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總是想法設法生育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将來學習不費力,乖巧懂事,自己更輕松,孩子有一番作為,臉上也有光。很多媽媽特别注重營養,經常咨詢吃什麼可以讓孩子更聰明健康。孕期注重飲食,隻是養育一個好孩子最基本的物質基礎,還要注意給孩子做胎教。
有的媽媽對胎教心存疑問,認為寶寶隔着厚厚的腹壁和羊水,對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感知力,做胎教是不是繡花枕頭好看不中用?錯!研究證明,做胎教會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情緒和行為能力。胎教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要選對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真正起到讓胎兒發育更好的作用,讓孩子在子宮裡就高人一籌。
既然要了解胎教,首先我們要了解胎教的定義。所謂胎教,就是用各種方法刺激胎兒腦皮層細胞的生長。 因為腦細胞是在胎兒期一次性完成的,在以後的一生中腦細胞隻會減少不會增多。俗話說"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所以要适時地進行胎教,使腦細胞增殖,腦細胞越多就越聰明。
胎教的意義别以為胎教是舶來品,其實,最早提出胎教的是中國,是我國古代人的智慧。 中國古代的周文王、周武王的母親都施行過胎教。《列女傳·周室三母》中記載:“太妊之性,端一誠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聖,太妊教之,以一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妊為能胎教。”
這一記載的意思是,周文王的母親到了懷孕的時候,眼睛不看不正經的顔色,耳朵不聽淫穢的樂聲,口不出狂傲的話語,用這個方法對胎兒實行教育。文王生下來就顯得很聰明,太妊教他時,他能“舉一反三”,同時學到很多東西。從周文王的成功,可以看出胎教的意義是非常積極的。
有許多研究表明:經過胎教的寶寶出生後情緒較穩定、适應力較強;對于陌生環境較易産生好奇心;記憶力比同齡小孩強;語言和活動能力發展早;且個性較活潑、喜歡與他人接觸; 坐地、爬行、站立、走路、學話都比沒有經過胎教的要早、要快。 可見實施過胎教的寶寶,優勢非常明顯。
什麼時候開始胎教醫學專家證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從10周起,胎兒就具有了壓覺、觸覺;從16周起,就逐漸具有聽覺;18周,開始具備視覺、味覺、嗅覺;26周,已發展出潛意識、意識與人格;30周,就擁有學習、記憶能力;到36周,胎兒的大腦皮質已發育完全。 由此可知,胎兒已經能慢慢地感受這個世界,并對外部環境産生反應。所以,從10周開始,就可以給寶寶實施胎教,抓住這些有利的時機,培養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
1、音樂胎教
愛因斯坦說:“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幹什麼事我都會一事無成”。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右腦是音樂腦,愛好音樂是天生的。 進行音樂胎教正是大腦發育的需要。
音樂是胎兒和孕婦建立感情的紐帶,健康美妙的音樂使孕婦分泌酶和乙酰膽堿等物質,調節血流量和興奮神經細胞,從而改善胎盤供血狀态,促進胎兒健康發育。胎兒可以聽到有節奏的音樂,音樂可以刺激生物體内細胞的分子發生共振,使原來處于靜止和休眠狀态的分子和諧地運動起來,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讓胎兒變得更聰明。
從懷孕16周開始進行音樂胎教,孕婦半躺在沙發上或者床上,将手機或者音箱放在1.5-2米處,輕輕拍拍肚子告訴胎兒“寶寶,我們要聽音樂了。”提醒胎兒做好準備。播放音樂,用手掌捂住耳朵,感受聲音大小,能聽到舒服的聲音,就代表胎兒能聽到。每次不超過20分鐘,每天1-2次。
音樂也不隻是放給胎兒聽,孕媽媽也要專注傾聽,随着音樂表現的内容進行情景聯想,發揮想象,比如随着音樂走進甯靜的山谷、來到鮮花盛開的公園、呼吸新鮮的空氣、歡快的舞蹈,達到心曠神怡的意境,将積極的心态傳遞給胎兒。
讓孕婦和胎兒共同接受音樂的陶冶 ,才能促進胎兒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為什麼有的媽媽說胎教沒用,關鍵是這個步驟沒做好,隻是放音樂,但是自己的心思早跑到爪哇國裡去了,使胎教效果大打折扣。
推薦音樂:《搖籃曲》《平湖秋月》《愛之夢》《嬉戲曲》等,最歡選擇節奏舒緩的,能給自己帶來良好心情的音樂,真正達到調整心态的目的。
2、語言胎教
孕媽媽用優美的語言反複和胎兒“對話”,哼唱一些有韻律的兒歌,胎兒會産生神經條件反射, 在出生後能熟悉和記憶媽媽的語言。有研究表明,在孕期進行語言胎教越頻繁,其兒童的學齡前行為問題得分越低,更有利于減少兒童多動症的發生。
