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壇有一個普遍現象,詩人大都窮困潦倒,揮金如土的李白,還要依靠别人的贊助周遊全國,更不要說一生都靠朋友支援的杜甫了。但和李白杜甫齊名的唐代三大著名詩人之一白居易卻是一個例外,他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史書記載,白居易從小聰明過人,讀書也十分刻苦,讀到口生瘡、手出繭,年紀輕輕滿頭白發。15歲時,白居易拿着自己的詩去京城謀發展。當他去拜訪文學前輩顧況時,看到白居易的名字,顧況不屑地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不過,當顧況看到白居易的詩中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馬上改變了态度,親自把白居易迎進門。
元和元年,白居易參加制科考試中舉。元和三年,擔任左拾遺。此時的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愛好文學的皇帝賞識,一定要盡職盡責,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這一時期,他不但寫下很多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還頻頻上書言事,甚至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
白居易以為自己是魏征,但皇帝卻不是唐太宗。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對白居易當面指責自己很不滿。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主張嚴懲兇手,但他這番言論卻被認為是越職言事。不久,白居易遭人彈劾,說他母親看花墜井去世,他卻有“賞花”和“新井”詩,他們以此為借口把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
其實,白居易的詠花詩和新井詩都是在母親去世前很多年寫,他被貶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那些諷谕詩得罪了當權者。
被貶江州是白居易一生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他懷揣兼濟天下的遠大志向;至此之後,他漸漸轉為獨善其身,悉心經營自己的小日子。
在江州,白居易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和當地的僧人交遊,佛教思想開始進入他的視野和内心。但什麼思想都不影響及時行樂。
唐代大戶人家流行養家伎,但數量要和官職匹配。據說,白居易家裡養着一百多家伎,這樣規模的家庭演奏團體當然是明顯超标,但也沒人管。這些家伎中,有兩個人最有特色,也最受白居易偏愛,她們是樊素和小蠻。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為此寫下“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此,“櫻桃小口”和“小蠻腰”就流傳後世。據說,樊素和小蠻在白居易70歲時才離開他。
讓人難以相信的是,白居易在《追歡偶作》中寫道,“十載春啼變莺舌,三嫌老醜換蛾眉。”說他的家伎每三年多就換一批年輕的。不知道是真實情況,還是男人吹牛自炫。不過,白居易生活滋潤卻是真實情況。他的詩文在當時就很有影響,吸引了很多粉絲,也給自己帶來很多收益。一篇給元稹的墓志銘,元家就給了20萬,這還是他最好的朋友,是打了折扣的。
不過,白居易也沒有完全沉溺在自己的小生活裡,他在地方上做了不少實事。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主持疏浚了當地六口古井,解決了杭州人的飲水問題。他又修堤蓄水,引水灌溉,還細緻地把治湖的方式與注意事項刻在石頭上,放在湖邊,供後人參考。
更為特别的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前,給州裡的小金庫留下一筆錢作基金,供後來的杭州官員公務應急周轉,隻要事後補回原數就行。這筆基金方便了後來的杭州官員,也一直應用周轉,直到唐末戰亂才不知去向。
在擔任蘇州刺史期間,白居易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阊門的山塘河,方便了蘇州的水陸交通。河長七裡,河北面修建的道路叫“七裡山塘”,簡稱“山塘街”,是蘇州現在有名的景點之一。
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陽定居,與劉禹錫唱和,遊龍門,與佛教人士一起舉辦法事,也玩得不亦樂乎。
會昌六年,75歲的白居易在洛陽去世。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白居易是唯一一個讓皇帝寫詩悼念的詩,可見他的詩歌在當時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參考書目:《舊唐書》《新唐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