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區域來說,今年都是個幹旱之年。據悉,今年夏秋以來多地幹旱少雨,降雨量普遍低于同期,并且高溫天氣持續時長較長。
持續的幹旱自然與大氣環流異常有關,但是,如果你看了今年八月二十七秋社日的特點,估計就更懂今年為啥這麼旱和。正如老人所說“社日少水,今秋少雨”。
1·秋社的來曆和重點
在農耕時代,還沒有人工“降雨和增雨”一說,人們就隻能等地出産、靠天吃飯。帝王們當然也對土地之神的的祭祀。
他們設置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秋社”。春社祭祀土地神祈求風調雨順;在秋社還願和陳情,即“春祈秋報”。
那時候,春秋二社的祭祀是相當隆重的,不但皇上百官全部出席,還要建“社稷壇”隆重祭拜。
漢代經義之書《白虎通·社稷篇》中講: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谷衆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
用來祭社的“社稷壇”上放有青、紅、白、黑、黃五色土,象征五方:東、南、西、北、中;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以及五谷:稻、黍、稷、麥菽,還有五靈、五味等等。五方齊全,代表着地上萬物萬靈齊全。
所以春社和秋社祭祀的是天地神靈,所求卻是田沃谷豐,國泰民安。也就是說祭祀的重點是土地中多長糧食。
為什麼春社和秋社都要設置在第五個戊日呢?
2·五戊齊全四季方安
從漢代以後就明确了,春社在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秋社在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
這是因為在五行之中戊為陽土,居于中央,生萬物、容萬物。它不像其它四象(木暖、火灼、金涼、水寒)各有特性,土沒有專氣,表象中正包容,厚德載物。
為啥非要在第五個戊日呢?
天地之間,天數以九為大,地數以五為大。
所以,設置第五個戊日,更重要的是要集齊五數:五靈、五行、五方、五色、五時,或者說要等土地神“全家到齊”之時祭祀方靈,四季方安。
今年立春後的五個戊日分别為:戊子、戊戌、戊申、戊午、戊辰,公曆3月16日(陰曆二月十四戊辰日)為春社。這裡邊子屬水、戌屬土、申屬金、午為火、辰為土,明顯缺少了春季的“木”,所以今年的春天很短,春裝剛上身就過到夏天了。
而立秋後的五個戊日是:戊戌、戊申、戊午、戊辰、戊寅,9月22日(陰曆八月廿七戊寅日)為秋社。戌為土、申為金、午火、辰土、寅木,,這裡邊木火金土都有,獨獨少了水。
秋社少一物,代表五方有一方不安,五谷有一少收;五時有一季不佳,五味少一味;五色有一暗淡。
土中無水萬物不長,所以今年秋天田中莊稼缺水歉收;土中無水則旱,旱久地動。
秋社五土之中獨缺水,代表的就是秋天的幹旱,這幹旱還會對今年明年的天氣造成影響。
3·八月“月母天”,影響到明年
《山海經》中載,上古時,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也就是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所以常羲又被稱為“月母”,所謂月母,就是說她是十二個月的母親。
常羲又稱“女和月母”,除了是十二個月亮的母親,還兼具“調和陰陽曆”的職責。
《山海經》中講“有女和月母之國。......處東北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簡單地說就是調整陰陽曆,每隔幾年設置一次閏月,以使陰曆和陽曆的季節相協調。
一年之中,正月為一年的開始,正月的十二天對應着這一年12個月的天氣情況;而前一年八月又應對着正月的天氣,于是陰曆的八月又被稱為是“月母天”。
所以民間才有“八月初一雨不停,大年初一路難行”“八月十五雲遮月,元宵佳節雪打燈”的說法。
同時八月的30天,也對應着明年的十二個月,也就是兩天半對應一個月,社日前後對應的就是明年的秋冬季節。就是說今年秋社日前後的天氣,也預示着明年秋冬季節的天氣情況。
結語:
陰曆八月二十七秋社日,今年秋社五戊土中少了水,正所謂“社日少水,秋季少雨”,所以今年秋天才會如此旱。而今年秋天的天氣也會影響到明年秋冬季節的天氣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