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的帶魚捕撈産業産值達到了369.31億元,而這個數字比起2010年還下降了48億元。造成此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不用說,又是人類的捕撈。
過度捕撈使整個海洋系統生态退化
帶魚究竟有什麼價值讓人類大肆捕撈?它們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有些什麼生活習性?平均産量究竟有多大?
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密不可分,從人類誕生之時起海洋就肩負着重任,或者說有了海洋才有了生命的可能。作為地球氣候系統的核心,它與森林共同影響着地球上的氣象與氣候條件,地球上的大氣水分主要就是從海水中蒸發得來,同時也控制着大氣中各種氣體的濃度,使之适合生命生存。
地球大約百分之七十都是海洋
人們從海中得到的資源量比起陸地都不遑多讓,平民海産品帶魚憑借着一年出水百萬噸的龐大數量也極受大衆餐桌的喜愛,但是大家又是否知道它們正在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呢?
帶魚的生活環境帶魚又叫、裙帶、牙帶魚等,是我國的四大海産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國東部沿海的四個海域都有分布。
帶魚的外貌很奇特,即使是不怎麼了解魚類的人隻要見過一次,也能夠很輕松地辨認出來。
極具辨識度的帶魚
又扁又長就能夠形容帶魚的外形了,顔色跟大部分魚類一樣呈銀灰色,身上有細小斑點,一般體長在一米左右,但以前還是能看到長達兩米的帶魚。帶魚的生活區域其實算是深海地區,為了适應深海的惡劣環境,它們将身體進化成了無鱗片的狀态,隻是長了一層膜來包裹住身體。這有助于它們在海底平衡體内外的壓強。
白天浮在海水表層,晚上就降到海底
它們主要以毛蝦、烏賊為食,但也食用很多其他生物,屬于不挑食的那類,也許是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帶魚的性格很差,兇狠霸道甚至連同類也毫不相讓,同類相殘、相食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過這畢竟是它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類倒也沒什麼關系,人們看重的隻是帶魚的食用價值,畢竟地球上有那麼多人,需要的食物量還是挺大的。人們往海裡一撈結果撈出密密麻麻的帶魚,吃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玩意兒這麼好吃,捕撈量又大,簡直是海産品中的戰鬥機。
帶魚制作出來的美食
人們通過使用底拖網、圓網、壇網等漁具,對帶魚進行了大量捕撈,但好景不長,1964年之後,人類漸漸發現帶魚的産量遠不如前,雖然人們也采用了休漁期等方式,但至今帶魚産量也沒有恢複到之前的水平。
由于帶魚白天喜歡群栖息在海洋的中下層,所以大部分的捕撈行動都是白天,畢竟難度又小、産量又高,但是捕捉上來的帶魚很多都會因為不适應外面的氣壓而立即死亡。
于是人們為了争取更多鮮活的帶魚,有時候也會捕撈晚間在海底活動的帶魚,但50年代之前因為缺乏冷凍技術,夜間捕捉的帶魚也同樣活不了多久。
因為過度捕撈導緻帶魚産量降低
帶魚的捕撈帶魚之所以帶來那麼多的捕撈量,就是因為其繁殖能力極強,雌魚每次産卵的數量能達到2.5萬-3.5萬顆,而且産卵期很長,每年有兩個時間段都在産卵,分别是4、5月和9、10月。
不僅如此,帶魚卵的存活率也很高,雖然它們生活在深海地區,但惡劣的環境也間接保護了它們不受其他生物的襲擊,順利地成長。這些魚卵基本上長到一歲,就有繁殖能力了,它們又會繼續擴大帶魚的數量。
帶魚不僅繁殖速度快且生長迅速,2齡魚一般體重350克左右
雖然我國的四大海産産量都在減少,但帶魚依然保持了年出水百萬噸的水平,直到2018年捕撈量才開始低于百萬噸。既然野生的帶魚數量減少,那人工養殖不就得了,反正人類目前餐桌上的許多動物都是飼養的,多一個不多而且人類也有豐富的經驗。
人們當然實行過這一方法,但并未奏效,因為人工養殖場面積可比不了海洋,帶魚無法像在自然生存的環境中一樣自在,這種被管制的生活讓它們原本就兇橫的性情展露無疑。
沒處撒氣就隻能逮誰吃誰、遇誰打誰,所以人工養殖廠的帶魚許多都死于了同類的襲擊中,這誰還敢養?
