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一分鐘
我國就有1個人猝死
一旦發生心髒驟停
生死隻給你4-6分鐘時間
而掌握心肺複蘇技能的人還不足1%
近日,山東濰坊的醫生張軍橋在當地的廣場上免費傳授心肺複蘇術,引發熱議。他每晚跪地2小時講解10次,腿上已有明顯的淤青。張醫生的行動不僅獲得無數網友的贊譽,也感染了不少身邊人,已有十幾位同行加入,準備把這個公益行動持續下去。
△圖自齊魯網
張醫生擺攤傳授的救命技能,今天,我們統統教給你!
6月12日上午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醫師張航
作客《荔直播·名醫問診》直播間
在線答疑
傳授心源性猝死搶救訣竅
猝死發生前有沒有警示信号?
有些人會有,比如說在猝死發生前的幾天或幾個小時,突然覺得心慌、頭暈等。但絕大多數人在發生前是沒有感覺的。一般有家族猝死史的人,建議直系親屬要針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檢查。
心髒驟停後掐人中有用嗎?
掐人中是一種古老的方法,不能說一定沒用,但對已經出現心髒驟停的病人,光掐人中肯定是沒用的。建議不要因為掐人中耽誤心肺複蘇,在做心肺複蘇的同時,如果周圍還有不需要進行心肺複蘇任務的人,可以幫助掐人中。
五步學會心肺複蘇
徒手按壓心髒和人工呼吸,屬于基礎的心肺複蘇,它可以針對所有心髒驟停的患者,為接下來的施救赢得時間。
發現患者倒地後,先評估現場确保安全。不能在交通要道或者仍有電擊風險等不安全場所實施搶救。
01 輕拍患者肩部并呼喊,判斷其是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同時要呼救。
檢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可通過觀察胸部的起伏,以報千位數的方式讀秒,計數5秒如果還沒有起伏,立即施救。
02找到胸外按壓的準确部位(位于兩乳連線中心點)。
03以掌根接觸患者,兩手交疊,肘關節、腕關節、肩關節三點處于一線,垂直用力。
04按壓頻率需要在100次/分鐘以上,按壓幅度至少5公分,每次按壓要保證胸廓的充分回彈。
05給予30次胸外按壓,可穿插兩次人工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每次吹氣持續1秒以上。看到患者胸廓起伏,說明人工呼吸起作用。
這種救命神器越來越多,你會用嗎?
△投放在地鐵站裡的AED 圖自江蘇省紅十字會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公共場所常見。目前,南京的地鐵站、高鐵站、機場、部分景區等處都在逐步投放。它可以自動識别室速室顫,并且給予電擊除顫。
△AED的使用,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當AED拿到後,一人操作AED ,一人可繼續做心肺複蘇。将電極片按照儀器上的圖示,分别貼在傷者左邊乳頭外側下方和右邊鎖骨下位置,啟動AED。
注意:AED工作期間請勿觸碰傷者。使用完AED後,如果患者沒有清醒,要再次實施心肺複蘇,直到120趕到或者病人恢複意識。
如何判斷心肺複蘇是否起作用?
判斷心肺複蘇是否成功,最直接的一個指标就是,病人在急救後是否恢複意識。除非是在“黃金6分鐘”後,經過心肺複蘇搶救回來的病患, 他的大腦還來不及恢複正常。
這樣運動避免損傷你的心髒
正在運動時,心率應該是升高的。有個公式可以驗證一下:(220-年齡)*0.8。比如說一個30歲的人運動後,心跳在150-160,這說明運動效果達到了。
長期堅持運動會增加心輸出量,其心跳相對會比正常人慢一些。如果長期堅持運動後,發現平時心率比以前慢5-10次/分鐘,說明運動有效,對身體也是有益的,即所謂的“有助于長壽”。
但超負荷的、長期的、大量的運動,也可能會引起心髒的損傷。醫學上有一類病,被稱為運動員心髒病,指患者平常處于一個非常劇烈的運動狀态,他的心髒也會受到一定的損傷。
另外,夏天運動出汗多,容易導緻體内電解質紊亂,會增加猝死的風險,可适當補充一些鹽水。
針對疫情期間出現過戴口罩運動導緻猝死的案例,張航主任表示,劇烈運動本來就容易增加猝死的風險,而缺氧環境下,人的心髒更脆弱,所以不主張戴口罩劇烈運動。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頭暈、呼吸困難等情況,應及時停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