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城市工作過,有一個很特别的感受,就是上下班通勤的時候,這些城市的市民選擇交通方式主要考慮的就是節約時間成本或者生活成本,所以差異化不大。而在上海,雖然制約交通方式的條件可能還是時間和金錢,但是似乎大家的選擇更多一些,有時也顯得更為“任性”一些,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生活于上海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通方式,而這種交通方式大多就是這個人在這座城市生活水平的真實側寫!
上海地鐵
我們單位在北外灘,有個女同事住在泗泾,她不會開車,每天上下班都是打車,每個月花在交通上的錢不少。但是她說實在吃不消九号線的擁擠程度,幾乎就是老上海人戲谑公交車擁擠常用的那句“雙腳不能着地”,特别是早高峰,整個地鐵站從進站就在排隊,這種情況讓她非常絕望。但是打車就不一樣了,路上再堵,人至少是舒坦的,而且車廂裡就隻有你和司機,你不和司機說話他也不會說話,一大早這樣安安靜靜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總比在地鐵裡和别人強迫擁抱要舒服百倍!
網約車
我現在是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單程耗時40分鐘,路程7公裡出頭,路上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戴着耳機聽聽新聞或者小說,音量調低一點,再小的路口都是看紅綠燈通行。我們有個工程師和我一樣騎車上下班,不過他買了輛折疊的自行車,可以騎得飛快,那個自行車據說要一萬一輛,我是舍不得買的,90後确實和我們不一樣,特别在消費這一塊,他們舍得花錢的點我們這一代人基本GET不到,而我們花錢的點他們也一樣不以為然!
折疊自行車
同樣是7公裡路程,我太太就是開車上班。她曾經試過地鐵,也試過共享單車,都不是很滿意:地鐵最大的問題還是擁擠,單車的問題在于她騎車技術不行(她開車技術也不行),所以她最後想明白了:與其騎車肉包鐵,不如開車鐵包肉,至少人是安全的!但是她的龜速行駛真的是讓人窩火,由于上海市區内不允許鳴笛,每次她開車的時候,後面跟着的車都是不停在閃燈,也沒少被别人問候,但是她就是堅持自己的駕駛風格,不辱不驚……
女司機
寫到此處外地讀者可能有個疑問:上海的家庭男人不開車的嗎?真實情況是:如果家裡隻有一輛車,讓給女人開的情況居多。比如那個和我一樣騎車上班的工程師,家裡的車也是他太太在開。但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如果家庭集體出遊,主要還是男人開車。比如我們家出去自駕遊,我太太從不開車。
自駕遊
行文的最後,介紹一下我們的保潔工王阿姨,她是全公司唯一一個每天步行來上班的人!因為她家的位置在塘沽路上,也正因為這個優勢,她擊敗了當初所有的競争對手。不過她最大的願望,卻是可以早點拆遷,哪怕拆到松江去也行,那樣她就可以退休享清福了……
塘沽路
有個同事在上海工作生活了五年,得出一個讓我都歎服的結論:上海最快的交通方式,是地鐵 共享單車,而不是出租車或網約車。所以在上海上下班坐出租車或網約車,不是個人出行的選擇,而是個人生活品質的選擇!我深深贊同他的觀點,另外還想補充一下,那就是上海城市的多樣性一樣體現在個人的交通方式上。同質化不應該是社會發展的方向,讓更多人有選擇的權利,才是社會進步的最終形态!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在上海奮鬥的一個起始點吧!
一家之言,難以概全,抛磚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論!本文插圖來自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果因為版權問題需要删除原圖,請第一時間通過私信聯系本人,我也将盡力配合一切維護原作者版權的行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