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形成于乾嘉時期,流行于雲貴川地區。而當我們提起川劇之時,腦海中便會馬上浮現川劇絕技-變臉。
但變臉并非隻在川劇中出現,全國三百多個戲曲劇種都出現了變臉,隻不過川劇的變臉尤為出名,享譽中外。
變臉,早在明代就已出現了記載。隻是那時的變臉相對簡單,隻是應用于神怪角色,且演員是在後台進行改變妝術,并沒有現在的種類多樣。而在經過戲劇演員多年的改革、創新中,變臉的應用面更加廣闊,不僅适用于神怪角色,人間角色亦可使用。變臉的技巧性和觀賞性也更強了,經過改變的變臉由戲劇演員直接在舞台上表演,無需進入後台變化妝容。
而川劇對于變臉的運用更是多樣。在川劇表演中,無論是人物情感變化抑或是内心掙紮之時,都借助變臉來表現這種變化。戲劇化的方式表現情感,既增強了川劇的可看性,又是對變臉的再次創新。
那川劇中的變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變臉,顧名思義就是在一瞬間就變了臉色。川劇中的變臉是用于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也是揭示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增強了川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也推動着劇情的發展。
不同的臉譜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如紅臉就代表着忠勇正直之人,白色大多代表着陰險狡詐。而同一種人物的不同臉色就表現出他情感的變化,如《白蛇傳》中的缽童。
而變臉也極具有諷刺意味,它将世間之人的種種情感和不同之人的性格,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東西,借助于臉譜這一具體化的事物,将它們形象化,将不同的情感和性格與不同的臉譜相結合。同時,也借助戲劇的模式以不同的臉譜來委婉諷刺那些不忠不義、趨炎附勢之人。
那麼,變臉又是如何變的呢?變臉的手法大體可以分為三類:抹臉、吹臉和扯臉。
“抹臉”就是将川劇表演時的化妝油彩抹在臉上的特定部分,在需要變化的時候,用手在臉上一抹,就可以形成臉譜的變化,形成大家眼中所看見的變臉了。如果是全臉變,就将油彩塗在人的額頭上,如此一來,經過特殊的訓練,就可以一抹便抹到全臉。如果是部分變 ,那就隻需将油彩塗在需要變化的位置就可以了。
“吹臉”,一聽就知道需要用到“吹”這個動作,那又是如何通過吹達到變臉呢?
之前所講的化妝油彩肯定是吹不動的,既要是吹,那就需要借助粉末類的化妝品。有的川劇表演人員就會将這些粉末藏于舞台之上或表演人員自己身上。藏于舞台之上,借助表演的動作,靠近這些粉末,再加以寬大的戲劇服進行掩飾,在瞬間将臉貼近裝有粉末的盒子,輕輕一吹,粉末便撲在自己臉上,完成變臉。
“扯臉”相較于前兩種方式更講究事前的準備。它需要提前将表演過程需要用到的臉譜提前畫出來,畫在綢子上,然後在每張臉譜上系上絲線再貼在臉上。
隻不過,它需要注意必須隐藏好這些絲線,将這些絲線藏在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否則便很容易穿幫。在舞台表演之時,伴随着劇情的進展而将這些臉譜一張一張的扯下來。
傳說還有一種“運氣變臉”,是已故川劇演員彭泗洪所使用過的,運用氣功來變化臉色。但這隻是一種民間猜想,并無實證。
變臉是藝術,既需要天分,也需後天練習無論是何種手法,它都對川劇演員本身有很高的要求。想要爐火純青的使用變臉,就必須能夠将你的整個身體都管理好,因為變臉需要你身體的每個部位來配合它完成。隻要有一個部分沒能跟上節奏,稍快或稍慢一點,這出戲就是毀了。這既是天分,也是後天的練習。所以,現在川劇演員中能熟練運用這一技巧的人寥寥無幾。
其實,即使你知道川劇變臉所使用的手法,當你近距離觀看川劇變臉之時,你仍會驚歎于它的奇妙,轉瞬之間臉譜已變化多種,手法之娴熟,令你不由得贊歎。這會使得你聚精會神的去觀看這場表演,然後在不知不覺中被它吸引到川劇這瑰麗的世界中。
而細究變臉,你會發現,川劇中的變臉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亦是随處可見的。當你意氣風發之時,當你落魄無家可歸之時,想想變臉,其實你就會發現人生如戲。這些戲劇的靈感本就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中總是會有像白臉那樣陰險狡詐之人,也有像紅臉那般忠厚正直之人。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感受,透過厚厚的油彩去看在那之下的是一張什麼樣的臉。
而變臉,以戲劇化的方式将人生道理在舞台上向衆人緩緩講述。對于從前交流不便的人來說,走南跑北的戲班表演的戲曲為自己帶來的是與外界的一點聯系,是自己枯燥的日子裡尋求的一點快樂。
而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是難得的靜下來感受文化魅力的時候,也是從這流傳下來的戲曲中找尋先輩的智慧,将這些智慧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
隻有親自去體驗川劇變臉,你才會感受到它的魅力,感受到它曆經百年的曆史厚重感,感受到它帶來的人生啟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