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我們科普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寶石的優化處理方法有很多:染色、熱處理、輻照、充填、擴散等等。
但要說在寶玉石中比較常見,最傳統且最“神不知鬼不覺”的優化處理方法,應該就是熱處理了,買紅藍寶石的小夥伴對這個詞會尤其熟悉,就是常說的“有燒/無燒”。
熱處理不是“處理”?人家是“優化”!
首先,我們要知道,寶石的優化和處理是兩個概念,優化(Enhancing)相當于化妝,處理(Treating) 相當于整容。
《系統寶石學》中寶石的優化處理(Enhancement) 定義為: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寶玉石的外觀(顔色、淨度或特殊光學效應)、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
熒光增白劑優化過的珍珠,圖源珠寶匠
優化是指“傳統的、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使珠寶玉石潛在的美顯示出來的各種改善方法”,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除非對價值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否則很多時候商家也不會特别說明。
如熱處理紅寶石、浸無色油祖母綠及玉髓、瑪瑙的染色等。
Art Déco 風格鉑金挂墜項鍊,by Georges Fouquet,1925年。
經 SSEF鑒定祖母綠産自哥倫比亞,經過微油處理。
處理是指“非傳統的、尚不被人們接受的各種改善方法" ,是大家接受度較低的,經過處理的寶石價值會大大降低。
如染色處理翡翠、輻照處理藍鑽石、表面擴散處理藍寶石、玻璃充填處理紅寶石等。
充填紅寶石耳釘,圖源網絡
經過“處理”的寶石,國标中規定,出具鑒定證書時必須附注說明。
而經過“優化”的寶玉石大部分情況下不用附注說明(個别情況下需附注說明,如:國标《珠寶玉石名稱GB/T 16552-2017》規定天然有機寶石表面覆無色膜屬于優化,應附注說明)。
圖源網絡
在國際業内,寶玉石的熱處理接受程度較高,通常默認為優化。
有燒?怎麼燒的?
熱處理,俗稱“燒”,是用人工設備模仿天然地質環境的溫度,人為控制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和其它外在條件,短時間内快速改變寶玉石外觀,可以看作是天然地質過程的人工重複和延續。
小課堂:
寶玉石的熱處理原理:通過高溫條件下改變色素離子的含量和價态,調整晶體内部結構消除部分内含物等内部缺陷,來改變寶石的顔色和透明度。
熱處理是一種不改變寶玉石化學性質的純物理優化手段,在業内通常被接受認可。
熱處理後的“紅翡”
将寶石放在可以控制加熱的設備中,選擇不同的加熱溫度和其他不同條件(氧化還原環境)進行加熱處理,使寶石的顔色、透明度及淨度等外觀特征得到長期穩定的改善,從而提高寶石的美學價值和商品價值。——《寶石學教程》
熱處理前後的藍寶石,圖源網絡
大部分人認為,熱處理隻是會改變寶石的顔色。
但其實恰當的熱處理還會去除雜色改善寶石顔色、晶體出熔産生寶石的星光、消除絲光改善寶石的淨度、澄清内部增強寶石透明度、恢複帶缺陷晶體結構以改善寶石顔色、脫水作用改善寶石顔色等。
紅寶石熱處理前後,圖源網絡
常見寶石的熱處理有燒/無燒是在購買較大顆粒天然紅、藍寶石時必然會提到的概念,小配石的話一般沒有人去較真有燒無燒啦,反正價格差不多。
圖源網絡
加熱過的紅藍寶石依然還是天然的,相當于做了小小的微整形,性質穩定且美觀。
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剛玉類寶石(紅、藍寶石)有90-95%是經過不同方法熱處理的。
圖源GIA
在價格上,如果是顔色淨度較差或者品相一般的同一顆紅寶石,燒完後的價格會比燒之前價格更高些。
但是如果兩顆差不多品質的紅寶石,一顆是“無燒”的,一顆“有燒”過的,那麼無燒的那顆價格要遠遠高于有燒的。
這就是物以稀為貴,天然美女比整容美女更稀缺的道理。
圖源網絡
一般國際上的權威寶石鑒定機構在給紅、藍寶石出具證書時,都會标注是有燒還是無燒。
除了紅藍寶外,常看我們文章的小夥伴應該也知道,坦桑石大多都是經過熱處理的。
坦桑石原石
坦桑石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它具有很強的三色性。天然坦桑石除了藍紫色外,常見帶褐色調的綠藍色,還有灰、褐、黃、綠、淺粉色等。
不同顔色的坦桑石原石
現在市面上的大多坦桑石都是經過熱處理,以去除褐綠、黃綠、灰黃、棕黃色調,加深增強藍色和紫羅蘭色調。
Hortus Deliciarum 坦桑石金質戒指,by Gucci
市面上,大部分巴西粉紅色和紅色托帕石是該地産的黃色和橙色托帕石經熱處理的産物。
不過天然的粉-紅色的托帕石也是有産出的,隻是非常稀少。
巴西雙色托帕石
但據載并不是任何黃色的托帕石都可以經過熱處理變成紅色,隻有因含鉻元素緻色的黃色-橙黃色托帕石經過熱處理後可以獲得粉紅色托帕石。