除了日常“對話”以外,孕媽媽多給寶寶朗誦一些優美的詩歌、文學作品,與其中的内容産生共鳴,用溫柔的語言傳遞給寶寶,寶寶會感受到媽媽濃烈的愛、感受到自己處于幸福之中、感受到友善和關愛。如詩歌《甜蜜》、《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夏洛的網》、童謠兒歌,都是可以讀給寶寶的優秀文學作品。
科學家研究表明:"媽媽健談,子女聰明。" 孕媽媽用親切、溫柔的聲音和胎兒對話 , 形象、生動地講故事等 , 使胎兒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孩子一出生為什麼對媽媽的聲音格外親切,就是媽媽經常把聲音傳遞給他的結果。爸爸也要積極參與語言胎教,讓孩子對自己不會有陌生感。
3、觸摸胎教
在音樂節奏中 , 父母輕柔地撫摸、觸壓推動胎兒 , 引起胎兒條件反射 , 激發胎兒活動的積極性 , 胎兒出生後反應會更加靈敏 , 動作更加協調。
胎兒生活在羊水中,通過觸摸腹壁,使羊水晃動,從而将信息輸入胎兒體内,引起對大腦的刺激,開拓新的神經鍊和腦細胞的通路,使胎兒産生記憶。
如果孕媽媽對腹部進行觸摸,和胎兒進行互動,可以推動胎兒在子宮中“散步”,增強胎兒的肌肉活動能力,影響到大腦發育。
研究表明,觸摸胎教對學齡前兒童品行問題和身心問題有影響,胎教次數越頻繁,越有利于減少學齡前兒童多動行為問題的發生。
要注意,觸摸必須要有規律,不能時左時右、時上時下亂摸,弄得胎兒無所适從。 醫生提示說:用手觸摸肚皮的方向最好固定從左到右、從上到下,8 個月後應改為從下到上;否則胎兒會随着父母的手勢來回翻動,造成臍帶繞頸的危險。 動作不能太快、太重、太突然;觸摸的時間也不宜太長,一般在10分鐘左右即可;如果發現胎動異常,要及時停止觸摸;胎兒睡覺時不要觸摸胎兒,以免影響胎兒睡眠。
4、生态胎教
美的事物、美的信息會熏陶和影響孕婦的身心, 直接或間接地給胎兒以美的事物、美的信息的熏陶和影響,從而達到改善胎内外環境、促進胎兒身心更好發育的目的。
孕媽媽要經常走進大自然,感受草長莺飛、鳥啼蟬鳴的自然景色,呼吸新鮮的空氣,愉悅身心。孕媽媽要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到田間感受小草的溫柔,到公園體驗大樹的強壯,和大自然的生态美融合在一起,讓胎兒分享到最好的美感。
5、環境胎教
給胎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胎内和胎外環境,有利于胎兒的身心健康發育。
孕媽媽要注意避免到歌廳、舞廳這些喧鬧的環境中去,給胎兒提供一個安靜舒适的環境。孕媽媽要遠離化學、輻射等有害環境,避免胎内環境發生生物化學變化。孕媽媽要遠離香煙、咖啡、油煙味這些刺激的氣味,保持胎内環境健康,避免過量的有害物質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造成胎兒健康問題。孕媽媽不要随便服用藥物,引起内分泌紊亂,危害胎兒。
孕媽媽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保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等營養的均衡攝入,給胎兒提供最好的營養基礎,保證胎兒優質的胎内環境。
準爸爸要一起參與創造甯靜而愉快的家庭氣氛,夫妻和諧相處,使母子感到滿足和惬意。家居環境布置溫馨、淡雅,用一些一些插畫、鮮花等美好的事物做裝飾,保持居室空氣清新、幹淨衛生,讓孕媽媽感到賞心悅目,起到審美的移情作用和良好的心理暗示。
6、情緒胎教
孕媽媽的情緒變化會影響激素的分泌和血液化學成分的變化,從而對胎兒産生影響,如果孕媽媽情緒受到壓抑,胎動的頻率和強度會比常态下增加幾倍。
孕媽媽要經常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保持穩定的情緒。比如想象寶寶的樣子,是像爸爸一樣好學、英俊、一表人才,還是像媽媽一樣善良、漂亮、心靈手巧。憧憬一下自己的孩子将來有多聰明、聽話、勤奮、好學,是自己最愛的乖寶寶。當想象美好的事物時,情緒會變得非常平和,這種積極的情緒會傳遞給胎兒。
總之,胎教的方法有很多,音樂胎教、語言胎教、觸摸胎教、生态胎教、環境胎教都是基礎。如果實施胎教,孕媽媽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讀一些優美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丈夫的愛、和寶寶親密的互動,就會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會帶來正向的影響。
比較而言,孕媽媽每天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保持積極的心态,良好的情緒,就是對胎兒最好的胎教。進行胎教不是為胎教而胎教,一定将自己融入其中,才能真正起到胎教的作用。想擁有一個健康、聰明、性格乖巧的好孩子,在孕期做好胎教吧!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