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為魏征的智慧點贊

為魏征的智慧點贊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23 13:07:35

提起古代的“谏臣”,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都是魏征。這位貞觀名臣在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共提了264條建議,結果被唐太宗全部采納,留下了很多佳話,魏征也因此成為中國曆史上“谏臣”的最佳代表。

然而,像魏征這樣敢于“犯顔直谏”的硬骨頭,曆朝曆代都有,雖然數量不多,但幾千年累積下來也浩浩蕩蕩,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像魏征這樣受到推崇、重用,而是動不動就被砍了腦袋,甚至被夷三族、九族。除了唐太宗“善納雅言”的因素,魏征又有哪些别人不具備的東西呢?

為魏征的智慧點贊(跟魏征學會這三招)1

綜觀魏征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之所以能讓太宗心甘情願地采納他的進谏,大緻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首先奠定理論基礎,即讓太宗明白什麼是明君和昏君,什麼是良臣和忠臣。

有一次,太宗問魏征,什麼是明君?什麼又是昏君?魏征回答:“明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廣開言路,聽取不同意見;而昏君的共同特點則是閉塞言路,偏聽偏信。即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這就是魏征的主要進谏方法之一。在古代,皇帝畢竟是皇帝,聰明的大臣絕不會跟皇帝針鋒相對,把場面弄僵,讓皇帝下不來台,而是采取一種迂回的方式,讓皇帝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進谏。然而,曆史上的大多數谏臣卻不明白或是不願明白這個道理,動不動就“犯顔直谏”,恨不得扇皇帝幾個耳光,硬逼着他認錯,其結果也可想而知,不但對進谏毫無用處,而且對自己的生命也造成了威脅,典型的誤國誤人。

更可怕的是,我們的傳統教育似乎對這種觀點還很推崇,能不能辦成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氣節一定不能丢,必要時還要怒發沖冠、目眦盡裂,總之越慘烈越好,被誅九族也沒關系,你就等着上史書千古留名吧!

或許有人會說,魏征的美名都是因為遇上了唐太宗這位千古難遇的好皇帝,要是碰上一個昏君就很難說了。這話有一定道理,但是同樣在唐太宗時期,還有很多跟魏征一樣的谏臣,卻遠遠沒有魏征的身前身後名,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比如貞觀四年,唐太宗想重修洛陽乾元殿,給事中張玄素寫了一道奏折,洋洋灑灑地曆數了曆史上的成敗經驗,最後還說,陛下您沒有去學曆代帝王的優點,反而專門學他們的缺點,真是比隋炀帝還過分!太宗耐着性子看完,瞅了瞅張玄素,說:“你說我比隋炀帝還過分,那比桀、纣呢?”

桀和纣可是曆史上典型的昏君代表,張玄素想也沒想,直接答道:“如果陛下真的重修乾元殿,就跟桀、纣一樣昏庸了!”

太宗被這句話噎了半天,好在他還沒忘“兼聽則明”,便強忍了下來,下令停止重修乾元殿,還專門賞賜了張玄素。

如果到這裡就結束了,自然顯不出魏征的高明之處,就在太宗賞賜張玄素一年之後,又提出要重修乾元殿。這時,民部尚書戴胄站了出來,進谏說:“現在剛建國不久,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陛下卻大興土木,勞民傷财,簡直太過分了!”

太宗雖然不高興,但還是礙于面子,收回了命令,還賞賜了戴胄。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太宗又想起來這事兒,繼續準備重修乾元殿……

這是怎麼回事呢?太宗既然知道自己錯了,也接受了大臣的進谏,為什麼還要三番兩次地反悔呢?這還是那個知錯就改、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嗎?

在這次事件中,無論是張玄素還是戴胄,進谏的方式和内容都是曆史上很常見的,即把皇帝當成小學生,動不動就跟他講一堆大道理,脾氣上來了還要痛罵幾句。可想而知,沒有一個皇帝喜歡這樣的進谏,即使英明如唐太宗,表面上答應下來,心裡還是不痛快,也就有了三番兩次的食言。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由魏征來進谏這件事,太宗還會不會反複食言呢?在開頭已提過,魏征一生進谏過264次,被太宗采納的比例為百分之百,跟這264件事相比,重修乾元殿簡直不是個事兒。

為魏征的智慧點贊(跟魏征學會這三招)2

第三,太宗給講明利害。

貞觀六年,大唐已開始步入盛世,太宗一膨脹,就想去泰山封禅。消息一出,群臣紛紛表示祝賀,頭腦靈活的已經開始準備行裝。當然也有幾個頭腦清醒的,想反對卻又想不出合适的理由,于是,就把目光轉向了魏征。

這時,魏征咳嗽了一聲,說:“陛下,先别這麼興奮,我覺得還不到封禅的時候。”

太宗早就料到魏征會反對,所以早就準備好了說辭:“你覺得還沒到封禅的時候,是認為我功勞不夠高、德行不夠尊、中國還未安、四夷還未服、年谷還未豐、祥瑞還未至嗎?”

這就是所謂的“六德”。太宗說完,得意地看着魏征:這下沒話說了吧?你總不會說我沒有這“六德”吧?

這時,魏征不慌不忙地說:“陛下有這‘六德’是天下共知的,去封禅完全沒問題。不過,去泰山的沿途,因隋炀帝無道,連年兵火不斷,千裡無人煙,雖然這幾年陛下治國有方,民生逐漸恢複,但仍然很蕭條。陛下如果去封禅,周圍很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者也都要跟随,要是讓他們看到這沿途的蕭條景象,他們會怎麼想?我大唐的國際形象還怎麼維持?”

這一番話下來,太宗的冷汗也下來了。本來想借封禅揚威國際,卻沒想到反而起了反作用,趕緊取消!誰再敢提就打他屁股!

這就是魏征的進谏智慧。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隻是用“勞民傷财”這樣的陳詞濫調去勸太宗,作用幾乎等于零,那我就跟你講講其中的關鍵利害,讓你明白你最急于展示的東西,恰恰會成為你最怕暴露的東西。别說是英明的唐太宗,就是一個昏君,他也會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進谏成功也就順理成章了。

難怪太宗曾笑嘻嘻地說:“人言魏征舉動疏慢,我但覺其妩媚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