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記事的時候,就經常聽父親那輩人經常說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時至今日,還記那“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兒”順口溜。
童年,知識甚少,當時理解的意思是農村土改後,老百姓都分到了田地,有了,生産工具,窮人也娶上了媳婦,住上了屬于自己的房子,睡上自己的炕頭兒,不用給地主扛活了,感謝國家、感謝黨。熱炕頭兒,這三個字早早地在幼小的心靈上烙下了印痕,現在說出來還是感覺熱乎乎的。
東北地區自然條件特殊,冬天特别寒冷,睡火炕是家家戶戶的習慣。走進東北農村的房子都是這樣的場景,推開房門,外屋是鍋台,水缸,酸菜缸和柴火堆。進了裡屋是睡覺和休息的正房,屋裡有兩鋪南北大炕,靠着南窗的叫南炕,炕稍是兩隻紅漆大櫃,畫着各種圖案,櫃的上面垛着紅綠花面的被褥和枕頭,炕上放着掃炕的小笤帚,雞毛撣子,靠近竈台一側的叫炕頭,放着火盆,煙叵籮和老太太玩的紙牌.窗台上是幾盆養的花。
炕頭離竈台近,火經過煙道先路過這裡,先受熱,所以比炕稍熱乎,是冬天屋子裡最暖和的地方。所以,熱炕頭是每個人坐或者躺着休息最舒服的地方,也是東北人冬天招待客人最高檔的雅座。
客人來到主人家,主人會拍着熱炕頭連聲說“快進來,進來,上炕,上炕……”。客人按照主人的安排,摘掉挂霜狗皮帽子,脫下棉手悶子,搓着凍紅的雙手,褪下鞋子,盤腿兒坐上炕頭上,拿過炕上的煙笸籮,撚上一袋煙,唠起來了家常。窗外雖然大雪紛飛,火炕上是溫暖如春。
睡熱炕頭是有講究的,熱炕頭一般都是給家中最老的人睡,小孩子隻能按大小依次睡炕稍。家裡來了客人,這熱炕頭要給客人睡,其他的人往炕稍那面挪。有的時候,客人和主人互相客氣,為了讓炕頭推推搡搡,在寒喧中充滿着濃濃的溫情。
熱炕頭也是幸福生活中的一項内容,農村來串門的人,進屋都習慣性地伸手摸摸炕頭熱不熱,熱乎的炕頭說明這家日子過得不錯,若炕頭如同炕沿兒一般冰涼,說明這家人連柴都燒不起了,讓大家瞧不起。
熱炕頭白天是婦女們聊家常的好地方。東西院的鄰居,七大姑,八大姨,瘸腿趙四嬸,“爛眼邊”她二舅媽,三三兩兩地的幾個人盤坐在熱炕頭上,叼着大煙袋,烤着火盆,邊抽煙邊閑聊,村裡的新聞,張家李家事的,媽家婆家事兒的,有說不完的話題。老婆婆一般都互相叨咕兒媳婦,說兒媳婦不會過日子,老往娘家倒騰東西。小媳婦們坐在一起大多都是講老婆婆,說老婆婆埋汰,鼻涕過“黃河”了也不擦。老婆婆饞,給孫子嗑蘋果皮還往深裡咬。中年婦女們潑潑辣辣的,說話像旋風一樣,她們最愛講村裡的風流韻事,老趙家老爺們昨天上王二寡婦炕了,老家媳婦兩口子睡覺“唱歌”動靜大了……。坐在熱炕上,都有話說,有嗑唠。炕熱了,坐不住了,用雙手交替在屁股底下墊着,落得手熱呼呼、紅通通的,還是舍不得離開這個熱炕頭,就連上廁所也不肯去。
熱炕頭還是塊寶地,蒸豆包,貼大餅子發面都放在炕頭上,面發的快,生綠豆芽,黃豆芽,因為有溫度,幾天就能長出水靈靈的嫩芽,白白胖胖的,不吃,看着就誘人。
熱炕頭,有左鄰右舍其樂融融氛圍,更有更多的親情溫度。不管你怎麼疲勞,身體怎麼不舒服,隻要身上一沾上它,溫暖的親情就把你包圍住了,讓你感覺暖暖的,像是母親的懷抱。
不能忘,我小時候感冒了,母親把我按在熱炕頭上,捂上一床大被,做一碗蔥花疙瘩湯,吃上兩片止痛片,出一身透汗,睡一覺就好了。
也不能忘,在生産隊勞動的時候,父親為了讓我每天睡個舒服的好覺,把熱炕頭的位置讓給我,他每天把炕燒得熱乎乎的,使我度過了那個困苦的年代,至今沒有落下風濕病。
更不能忘,當工作隊的時候下鄉住在老鄉家,那些可親可敬的老鄉們把熱炕頭讓給我們住,為了讓我們睡熱炕頭掙得面紅耳赤。
多少次,房東的大嬸在炕頭上把我們的濕鞋墊烙幹。
多少回,鄉親們為了使我們睡的炕頭熱火,冒着風雪送來一捆捆柴火。我們和老百姓的話是在炕頭上唠熱的,我們和農民的心是在熱炕頭是溶在一起的。
啊——,鄉下的熱炕頭,你溫暖了祖祖輩輩人的身子骨,也承載了一代代人的親情和友情,每當想起來你,心裡就暖,真的好想好想再投入你的懷抱,做一個好美好美的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