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玩伴,無數次在夢裡出現;兒時的歌謠,無數次在耳邊響起。今天,讓我帶着大家,走進我們的童年,一起聽聽那曾經歡笑着唱過的童謠……
《老婆子炒洋芋》
一二一
一二一
老婆子炒洋芋
炒哈滴洋芋生着呢
氣滴老婆子哼着呢
當年唱這兒歌的場景: 是一幫孩子們,踩着土路,塵土飛揚,步伐整齊的唱着、走着、歡笑着……
《下雨》
天爺!
天爺!
大大的下
蒸哈的馍馍脫籠大
烙哈的鍋盔車轱辘大
位于黃土高原西部的蘭州,以前比較缺水,雖然依附黃河,有水車提灌,但是好多莊稼都是靠天吃飯,農民祈求老天風調雨順、莊稼豐收,所以就有了這樣的童謠。
《頭像皮球》
誰誰誰的頭
像個皮球
一腳踢着百貨大樓
百貨大樓賣的皮球
我越看越像誰誰誰的頭
這個童謠一般是好多孩子們在一起玩,某一個孩子出現意見分歧或者不合群時,大家就會逗他,集體念出這樣的童謠。
《阿舅來了擀面面》
打鑼鑼,敲案案,
阿舅來,擀面面,
擀白面,舍不得,
擀黑面,羞人呢,
擀豆面,沾案闆,
殺豬呢,過年呢,
殺公雞,叫鳴呢,
殺母雞,下蛋呢;
殺狗呢,阿舅氣滴就走呢!
每一個時代的語言、文化,都會反映出那一時期的社會現狀,在六七十年代,蘭州近郊的孩子們嘴裡有這樣一段說唱:真實的反應出當時 家家戶戶缺少白面的現狀。(說明:此段文字節選自我的蘭州方言《阿舅來了擀面面》)
《貓兒跳着缸上》
月亮 月亮 光光
貓兒 跳着 缸上
缸扳倒 油倒到
媽媽打着不要了
娃娃看着可笑了
這是一個啟蒙孩子學話發音的傳統鄉村教材,一般都是家裡老人們有節奏的微笑着并點着頭,兩個字,兩個字的給懵懂無知的孩子念出來,親切,有趣。
《乒乒乓》
乒乒乓,乒乒乓
打破了哭一場
哈哈笑,哈哈笑
打破了沒人要
這個玻璃制品,蘭州的孩子們管它叫“乒乒乓”,也有人叫“哈哈笑”。一吸一吹,聲音是“不澄,不澄”的,以前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會吹,現在極少有人吹了,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
《某國大鼻子》
一個某國的大鼻子
來到蘭州吃釀皮子
辣子罐了一鼻子
跑的黃河裡洗鼻子
駱駝過來一蹄子
哎呦我的某國大鼻子
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以後,蘭州這座絲綢之路重鎮,迎來了很多外國客商,他們長相和本地人不同,于是蘭州的孩子們,就編了這樣的說唱來逗趣和調侃某國人。
《挑兵挑将》
挑兵挑将
挑兵挑将
誰是我的好兵好将
跟上我了來
這是童年時孩子們一起玩耍,需要分組而念出的童謠。有兩個人當将,從一幫小夥伴們中間用食指數着每個人,嘴裡頭念着這個童謠,挑出各自喜歡的同伴,站在自己的一側,成為自己的兵。
《管管管不着》
起起起不來
來來來上學
學學學文化
畫畫畫圖畫
圖圖圖書館
管管管不着
着着着火了
火火火車頭
頭頭大饅頭
我吃了你饞了
我的故事講完了
這是蘭州60,70後的孩子們入學前後,玩詞語接龍,說出的童謠。因為對那一代人來說,白面饅頭就是最好吃的,所以當念到“大饅頭”三個字時,口水已經流下來了,所以“我的故事講完了”。80,90後的孩子們将後面部分做了改編。
《馬蓮開花二十一》
馬蓮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
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這是女孩子跳皮筋所配的童謠:女孩們三五成群,在一根充滿彈性的皮筋上變換着花樣有節奏的跳着,唱着。
《丢手絹》
丢,丢,丢手絹
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後面
大家不要打電話(告訴他)
快點快點抓住他
快點快點抓住他
這是蘭州的鄉下、城市,乃至全國的小朋友們嘴裡都念過的童謠,從六十年代到現在一直都沒有發生變化,一年一年的傳承了下來。
《猜謎語》
鐵頭鐵頭滿山滿窪磕頭
那猜出來就是镢頭
麻布包子紅裡子
裡頭做了個胖女子
那猜出來就是花生
弟兄七八個
圍着柱子坐
一旦要分開
衣服就扯破
那猜出來就是蒜
《奧數題的問與答》
野雞兔子49
一百個爪爪滿地走
多少個野雞嗎?
多少個兔子?
(把最後這個答案留給讀者朋友們,請您在文末留言)這道奧數題是爺爺在我學齡前說給我的,當時能熟練的叙述出題,但當時算不出答案,于是逢人就問,好多大人也都是笑而不答。後來,我用“擡腳法”算出來了,高興的不得了。)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圖片的制作者。
感謝您的閱讀和分享,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您在文末留言點贊,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此文系作者原創首發,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我的原創作品蘭州方言——《尕老漢》《姑舅哥吃滴多》《阿舅來了擀面面》《有錢沒錢剃個頭過年》《土生土長的人》等,均有誦讀版,如有興趣,請關注我的美篇:家教感悟賀登年,美篇号:3428128,可前往美篇收聽,也可在浏覽器查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