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家歸隊
■侯殿忠
軍旅歲月裡,我對“探家”二字有着特殊的情感和體驗,忘不了第一次被批準探家時的激動,忘不了探家途中背着大包小包擠火車的疲憊,忘不了進門見到親人的喜悅,而讓我最難忘的是,離家歸隊時告别父母妻兒那難分難舍的場景……
1976年初,時值隆冬。我休探親假回家結婚,半個月的假期一晃就到了。走的那天,淩晨三四點,全家起來忙活着為我送行。“上車餃子下車面”,母親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端到我面前說:“趁熱吃吧,吃飽了路上暖和些”,她把煮好的雞蛋用毛巾包起來裝進挎包,“這個在路上吃”,接着又把早已準備好的花生、大棗、紅薯幹往行李包裡塞了又塞,邊裝邊說:“這是咱家鄉的特産,帶上回部隊讓戰友們嘗嘗。”
這時,半天沒開口的父親說:“時間不早了,走吧,别誤了車。”說着走到院子裡放起了“二踢腳”。“砰啪”幾聲巨響,劃破了小村莊的寂靜。這是家鄉給出遠門的親人餞行的一種方式,也叫“壯行”,寓意出門順利吉祥平安。
全家人把我送到大門口,我回頭看到虛弱的母親一手扶着門框,一手用力向我揮着。我不舍地叫了聲:“娘,回屋吧,外邊太冷了。”說完再也沒敢回頭。母親送我的這一幕永遠鑲刻在我的記憶裡,成了我永久的懷念。
我家距大營鎮長途汽車站30多裡,弟弟騎車帶着行李在前頭走,妻子堅持騎一輛男式二八自行車帶着我跟在後面。天仍然很冷很黑,土路坑坑窪窪,一路上歪歪扭扭,幾次差點摔倒。我說:“還是我騎吧。”她說:“你的技術還不如我呢。不換了,再堅持一會兒就到了。”
到了車站,天剛蒙蒙亮。我看她累得滿頭大汗,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當我正準備去買車票時,她按着我兜裡的手說:“我去買。這次回家你花了不少錢,兜裡錢不多了吧?窮家富路,别争了。”
發車時間到了,我拎着行李走上車,她扒着車窗深情地望着車内。我說:“回去吧,到了給你寫信。”
汽車開動了,車外霧蒙蒙的,我回頭望去,看到她還站在原處遙望……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年一次,持續了六七年,直到1983年愛人随軍,才改成4年一次探親假。一次一次的相聚和離别,使我體會到了兒行千裡母擔憂,體會到了妻子的奉獻和艱辛,也體會到家是人生永遠的牽挂和寄托。對于軍人,探家是最幸福的相聚,歸隊是最不舍的别離,在一次次探家歸隊中,我們懂得了愛,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奉獻。
(原文刊于《解放軍報》2022年9月12日“長征副刊”;封圖來源網絡)
解放軍報微信發布
編輯:李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