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運營的優化重點在于把複雜的,多因素影響的過程拆分,簡化影響過程,從而挖掘其中的關鍵要素進行改進優化。
上次我們提到了通過分群分析進行渠道轉化數據的監測,調整了渠道投放策略,最終提升了渠道ROI的結果。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目标問題:
某電商App,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用戶成交量較低,與投放推廣的成本相比,ROI較低。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分析?
上周已經講過:
通過數據挖掘,我們發現了優質渠道A,其用戶群與我們的高價值用戶比較吻合,同時平均客單價約是原有主要渠道D的1/2~1/3,我們的投入産出比例得到了優化。這主要依賴于通過數據分析找到了優質低價的渠道,降低了獲客成本。
漏鬥改進效果如下圖:
那麼,這個漏鬥是否存在其他可以改進的地方呢?
當然有!我們的現實世界并非是簡單的數據邏輯結構,很多結果都是多種原因綜合導緻的,我們可以用多種角度去分析同一個問題。
下面我們将結合漏鬥分析與用戶分群來做一個深度分析,通過漏鬥的細緻拆分和交叉對比,定位問題所在。
漏鬥分析
那我們就從這個漏鬥開始分析:從上面都是漏鬥中,我們可以看到,加入購物車之前的轉化率都較高,但在購物付款的流程中,轉化率急劇降低至14.65%,這裡應該也有改進的空間。
我們再看頁面浏覽數據,可以發現,用戶在訂單确認頁面停留的時間長達95秒,這與我們平時的認知不相符。
漏鬥拆分
為了驗證我們的假設,我們建立兩個小用戶群——“确認要付款的人群”&“成功付款的人群”,即把漏鬥中“訂單人群”到“付款人群”進行了拆分,把确認付款的動作獨立出來。
我們能夠發現,在“确認要付款”到“成功付款”确實是損失轉化的主要環節。
分群分析
我們看這群“确認付款”&“未成功付款”的人群:
我們姑且把這個人群叫做“付款失敗”組。
在MTA中你可以通過設置用戶分群設置來實現這一步的處理,如下圖。
通過幾個人群的對比,我們發現“付款失敗”組的人群離線環境陡增約14%,另外,其3G、2G網絡的比例要高于大盤人群(5.68% vs. 1.36%),且設備品牌中,相對機型較小衆、低端。
我們實際測試了品牌1和品牌2的實際幾個機型,主要針對的就是付款頁面的頁面體驗,存在以下問題:
- 機型适配性較差,開發時主要考慮的是現有主流機型适配,對小衆機型的關注度較低;
- 頁面卡頓嚴重,長達40秒以上的空白頁面,嚴重消耗了用戶耐心。
于是我們做了以下改善:
- 緊急修複版本,在小衆機型的主要推廣渠道上升級了版本适配性的App;
- 頁面加載量優化,包括切割、壓縮、删減圖片,框架優化,預加載等策略,惡劣網絡下加載速度提升至約15秒;
- 加載等待頁面設計,增加了動畫的等待頁面,給用戶賣個萌,增加用戶等待的耐心。
效果驗證
頁面優化後,我們的漏鬥轉化流程有明顯改善:
我們針對這群“付款失敗”用戶群所做的改善,為轉化漏鬥提高了3%的轉化效率,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收益。另外,我們在後續的漏鬥改進中,還嘗試結合了頁面點擊/頁面流轉的分析,删去了付款頁面中不必要的信息、按鈕,保證了付款流程的順暢性,對于提升漏鬥也有一定的作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總結一下
數據運營的優化思路其實就是通過細緻拆分,把複雜的、多因子的事件分析拆分為獨立的、單因子的歸因分析,以确定改進的思路。
下周将會帶來數據埋點的内容,敬請期待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