财富後的态度與做法。子貢與孔子有一段對話,記載在《論語·學而》中。子貢問:“貧而無谄,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提出的人生境界本已不低,但孔子認為還可更高,那就是雖然貧窮卻仍能樂道、雖然富貴卻仍懂得禮法。《禮記·曲禮》根據孔子的這段論述,進一步提出“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認為緻富後要做到“不驕不淫”,不能“為富不仁”,用财富回報社會,這也是孔子财富觀的重要内容。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倡導将經商與做人結合起來,由此形成了儒商文化。儒商文化認為,追求财富是應該肯定的,但必須生财有道,不發不義之财,擁有财富後更要将“德”置于“财”之前,用财富實現人生理想,用财富回報社會,而不是任意揮霍或為富不仁。儒商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體現的是聖賢風度和強者風範,深刻影響着後世的商業活動。(作者為文史學者)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陳忠海

流程編輯:u01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