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圖形與幾何課程的特點?模型思想通常也叫做“數學模型”或者“數學建模”,它是用數學語言和工具,對現實世界的一些信息進行适當的簡化,經過推理和運算,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決策和控制,并經過實踐的檢驗,如果檢驗的結果正确,就可以用來指導實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小學圖形與幾何課程的特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模型思想通常也叫做“數學模型”或者“數學建模”,它是用數學語言和工具,對現實世界的一些信息進行适當的簡化,經過推理和運算,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決策和控制,并經過實踐的檢驗,如果檢驗的結果正确,就可以用來指導實踐。
《新課标》在課程内容中提出了十大核心概念,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号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新課标新增的核心理念之一,課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了“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并具體闡述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
那麼,在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如何滲透模型思想。
一、在研讀教材中領悟模型思想
由于“ 數學模型”是用數學語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現實世界實物的特征、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結構,所以從廣義上講,數學的一切概念、定理、規律、法則、公式、性質、數量關系、圖形都可以看做數學模型。
所以教師應結合這些内容的教學,注重小學生的建模能力的培養。通過我對四至六年級的教材梳理,發現“圖形與幾何”這一領域的教材編寫主要從兩個方面的突出模型建立,一個是概念教學,揭示圖形特征;一個是圖形計算公式推導,運用符号語言的簡練,解決生活中問題。
于是我将“圖形與幾何”這一領域重點模型思想歸為兩大類:概念模型與公式模型。通過研讀教材,準确把握每個年級的各部分内容在本冊教材或本單元的位置和作用,弄清重點,把握意圖。細讀教師教學用書,通過這一暗線的思想指導,理清模型思想方法,為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打下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模型思想
學生的思想方法具有活動性特點,學生思想方法也是在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必須有他們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從自己活動中領悟數學思想。
基于這一特點,我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積極為學生創建教學活動,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揭示概念,建立概念模型,我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1.畫一畫----體驗活動
師:“你能在本子上畫一個三角形,說一說三角形有哪些部分組成嗎?”
(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本子上畫不同的三角形,稍後交流)
生:“從我畫的三角形觀察,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組成。”
師:“你能在黑闆上的三角形上标出它的名稱嗎?”
(生到黑闆上标字、符号分别标出各部分名稱)
我設計這個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上,依據低年級學生對三角形特征的認識,初步在大腦中形成三角形的輪廓,為揭示概念做鋪墊。
2.圍一圍-----動手活動
(師在展台上出示三根長短不一的小棒):“這三根小棒,分别可以看做是我們學過的什麼幾何圖形?”
生:“二年級學過的線段圖形。”
師:“誰能用這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
(指名到展台圍三角形,以便學生觀察,由于三根小棒長短不一,第一名學生短的和長的沒能連接在一起,以失敗告終)
師:“他怎麼圍錯了?”
生:“短的和長的沒有連接在一起。”
師:“你認為三角形要連接在一起。”教師順手在黑闆上闆書“連接”二字。
師:“你能上來重新圍一下嗎?”
(接着另一位學生嘗試着圍,在衆多學生的建議下,終于圍好了一個三角形)
師:“你認為他對了嗎?為什麼?”
生:“對了,因為他把三條線段的這一頭頭和那一頭都互相連接在一起。”生用手指着小棒的兩頭,邊比劃邊說。
教師就此動作,解釋說:“我們可以把小棒的這一頭和那一頭稱作小棒的首和尾。”說着在“連接”的前面闆書“首尾”二字。
師:“那你能結合黑闆上的字和這位同學的動作,完整地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
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揭示出了三角形的概念。
以上兩個活動,老師都為學生創建不同目的的活動,第一次活動讓學生通過畫三角形,在頭腦中對三角形有個形象的概念;第二次給學生創建圍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曆的經曆的過程中逐漸、依次、完整的揭示概念,理解三角形概念的意義,感受三角形的特征,而學生在這兩次揭示概念的活動中,感悟到了概念模型的思想。
三、在數學公式推導中理解模型思想
學生的思想方法具有過程性的特點,它蘊含于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中。數學概念和公式的推導的過程是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載體,沒有“過程”就沒有“思想”。
因此,我在公式推導教學中,我會讓學生經曆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在過程中理解模型思想。如:《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一)回顧舊知,直顯數學思想
檢查預習。(學生用PPT展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面積推導過程設計目的:通過舊知的回顧,再現公式推導方法,悄然默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建模思想穿針引線。)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猜想:圓可以轉化成學過的什麼圖形?
2.展示:将猜想結果展示(圖1 、圖2、圖3 、圖4);
3.觀察:提問:“觀察這幾個圖形,你認為選哪個圖形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最簡便?”(長方形);
4.再現:課件再現圓轉化成長方形剪拼變化,經曆模型形成過程:教師課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切拼過程,出示對比圖(四個對比圖):
師:“是什麼原因讓第四幅圖變直了?”
生:“每一塊分得越來越小”
師:“如果每一份再小,它拼成什麼圖形?”(師演示64份,128)
生:“圓分的份數越小越接近長方形”
師:“如果我無限地分下去,它直接就是一個什麼圖形?”(長方形)
師:“剛才我在剪拼的過程中,你發現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生:“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想一想,推一推。(1)出示填空。(2)出示小組合作探究要求,推導圓面積公式。
(三)學以緻用,舉一反三
數學思想與方法都是寓于數學知識之中,而且許多數學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教學中,教師應把數學思想滲透與數學知識的教學融為一體,教學中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教師始終讓學生走在知識形成的路上,一路欣賞并發現無限風光。數學模型思想的滲透更是如此。
四、在多媒體教學中呈現模型思想
如:《圓的面積》教學,應用多媒體手段,能很好地展示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為了讓學生感悟“化曲為直”和“極性”的數學知識,老師用電腦演示圓的切開、拼成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到規則的長方形課件,讓學生觀察、感悟數學思想。
再如,教學三角形高的畫法,教師利用白闆功能,先将三角形的兩條邊移去,剩下一個頂點和一條對邊,學生一眼就看出,畫三角形的高,實際是運用過直線外一點做這條直線的垂線,一下降低了畫高的難度。
五、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模型思想
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建立了數學模型,探究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應該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思想的價值。
采取有效練習也是鞏固思想方法的一條途徑,所以設計習題形式時要設計一些蘊含數學思想的題目,采取有效的方式,即鞏固知識技能,又有機滲透數學思想,使學生能悟出數學規律和數學思想。
數學模型在當今市場經濟和信息化社會已經有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在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師關注模型的建構過程,注重模型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注重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應用數學模型,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能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讓學生學起數學來更加輕松,遊刃有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