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有雲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一碗熱騰騰的排骨炖藕湯
既營養美味又能驅寒
是秋冬時節許多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我國蓮藕的主産區
主要分布在
湖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在産藕大省湖北
人們說,湖北人的鄉愁
就在那碗蓮藕龍骨湯裡
據統計
全國約1/3的藕來自湖北
其中,武漢市蔡甸區的蓮藕産量
占到了全省的10%
蔡甸蓮藕種植曆史悠久
早在隋唐時期就有植蓮傳統
被業界認為是
中國蓮藕人工栽培的起源地
圖片來源:武漢休閑遊
“三山六水一分田”
蔡甸境内湖泊港汊多
水資源豐富
由于漢江多次改道
洪水泛濫礦物質淤積
加之氣候适宜
給蓮藕種植提供了“先天優勢”
圖片來源:蔡甸之音
不過
已被列為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的
蔡甸蓮藕也擔心“壞天氣”
對于這一點
挖藕工人們深有體會
近日,中國氣象報記者
來到武漢市蔡甸區的一片荷塘裡
用鏡頭記錄下了
挖藕工們辛勤勞作的身影
也與他們聊聊與氣象有關的故事
1.泥水和汗水中收獲的幸福
年近6旬的邱師傅
從事挖藕已經30多年了
他告訴中國氣象報記者
每年挖藕季從10月就開始了
一直會持續到來年的清明節
邱師傅家的荷塘有28畝
平時主要是自己和家人在挖
每天會挖2至3個小時
過年期間藕價上漲
會從鄰近幾個村召集挖藕工
一起來挖
說起今年的收成
邱師傅笑容滿面
“
今年的天氣比較争氣
去年梅雨季雨下得太多了
蓮藕減産好多
很多藕都沒長大
今年的雨水沒那麼多
一個個藕都白白胖胖的
長得也好,産量也多
”
在蓮藕的生産階段
長期高溫幹旱固然不好
但陰雨天過多,也會影響産量
最好的生長環境是
持續一周左右的30℃氣溫
随後來一點點雨水
那蓮藕的産量可就節節升高
而談到天氣對挖藕作業的影響
邱師傅笑着回答
“
冬天挖藕最難捱的就是冷
人在水裡浸泡着
寒意更是特别明顯
每天出門前我們都會查一下天氣
降溫了就得穿更暖和點兒
如果氣象部門通知
有寒潮、大雨天氣來了
就會停工幾天
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
每天出門挖藕
邱師傅有自己的專屬行囊
裡面有一雙齊腰高的橡膠套鞋
一把鐵鍬、一副手套
一頂遮風避雨的草帽
他告訴記者
這些是挖藕人的标準裝備
他說,幹挖藕這活兒
得有力氣
還得有些技巧
一般情況下
藕在地下半米左右
挖藕第一鏟是試探藕的位置和深度
得先用鐵鍬将湖底的淤泥鏟出
然後用手在水裡摸索
找到藏在泥裡的藕
之後順着藕的走向慢慢挖
盡可能挖出完整的藕
這樣才能賣得上價錢
挖藕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
能分辨出什麼杆子下會長藕
動作麻利
每一鏟都穩穩地落到實處
挖出的藕會在旁邊的水塘裡
簡單沖一下
但不完全沖洗幹淨
如果氣溫沒有大的波動
帶着些許泥的藕可以保存更久
長達1至2個星期
方便運輸和儲存
2. 氣象人守護藕農緻富路
邱師傅告訴記者
今年的藕價格不錯
眼下蓮藕的收購價是3-4元一斤
挖上來的藕每天都供不應求
被問到今年蓮藕為何
産量好、品質佳?
邱師傅對氣象部門的服務
豎起大拇指
他告訴記者
蓮藕在生長期受天氣影響較大
太旱了不行
雨太多了也不行
在蓮藕的生長階段
要根據天氣變化
及時調節水位、施肥
通過摘荷葉來控制病蟲害等
這當中,時間點的選取至關重要
每年
蓮藕的移栽定植期間
需要“看天而作”
連綿的陰雨天氣
不僅影響蓮藕的栽植
也會降低藕池肥力
容易滋生病菌
蔡甸氣象部門提前給出的預報預警
對于指導藕農适時、适地搶抓農時
規避不利天氣影響
至關重要
2020年起
蔡甸氣象部門
開展了針對蓮藕的專業氣象服務
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除了針對蓮藕生長期
提供氣象預報預警及農事服務外
氣象部門還積極為當地蓮藕
推進農産品氣候品質認證工作
這為當地蓮藕産業打響品牌
提供了助力
目前
蔡甸全區蓮藕種植面積10萬餘畝
年産值達20餘億元
已發展為全國最大的縣(市)級
蓮藕生産和銷售基地
全區專業從事
蓮藕生産與銷售服務的
專業合作社和企業達50餘家
從事蓮藕種植的農民超過萬人
小小蓮藕
帶動着大家在緻富路上越走越寬
看着池塘中邱師傅挖藕的場景
有時水沒到膝蓋
有時甚至漫過胸口
記者問邱師傅
挖藕是不是很辛苦
邱師傅卻連連擺手
“
寒冬臘月的天氣雖然冷
但是挖藕的時候動起來就不冷了
現在收成每年都有保障
藕也好賣
我的心裡是暖活的
在家裡的藕田種了30多年
隻要能挖得動
以後我還會繼續種下去
”
是啊,挖藕人心裡盼着的
就是一年更比一年好
而“更好”的全産業鍊氣象服務
也讓像邱師傅這樣的農戶
對蓮藕種植更有底氣
在助力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中
每一份小小的努力
都值得點贊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張娟 楊栩
素材提供:武漢市蔡甸區氣象局
參考資料:新華網 人民網蔡甸文體 蔡甸之音 澎湃新聞 蔡甸發布 荊楚網 長江日報 鄉愁荟
來源: 人民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