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食用昆蟲的曆史非常久遠,在生産力水平還十分低下的時代,昆蟲為人類提供了營養豐富的優質蛋白。時至今日,許多地方仍舊保留着取食昆蟲的習慣,知了、螞蚱、蜂蛹、螞蟻、爬沙蟲……,很多昆蟲甚至蠍子都成了地方美食的獨特風味,讓各路吃貨舌尖發癢,欲罷不能,津津樂道。
野外生存取食昆蟲
在可以食用的昆蟲中,有一種美味的昆蟲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蛾子。
蛾子和蝴蝶是近親,在昆蟲分類中都屬于鱗翅目。全世界鱗翅目昆蟲大約有112000多種,其中十分之九都是蛾子,可見蛾子家族有多繁盛,可以說是昆蟲大家族中一個非常成功的物種。蛾子與蝴蝶最大的區别在于,蛾子的觸角是羽狀、線狀的,大多數蛾子觸角像一把梳子,而蝴蝶的觸角則是錘狀,細細長長像兩根高爾夫球杆。另外就是,大多數蛾子白天蟄伏,夜晚活動,有趨光性,所以有個成語叫做”飛蛾撲火“。而蝴蝶則是白天活動,晚上睡覺。
很多人都不喜歡蛾子,因為大多數蛾子看起來身材肥碩臃腫,與它的近親蝴蝶比起來實在是醜陋不堪,而且如果不小心碰到還會沾上一手的鱗粉,讓人感到瘆的慌。實際上,蛾子中也有一些非常漂亮甚至令人驚豔的品種,看起來比蝴蝶還蝴蝶。
金燕蛾
慧尾蛾
鱗翅目昆蟲是完全變态昆蟲,一生要經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形态。我們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很多毛毛蟲,其實都是蝴蝶或蛾子的幼蟲。
鱗翅目昆蟲卵、幼蟲、蛹、成蟲生活史
今天說的這種能做成美食的蛾子,其實不是毛絨絨的撲棱蛾子的成蟲,而是一種叫做豆天蛾的蛾子的幼蟲,俗稱“豆丹”,也有的地方叫做豆參、豆蟬等。
豆丹在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分布,以吃大豆葉子、洋槐樹等的葉子為生,也會危害綠豆、豇豆等。豆丹是大豆的主要害蟲,取食大豆葉片,蟲害發生時,能将大豆植株吃成光稈。在大豆産區,過去治理豆丹為害是當地農民的一項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
豆天蛾
豆丹(豆天蛾的幼蟲)
在長期治理蟲害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豆丹雖然是農業生産的害蟲,但卻是一種天然無毒、無公害狀态生長的昆蟲,豆丹及其蛹體内營養成分豐富,富含高蛋白,做成菜肴,味道十分鮮美。據考證,豆丹的食用曆史已經超過300年。
将豆丹做成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地區,無疑是江蘇蘇北的灌雲縣。在灌雲當地,豆丹做成的菜肴已成為一道地方特色美食,不僅是招待客人的不二之選,也讓一部分農民得以發家緻富。
豆丹
在當地,豆丹做成美食的傳統做法是:放到水裡浸泡,用擀面杖從頭到尾擀出内髒,放入水中清洗去除雜質,開水鍋裡微煮使其凝結,用大白菜或者絲瓜清炒,加上紅辣椒、大蒜等調料燒煮出鍋。燒熟的豆丹一般用盆裝,鮮香撲鼻,色澤誘人,令人垂涎。
如今,豆丹作為一道風味美食已經風行灌雲及淮海地區。因為當地及周邊人大量食用,物以稀為貴,使得一盆豆丹菜肴動辄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當地不少飯店都将豆丹作為招牌菜肴,吸引食客光顧。
售賣加工豆丹
因為食用豆丹的需求,過去農民希望自家田地裡最好不要有蟲害,如今則希望蟲子越多越好,因為售賣豆丹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種植黃豆帶來的收益。
更有精明的當地人捕捉商機,申請了豆丹人工養殖技術專利,利用大棚等設施農業技術,實現了豆丹的反季節上市。
有意思的是,如今人們種植大豆,不是為了收獲大豆,隻是為了收獲“害蟲”豆丹。
豆丹人工養殖
讓農民發家緻富的豆丹
你吃過豆丹嗎?還吃過哪些奇怪有意思的昆蟲?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