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樂也。
作為動詞,豫是歡“樂”之意。
作為名詞,豫是“樂”舞之名。
古代樂舞的主要目的,在于“象”。
《後漢書·祭祀志》中有關于漢代樂舞《象教田》的記載,就說:
“靈星祠舞者,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為芟除,次耕種、芸耨,驅爵及獲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
《說文》曰:
豫,象之大者。
可見豫的本義是一種盛大的象舞。
大象是天道的象征,所以老子也說:
大象無形。
執大象,天下往。
樂舞大象來象征天道,是表示對上帝的崇拜。
子思在《大象》中就說:
《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這位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北鬥之神,太一天帝—黃帝。
古人認為,是黃帝創造了象。
昔者黃宗,質始好信,作自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後參,左參右參,踐炜履參,是以能為天下宗。—《十大經》
黃帝四面之“象”,已經鑄造在在商代晚期的青銅鼎上—這實際上象征的是北鬥臨制四方。
所以,後世所作的所有樂舞,實際上都是為了象征北鬥的運行。
“豫”的卦名來自卦象。
上卦震為龍,下卦坤為地,所以本卦有龍出地上之象。
震為龍。—《說卦》
震卦之龍,特指的是東宮青龍的房宿。
房宿天驷四星,就像是拉着北鬥帝車的龍馬,黃帝這位大象的創造者,正是乘坐着房宿青龍所拉的北鬥帝車巡遊周天。
帝出乎震—《說卦》
當古人見到震在坤上的卦象時,很自然聯想到了龍出地面,帝出乎震的天象。
于是将本卦命名為“豫”,是為了象征黃帝這個“象之大者”!
- 釋《豫》彖辭
《豫》的彖辭說:
利建侯,行師。
這是子思照着周公卦氣圖編寫的月令時訓。
在卦氣圖上,《豫》是仲春二月之卦。
翻開子思整理的周公月令,我們可以看到仲春二月的月令與《豫》卦完全吻合:
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仲丁,又命樂正入學習舞。
仲春二月入學習樂舞的風俗,從《夏小正》中就已經存在了:
二月…丁亥,萬用入學。注雲:丁亥者,吉日也。萬也者,幹戚舞也。入學也者,大學也。謂今時大舍采也。
在入學儀式上,年滿十五歲的成童跳的就是名為“象”的樂舞。
成童舞象—《禮記》
這與《豫》卦之名完全吻合!
那麼,彖辭為什麼說“利建侯”?我們說過,建矦,是以東宮青龍房宿為候。房宿又名天時,是古時候主,要舉行入學習舞的儀式,就必須要在仲春二月之時舉行。
巧的是,教人習舞的樂正,叫作夔,正是雷神東宮青龍!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尚書.虞典》
二月春分,雷始發聲,青龍房宿開始擡頭登天,所以古人将青龍視為樂正和雷神,故彖辭曰“利建侯”,乃是觀察青龍房宿登天的天象,以此來決定入學習舞的時間!
知道了象舞(豫)和青龍的關系,接下來的“行師”就很好理解了。
師,首先指的是樂師,夔龍身為最早的樂正,自然可以成為師。
其次,師指的是老師,是入學習舞的釋菜儀式上禮敬的先師。
- 釋《豫》初六
《豫》卦初六爻辭說:
鳴豫,兇。
初爻在下,象征的是萬事開頭階段。
萬事開頭難,而且逸豫可以亡身,如果一開始就耽于豫樂而且自鳴得意,自然不會有好下場的,故曰“鳴豫,兇”。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是這個意思。
- 釋《豫》卦六二爻辭
《豫》卦六二爻辭說:
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介,扴也。《經典釋文》說馬融見到的《周易》版本上寫的就是“扴于石”,而這個“扴”的意思是“觸小石聲”。
按《說文》,“扴”是刮的意思,讀作“戛”。
《說文解字注》指出,“扴”字同“戛”:
“戛擊鳴球”,《明堂位》作“揩擊”。揚雄賦作“拮隔”。此謂戛同扴。
“戛”又是什麼意思呢?它是敲擊的意思。
《尚書》裡面的“戛擊鳴球”,意思就是敲擊玉磬。(鄭康成曰:鳴球即玉磬也)。
巧的是,古代的磬,就叫作“石”,介于石的“石”!(鄭康成曰“石,磬也”,《說文》亦曰“磬,樂石也”。)
所以,“介于石”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敲擊磬這種樂器!
