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3:16:32

《古文觀止》卷五史記選文,有一篇“秦楚之際月表”,其中有一個句子比較費解,特意分析如下。

句子是“鄉秦之禁,适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

我們來看坊間版本是怎麼翻譯的:

1、中華版譯為:從前秦朝所設的各種禁令,正好幫助賢人掃除了滅秦的障礙。所以,劉邦發憤而起,稱雄天下,哪裡還講什麼沒有封土就不能稱王的呢?

按:太史公是漢朝人,他的文章中怎麼會直接稱呼“劉邦”呢?所以,“故”字句省略的主語肯定隻能譯為“高祖”,而不是“劉邦”。其次,原文中的“其所”到哪裡去了呢?“安”作“哪裡”解,但是,“在”字呢?

2、嶽麓版譯為:從前秦朝的禁令,恰恰幫助了賢能的人,替他們除掉了統一天下的障礙。所以漢高祖從他所在的地方憤發而起,做了天下的雄主,哪能說“沒有土地便不能當上皇帝”呢?

按:“安在”譯為“哪能”?

3、上古版譯為:過去秦朝的種種禁令,恰恰幫助了賢者為創業掃除了艱難。所以劉邦發憤而起,成為天下的英雄,怎麼能說“沒有封地就不能成為帝王”呢?

按:譯為“劉邦”不妥,同中華版;“其所”在譯文中遁了;“安在”譯作“怎麼能”,“安”是副詞嗎?

我試着詳細注釋一下:

鄉秦之禁。

鄉,通“向”,昔也,曩(nǎng)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鄉者,往日謂之鄉日,過去,從前;

之,助詞,的,表限制或領屬;

禁,禁令,指禁封諸侯之令;

适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

适,正好,恰好;

足以,複合虛詞,由助動詞“足”和連詞“以”構成,“足”表示有條件有能力做某事,可譯為“可以”、“能夠”;“以”在古漢語中作為助動詞“足”和後面動詞之間的系接成分,由于漢語詞彙的雙音節化,這個系接成分已經虛化為後附成分,并無實際的意義,不譯;

資,資之以币帛,引申為幫助;

者,助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的(人);

賢者,可譯為“賢良的人”,或不譯,仍作“賢者”;

為,介詞,替,給;

驅,趕走;

除,清除,去掉;

難,困難,這裡譯為“障礙”更合适一些;

耳,語氣詞,用于分句末,表提頓,可不譯;

=适足以資賢者(且)為(之)驅除難耳;

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

故,所以,因此;

憤,奮,本義是“鳥類振羽展翅”;

發,起也;

憤發,可徑譯為“奮起”;

其,他的,指劉邦的;

所,處所,指劉邦起于民間;

為,成為;

雄,鳥父也,本義是“公鳥”,飛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又,草之精秀者為英,鳥之将群者為雄。引申為傑出的人或國家,可譯為“雄主”;

安在無土不王?

安,疑問代詞,詢問處所,義即“哪裡”;

安在,=在安,在哪裡,介詞賓語前置,見王海棻《古漢語虛詞詞典》P3,例,“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譯為“公子能救助别人的危困表現在哪裡呢?”句式與此句同;無土不王,沒有封地不能為王;

又,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P4載:有時,“安在”提至主語前,構成倒裝句式,例,《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

《容齋随筆周亞夫》”今乃有軍中夜驚相攻之事,安在其能持重乎?“

故此,安在無土不王,=無土不王在安?

全句可譯為----過去秦的禁令,恰好能夠幫助賢者(并且)替(他們)掃除障礙,所以(高祖)從他所在的地方奮起(而)成為天下的雄主,沒有封地不能為王(表現)在哪裡呢?

以下為圖文版必備,不喜勿入。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1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2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3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4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5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6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7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8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9

期字在古文當中的意思和例子(古文觀止秦楚之際月表)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