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
長沙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
2月13日上午,長沙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隆重開幕。章帝 攝
長沙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永高
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陳永高作政府工作報告。曾詩怡 攝
202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1345”發展思路,全面吹響“三十而立再出發、二次創業攀新高”戰略号角,大力推進實施強省會戰略和“雙五”工程,全力以赴打造“四區”,全面開展“四個年”行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譜寫率先打造“三個高地”、建設現代化示範區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标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内;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0億斤以上。
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01
突出項目建設,推進産業升級
全力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行動,以項目建設之“進”,保經濟發展之“穩”。
堅持項目為王。按照“一季度開工80%、半年度開工90%、三季度開工100%”的目标要求,加快推進三一智聯裝備基地、山河工業城(三期)、上汽大衆新能源車等268個重大項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資522.5億元以上,産業投資占比達55%以上。力争引進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10個以上,其中過100億元的項目1個以上、過50億元的項目2個以上。深入實施“項目管家”制度,對項目實行全周期監管,着力破解項目建設用地、融資、審批、能耗等難題,全面壓減項目準入落地投産時間。
打造産業高地。深入實施“挖潛、補缺、培優、倍增”三年行動,率先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産業高地。加快工程機械産業轉型升級,積極進軍高端市場,構建工程機械後市場,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促進汽車産業高端化、差異化、電動化、綠色化,加快建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園。瞄準集成電路設計和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力促藍思科技黃花基地達産增效。建立“企業培育庫”,推進“制造業強基實施清單”。發力總部經濟,建好星沙算中心、水務集團結算中心等總部項目。打造特色樓宇,力争商務樓宇總面積突破200萬平米,樓宇年度稅收突破7億元。加快建成“金融超市”,積極引入銀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主動融入長株潭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建設。全力推進“兩業融合”,培育2-3個“單項冠軍”。力推上汽大衆奧迪新車型等重大産業項目落地,實現産業鍊-産業集群-産業生态有效銜接。
狠促科技項目。深化“揭榜挂帥”模式,加速推進頂立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用關鍵材料等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全力争取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大科學裝置落戶,啟動長沙特種工程裝備、長沙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支持星沙機床、星通汽車等企業智能化改造,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以上,力争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88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720家。
02
突出招商引資,推進片區建設
全力開展“招商引資提效年”行動,按照“包裝一批、洽談一批、開工一批、投産一批”招商要求,突出高效實效,助力片區騰飛。
全心全力推動縣區一體。深化縣區招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支持長沙經開區“騰籠換鳥”,聚焦主導産業,抓好主題招商。在高端車型導入、新能源車壯大上再發力,促成一批10億元以上在談重大項目落地。全力支持長沙經開區建設二期發展平台,加快青山鋪配套産業園建設。
做強做優自貿臨空區。突出自貿特色、臨空優勢、綜保特點,緊盯臨空産業頭部企業精準招商,力争将自貿臨空區打造成總部經濟區、産業科創區。加快愛爾國際醫學院、湖南航空主運營基地、百度百微雲超級智算産業園等一批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簽約。推動聲迅安防高科技産業園、中鐵五局五公司總部基地等一批10億元以上項目落地開工。
提質提效自貿會展區。做好會展核心區、國際交流區、中軸大道兩廂等重要組團産城規劃設計。圍繞會議會展、總部經濟、高端商貿等産業,聚焦國際交流區三期,大力開展項目招商。啟動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建設,推進會展配套産業園、自貿總部産業園和國際化學校、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組建會展産業集團,承辦重點國際性品牌展會,實現展覽面積120萬平米以上。
精緻精美建設松雅湖生态新城。全面建設水渡河片區産城融合項目,加快新城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高校科創中心進駐,引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産業創新平台、國家級産業研究中心落戶,建設松雅湖智算中心、海創中心,在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意中心上邁出堅實步伐。
03
突出改革創新,升級營商環境
全力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星沙營商環境4.0版。
高效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高标準完成自貿試驗區113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跨境電商新零售、“同飛工程”模式,加快形成“區港聯動”“國際文化藝術品展示交易”“二手工程機械出口”等創新案例,系統集成推出一批具有臨空特色的制度創新成果。建立展會知識産權保護機制,探索會展片區水土保持監測改革。
着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強化縣區審批、審管聯動機制。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建立政府采購“四橫三縱兩聯合”全過程管理機制。深度盤活“三資”,實現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打造供銷合作星沙樣闆。