“殺”瘋了的帶魚
可以說這便是目前在帶魚的相關問題上所處的一大困境了。隻能還是寄希望于野生帶魚的繁殖,畢竟現在已經有很多家庭都喜歡食用帶魚,什麼紅燒帶魚、酥焖帶魚、糖醋帶魚都是很下飯的食物,燒烤店内也常常有帶魚的身影,如果帶魚産量繼續變少的話,那人們可要難受好一陣了。
饞的讓人流口水啊
海産品的種類和市場除了帶魚之外,我國另外的三大海産品就是大、小黃魚和烏賊。大小黃魚的生存現狀比帶魚還要嚴峻,目前隻有烏賊的數量要令人放心一點。
大小黃魚長得十分相似,身體也呈扁平狀,隻不過沒有帶魚扁得那麼厲害。
之所以稱之為黃魚是因為其身體的上半部分呈現黃褐色,腹部有多列發光顆粒,故其下半部分呈現好看的金黃色,看起來很是顯眼。
大黃魚的身體寬,接近方形,小黃魚窄一些
大、小黃魚同屬石首魚科,算是同族的兄弟姐妹,它們都分布在淺海區域,喜歡氣息與軟泥海區,不過它們的活動範圍很小,不會抛棄自己的繁殖地去很遠的地方,所以也有“家魚”的稱号。
它們都喜歡渾濁的水流,讨厭強光。不同點在于,大黃魚的頭和眼睛都很大, 而且尾柄細窄,長度是高度的三倍有餘,背鳍與側線間有8~9行鱗片;而小黃魚頭部較長,屬于小眼睛那一類,尾柄也不細窄,而是短而粗,長度與高度也隻相差2倍有餘,背鳍和側線間的鱗片約5-6行。
大小黃魚的區别
當然就體型來說大黃魚确實幾乎都比小黃魚要大,最大的小黃魚體長也不過50cm,這隻是大黃魚的基本體長。就分布區域來說,我國的四大海域中隻有渤海較難見到大黃魚,而小黃魚生活的地區比較偏北,所以南海比較難發現它的身影。
但大、小黃魚作為我國的漁業主要捕撈對象,給很多人帶來了口福,隻是無節制的捕撈行動使得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體型也好像發育不良一樣。雖然我國自90年代之後實行了休漁制,使得大、小黃魚的數量有所恢複,但體型小和低齡化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改善。
過度捕撈帶來了很多不可逆轉的傷害
也許要恢複其往日的形象,不能僅僅靠短暫的休漁期,還需要更加完善和嚴格的保護措施和妥善的增殖方案。人類總是“擅長”讓物種的數量減少,殊不知要恢複其數量可沒那麼簡單,關關難過關關過,這是人們應該也必須要處理的問題。總不能人類每吃一種生物就要把它吃滅絕,那地球的生态系統也平衡不了了。
最後的四大海産之一是烏賊,說墨魚可能大家要熟悉一點,人們常在燒烤攤中點的鱿魚就是烏賊的一種。
它比較有趣的點就是會噴墨的技能,它們體内有一個裝滿濃黑液體的囊,在遇到危險時便會将裡面的液體釋放出來,使周圍的海水被染黑,然後借此逃走。可以說确實很能利用自身優勢了,打不赢但能迷惑對方嘛。
你見過烏賊噴墨嗎
中國烏賊的種類也算比較多,比如我國東海海域就有許多曼氏無針烏賊,至于我們常說的鱿魚學名叫槍烏賊,它們分布較廣,東海、南海和北部灣地區都有。
烏賊的用途也很多,除了肉質鮮美可以用于食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價值,比如眼珠可以制成膠合劑,體内的墨汁也能用于工業,内髒還可以榨油用來制革。
烏賊有針無針的分類
人類對普通烏賊并沒有多少特殊的感覺,但對巨型烏賊卻有一種天然的恐懼。巨型烏賊有多大呢?2014年日本的一個港口捕獲到了一條長達3.4米的雌性烏賊,重約200斤。據估計其最長觸須的長度達到了八米,這樣一條烏賊放在人們面前,即便是死的估計也吓得夠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