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峥嵘歲月忽已晚

峥嵘歲月忽已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14:33:14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作者 張翼飛


峥嵘歲月忽已晚(長恨此身非我有)1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9月,天已經有些涼了。

這一年,是蘇轼因烏台詩案,谪貶黃州(今湖北黃岡)的第三年。

後人都管蘇轼叫蘇東坡,卻不知道他是在什麼心境下給自己取了這個号。

對于經受了一場嚴重政治迫害的蘇轼來說,此時是劫後餘生。他的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沒有被痛苦壓倒,而是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萦懷的恬淡。他有時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對于一個智者來說,大自然不僅給他美的享受、精神的釋放,更讓他領略了人生的哲理。

他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臯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号東坡居士。還在這裡築屋名雪堂。苦中作樂,其境界頗似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後來家喻戶曉的蘇東坡的名号,正是由此而來。


讓我們把視線轉回到開頭的時間,9月的某天晚上,蘇東坡出去喝酒,應該是遇到了知心朋友,喝得十分盡興。他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待要返回時,主人要送他,他拒絕了,乘着酒興酩酊而行,搖搖晃晃,回到家門口好像已經三更了。但家裡的年輕仆人睡得太沉,鼾聲如雷,任他怎麼敲門都沒有回應。

蘇東坡無奈,隻好拄着杖在門口站一會兒。幸好,門前臨水,遠處江水奔流,嘩嘩的聲音在靜夜裡傳入耳中,令這位大文豪思緒萬千。别人吃了閉門羹,外面又是寒意襲人,肯定是滿腹牢騷,光想着等家童開門看怎麼教訓他一頓了。而曾經滄海的蘇東坡,卻把自己架空,飛升到了另一種境界。一首千古絕唱《臨江仙》開始在胸中醞釀。


峥嵘歲月忽已晚(長恨此身非我有)2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他在思考:一個人的身體并不是屬于自己的,而是天地的和順之氣凝積而成的,天地保全他的身形,護養他的生命,不是讓他為追求私利而勞其形的。在感歎自己的命運自己無法掌控,他發出整個人生的一種懷疑厭倦的喟歎,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困惑與感傷。

但很快,他就想通了,既然“此身非我有”,不如駕一葉扁舟,遠離塵世喧嚣,在江湖深處安閑地度過自己的餘生。當然,“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實際隻是蘇東坡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對于他這樣豪放不羁、進退自如的人來說,“處江湖之遠”與“居廟堂之高”其實并沒有區别,最後的歸宿隻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峥嵘歲月忽已晚(長恨此身非我有)3


據說,這首詞在當時很快流傳開來,人們便以為東坡“拏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聽聞後大驚,以為自己所看管的“罪人”逃走了,于是急忙趕到東坡家,誰知東坡先生,正在“鼻鼾如雷”地大睡呢。

林語堂先生在他撰寫的《蘇東坡傳》序言中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诙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認為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稣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厚敦柔”。這無疑是對蘇東坡的最為精妙的概括。

希望我們都能保持東坡先生那樣樂觀豁達、随遇而安的心态,無論順境逆境、無論喜怒哀樂,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天地無限大,江海任縱橫。


峥嵘歲月忽已晚(長恨此身非我有)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