培大育強市場主體。深化商事制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财産登記便利化“三大改革”,營造高效便捷政務環境。升級改造縣政務大廳,高标準運營自貿臨空區和會展區綜合服務中心。加大對重點企業挂牌、上市的培育輔導,力争新增上市企業2家以上。辦好“企業家日”活動,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助力長沙争創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持續開展“千人幫千企”暖企行動,營造親清政商關系,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4%以上,企業總量增長16%以上,新注冊“三類500強”企業2家以上。
04
突出城鄉品質,推進融城發展
全力開展“城鄉品質提檔年”行動,努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加速融城步伐。按照“南征北戰、東拓西融”區域發展戰略,加強長株潭規劃銜接,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各片區規劃編制,構建區域協調的空間格局。抓實長株潭區域文旅合作互融等7項重點工作。推進長沙機場改擴建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支持長贛鐵路建設。實現江杉高速通車。
加快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勞動東路、機場中軸大道南北段、香樟路高架及輔道等7條機場集疏運道路建設,新建黃花大道、農科路等道路,打造“空鐵聯動軸”。加快推進湘府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安沙大道(二期)、金安大道東延和西延、東升路快速化改造和星沙大道-濱湖路立交等項目,構建松雅湖生态新城“三縱三橫”骨架路網。推進涼塘東路、梨江大道西延等道路建設。實現萬家麗路快速化北延線通車。建成南陽-荊門-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等工程。
加強城市管理。落實星沙新城建設品質管控導則,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持續提升城區風貌。新建一批城市驿站。創建綠色社區10個以上。改造城區易澇點24個。堅持城管市縣考核“一把尺子量到底”,深入實施“六制”考核辦法,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有序推進“百街千巷”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紮實開展“文明星沙365”市民素質提升行動,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05
突出文旅融合,推進鄉村振興
錨定産業發展、文旅融合、人居環境三篇文章,堅定不移打造鄉村振興标杆區、文旅融合樣闆區。
做強“興農産業”文章。抓好農業生産,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實施《長沙縣促進糧食生産十條措施》。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新建高标準農田4萬畝,實現農業機械化率83%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13萬畝以上,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0億斤以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支持種業小鎮、隆平稻作公園建設。推進星農智谷、楊祠小鎮等田園綜合體項目。茶産業綜合産值突破48億元,花木種植面積12萬畝以上,打造一批民宿集聚區。實施“星沙味道”百店連鎖工程。新增一批省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30%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突破50萬元。
做精“文旅融合”文章。落實落細“十大行動”,構建“一核一圈四區”發展格局。加快啟動縣體育中心建設。推進開慧、果園文旅小鎮和影珠山景區、浏陽河文化旅遊産業帶等項目建設。支持天華山和紫竹山創建4A級景區、珠塘湖創建3A級景區,支持春華、福臨、青山鋪建設紅色産學研示範區,聯動發展路口麻林溫泉-大山沖森林公園,建設金井綠茶文化和天文科普特色鎮,建成一批文旅融合示範點和示範村,精心打造“七星聚力”文旅品牌。
做好“人居環境”文章。完善“七張網”建設,新建河道治理、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期等項目,啟動8座水庫除險加固。提質改造宋水公路、X032等道路,啟動黃興大道南延、G0401至G107聯絡線等公路建設,力推京港澳高速增設福臨互通。新增美麗宜居村莊示範片6個以上,讓鄉村顔值再提升。
06
突出惠民利民,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基本民生投入隻增不減,用心用情辦好縣“10件民生實事”。一是新增義務教育學位8880個;二是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放心肉智能監管平台推廣與應用1000戶,建立鎮(街)食品安全快檢室14個;三是新建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家;四是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100台;五是改造老舊小區38個;六是新增停車場27個,新增停車位1.8萬個以上;七是新改建農村公路160公裡以上,建設農村旅遊路、資源路、産業路提質改造工程48公裡以上,建設農村公路安防設施8公裡以上;八是創建美麗宜居村莊130個;九是新建長沙縣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十是建設防洪保安大堤。
努力促進充分就業。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就業。落實創業扶持資金和擔保貸款。新增城鎮就業1.7萬人以上。
全力推進“五好”教育。落實“雙減”政策,推廣幸福教育,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湘龍二小、龍峰小學、開慧中學等20所學校,穩妥調減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位數量。引進長郡雙語、麓山國際等優質品牌,實現南雅星沙(經開)、雅禮田漢開學招生。加大教育評價改革,新招聘教師500名,引進教育人才200名。
奮力建設醫衛強縣。實施“名院、名科、名醫”戰略,推進縣人民醫院等15個項目建設,大力引育學科帶頭人。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做實家庭醫生服務。探索老年友好型社區和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推進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
着力完善保障體系。深化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壓實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主體責任。聚焦“一老一小”服務,建設幹杉敬老院,推進小區适老化改造,落實“三孩”政策,加快縣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開建縣生活無着人員救助站,發展慈善、志願服務,加強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權益保障,建設有溫度的愛心之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