這種熱處理的溫度并不高,據說用酒精燈就可以完成。
熱處理粉色托帕石,圖源網絡
許多天然的藍色海藍寶石在未經任何處理的情況下,顔色中會帶有一點黃綠色調,純藍色的很少。
所以很多藍色海藍寶,幾乎都是經過加熱處理去除綠色調。
新疆未經過加熱處理的海藍寶原石,顔色是淺藍綠色,圖源:重回斯裡蘭卡
通過加熱以後(通常在250到700攝氏度之間),寶石裡面的黃綠色調就會被去除,而使得寶石的體色呈現出更濃的藍色。
一根海藍寶石原石,左半邊經過熱處理,右半邊為原色,圖源:重回斯裡蘭卡
對那些顔色較深(如深藍、深綠、深黃綠、深紫紅色等)的碧玺,有時候會進行加熱處理,使其顔色變淺,從而增強其透明度和提高其寶石檔次。
圖源網絡
但因為普通顔色的碧玺總體價格不高,熱處理的并不多見。而作為碧玺家的“扛把子”品種,彩寶新貴“帕拉伊巴”才是碧玺熱處理的重災區。
帕拉伊巴糖塔戒指,by Theo Fennell
在之前的文章 中我們有介紹:在命名中,顔色為藍色(霓虹藍或紫色)、藍綠色-綠藍色、或綠色,含有銅和錳元素的碧玺,都可以叫做“帕拉伊巴”碧玺,不考慮産地。
無燒莫桑比克帕拉伊巴,photo by Robert Weldon
但在市場上,大家很少能看到紫色的帕拉伊巴碧玺。
因為為了商業價值,大部分紫色帕拉伊巴通過加熱成為了昂貴的霓虹藍色帕拉伊巴。
莫桑比克帕拉伊巴熱處理前後對比,photo by J.C.Zwaan
熱處理可以改變天然锆石的顔色,也可以改變锆石的類型。
圖源網絡
經熱處理可得到無色、藍色、黃色及橙紅色锆石,不同産地的锆石經熱處理會出現不同的顔色。
越南锆石,圖源網絡來自N. T. M. Thuyet
在還原的條件下進行熱處理可産生天藍色或無色的錯石。
其中最重要的是越南紅褐色的锆石原料,經熱處理後産生無色、藍色、金黃色,這是寶石首飾中最常見的品種。
在氧化條件下進行熱處理,溫度達900C時可産生金黃色和無色的锆石,有些樣品可呈紅色。
——《系統寶石學》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熱處理锆石受到強烈日光照射或随時間推移會部分甚至全部恢複原色。
熱處理的越南锆石,圖源網,來自L. T. T. Huong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水晶的熱處理多用于一些顔色較差的紫晶。
圖源網絡
顔色較差的紫晶加熱後可制成顔色濃郁的黃晶,或産生過渡品種綠水晶。
圖源網絡
常見玉石的熱處理天然紅色瑪瑙中有南紅、戰國紅、非紅之類以紅色聞名的優秀品種。但市面上絕大多數顔色鮮豔的普通紅瑪瑙都是經過熱處理或者染色處理的。
圖源網絡
不均勻的淺褐紅色瑪瑙直接在空氣中加熱,可以變成較均勻、較鮮豔的紅色瑪瑙。
原理:當瑪瑙中含有少量褐鐵礦。在高溫氧化條件下,褐鐵礦中的Fext轉換為Fe*,且水分被消除,褐鐵礦轉換為赤鐵礦,從而使瑪瑙變成較鮮豔的紅色。
圖源網絡
許多人的印象中虎睛石的顔色都是天然的,但實際上一些褐紅色、灰白色的虎睛石顔色也是熱處理得來。
圖源網絡
虎睛石的熱處理原理與瑪瑙相同。黃褐色的虎睛石在氧化條件下,加熱處理可轉變成褐紅色。
虎睛石在還原條件下加熱處理可轉變成灰黃色、灰白色,以前在市場上還曾用于仿金綠寶石貓眼。
圖源網絡
翡翠的熱處理多用在顔色暗沉的“翡”上,的目的是促進氧化作用的發生,使黃色、棕色、褐色的翡翠轉變成鮮豔的紅色“紅翡”。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熱處理後的“紅翡”與天然紅色翡翠具有同樣的耐久性,而且因為是 “物理方法” 優化後使之更加美觀的,鑒定時可與未經優化處理的天然翡翠-樣,可以出“A貨”證書。隻是從視覺上,燒過的翡翠顔色更為僵硬呆闆。
(相關閱讀:你買的翡翠竟然是“紅燒”的?但證書說它是A貨)
圖源網絡
大家談之色變的仿籽料,和籽料“二上皮”的情況裡,絕大部分鮮豔的假皮是通過染色得來的。
“燒色”熱處理是比較高級且神秘的手段,能使皮色更豔麗的和田玉在市場中是小部分,通常隻在真假莫辨的高品質和田玉仿籽中出現,在。
“二上”和田玉圖源網絡
還有一種和田玉的“烤糖”工藝,用于做成俏色糖玉的效果。
圖源:紫珑齋
用高溫做出黑糊狀的顔色,模拟自然的糖色,這種“糖色”比較呆闆,呈焦黑色,這種方法多用于成本較低的韓料。
圖源:紫珑齋
有機寶石烤色蜜蠟
針對大部分消費者喜歡頂級“雞油黃”蜜蠟顔色的需求,“聰明”的商家們把淺色的蜜蠟經過人工烤色做成“雞油黃”的顔色,以高價賣出。
圖源網絡
更常見的是所謂的“老蠟”,大部分都是通過人工烤色優化而成的。而烤色屬于琥珀蜜蠟中的物理優化手段,并非處理,在出具普通鑒定證書時都會寫天然琥珀(蜜蠟)。
圖源網絡
烤色血珀
市面上血珀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是人工烤色的血珀,這類多是用棕色琥珀烤色成的;
還有一種天然顔色的,主要是緬甸血珀。
人工烤色血珀
象牙熱處理有時會在古玩、文玩中出現,主要目的是為了做舊,顯得有年代感。
很多所謂的“清代老象牙”其實是前幾天才做出來的。
圖源網絡
(注:本文圖源部分源自網絡,侵删或聯系小編備注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