在《尚書》裡面,還有“擊石拊石”之語,正是“介于石”的同義詞,也是敲擊玉磬作樂之意!
“石”是古代八音之一,是樂舞時演奏的樂器之一,“介于石”會發出硁硁(磬磬)的聲音。《樂記》就說:
石聲磬磬以立辨。
《史記樂書》則作
“石聲硁硁以立别。
巧的是,這硁硁的石磬聲,象征的是禮“辨”上下,“别”尊卑的功能。
聽到這樣的磬聲,君子就應該提醒自己貞正守禮,不能終日享樂,故曰“介于石,不終日”。
“貞吉”,再一次強調了守中居正的重要性。二爻居中處正,故爻辭又曰“貞”。
- 釋《豫》卦六三爻
《豫》卦六三爻說:
盱豫,悔遲又悔。
盱,憂也。
詩雲“雲何盱矣”。《說文解字注》曰:
盱、憂也。《何人斯》、《都人士》皆無傳。然則三詩皆作“盱”,訓憂。
上互坎卦,坎為憂,故曰“盱”。
君子三心二意,一邊賞樂一邊憂愁歎息,這就是“盱豫”。
《左傳》裡面就記載了這樣一個盱豫的事例:
冬,曹大子來朝,賓之以上卿,禮也。享曹大子,初獻,樂奏而歎。施父曰:“曹大子其有憂乎,非歎所也。”
觀樂是古代君子修身養德的重要方法,如果三心二意地“盱豫”,必然會悔之又悔,悔恨連連,故曰“悔遲有悔”。
三爻處于上下無常之位,作者經常在爻辭裡批判反複無常的行為,這裡又是一例。
釋《豫》九四爻
《豫》卦九四爻辭說:
允豫,大有得。勿疑,朋盍适。
允,信也,誠也,孚也。心中有孚而樂,故曰“允豫”。
子思說過:不樂則無德。
樂則有孚,所以說“大有得”。得,德也。
君子内省不疚,不憂不懼,則孚信之德如有朋自遠方來也。故曰“勿疑,朋盍适”。盍,合也,适,至也。通行本作“朋盍簪”,誤,據竹書本改。
子思屢屢把有孚比喻成朋來。
比如“朋至斯孚”
比如“大蹇朋來”。
比如“朋來無咎”。
有朋自遠方來的樂,如同有孚之樂,故“允豫”者,誠者之樂也。
釋《豫》六五爻
《豫》的六五爻說:
貞疾,恒不死。
這是說隻要守正有孚,雖然有疾也能很快康複,故曰“恒不死”。
本句爻辭中雖然沒有提到豫字,實則豫在其中。
因為古人把疾病難愈稱為“不豫”,比如:
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
相反,如果疾病康複就是“豫”,與卦名正好呼應。
五爻居中處正,象征着中孚貞正之德,所以作者再一次提到了“貞吉”。
貞是豫的前提條件,不貞則不豫,作者态度何等明确。那些把貞解釋成占蔔的人是怎麼想的?
- 釋《豫》卦上六
《豫》卦上六爻辭說
冥豫,成有渝,無咎。
這個“冥”字用得極妙!
《說文》曰:
“冥,幽也,從日從六。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幽也。”
農曆十五日滿月,十六日月滿則虧,而“冥”字正好是表示十六日月亮始虧變得幽冥!
這月滿則虧的天象,昭示着樂不可極的道理。
《禮記·曲禮上》就說: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子思深知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在每卦的最上爻都經常說到這個意思。
“成有渝”,表示的是不敢有成,戒滿戒驕。所謂“衣成則必缺袵,宮成則必缺隅,屋成則必加措,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成”,表示的是樂曲終章。
象舞共有六成,本爻《豫》卦第六爻,就象征的是象舞的第六成終章。
《禮記·樂記》就說: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複綴以崇。
鄭玄注:‘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為一成。’
六成舞完,本該是曲終奏雅之時,作者卻說“成有渝”,意思便是不敢以此自滿,如此方可無咎。
渝,變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