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完全剝開的纖芯已經十分纖細。 王鵬 攝
(新春走基層)探訪鐵路上的“繡爺”:我們的工作就是接“頭發絲”
中新網成都2月9日電 題:探訪鐵路上的“繡爺”:我們的工作就是接“頭發絲”
記者 王鵬
将拇指粗的光纜一層一層剝開後,幾十根直徑僅有8微米的光纖纖芯露了出來,通過專用儀器,任科謀将這些光纖一根根接起來。檢修成功後,連接成都火車站的大數據網立刻恢複了正常。
近日,随着春節假期結束,2022年春運迎來返崗複工客流高峰。繁忙的春運背後,有一群每日與光纖打交道的通信檢修工,他們也被稱為鐵路上的“繡爺”。
完全剝開的纖芯像頭發絲一樣細。 王鵬 攝
近年來,随着科技發展,乘坐火車越來越便捷。以成都火車站為例,原先車站檢票窗口的平均速度為3.8秒/人,如今縮短至1.3秒/人;安檢過閘機時間原先為20-30秒/人,如今縮短至1.5秒/人。而無論購票、進站檢票還是人臉識别,均依賴車站的大數據網。
“這張大數據網,主要通過光纜通道搭建,用于車站的車票管理調度、車票銷售、賬務處理等大數據傳輸。”鐵路成都電務段成都通信集中修工區工長任科謀說,一旦數據中斷,購票機将取不出票、旅客也将不能刷身份證進站……
因此,為保證車站通訊運轉正常,他們就像消防隊員一樣,24小時待命,哪條通信鍊出問題,就去哪裡“滅火”。
“繡爺”在接纖芯。 王鵬 攝
2月8日,在成都火車站附近,一處通信光纜出現故障,任科謀與幾名工友提着檢修工具迅速趕到。将拇指粗的光纜一層一層剝開後,一根根極其纖細的纖芯出現在記者面前。
“這種纖芯的直徑隻有8微米,就像細頭發絲一樣,我們需要按照顔色,把纖芯一根根對應接起來,可以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接‘頭發絲’。”任科謀一邊向記者解釋,一邊和工友們開始接“頭發絲”。
由于纖芯太細,操作需要極其耐心和認真:先将纖芯通過機器切割平整,再将兩根纖芯小心翼翼地放入焊接設備……同樣的動作,他們要重複幾十甚至上百次。
任科謀說,目前鐵路使用的最粗光纜是144芯,也就是由144根光纖組成,一旦發生故障,他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接起144根光纖,至少需要2小時。“隻有在規定時限内将每一根光纖都準确無誤接續到位,才能向車站提供安全暢通、穩定可靠的通信服務,旅客們的出行才能順暢。”
“繡爺”們正在巡檢。 王鵬 攝
“我們雖是一群純爺們,卻幹着繡花一樣的細活兒。”任科謀笑着告訴記者,這也是為何他們這群大男人會被稱為“繡爺”的原因。
檢修完畢後,剛好有一列客運火車緩緩從車站駛出,這群“繡爺”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站成一排,目送火車上的旅客離開。
今年春節期間,“繡爺”們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随時準備出門搶修。任科謀說,雖然旅客看不到他們的工作,但大家常在鐵路沿線看到列車上旅客的面龐,“看到一趟趟列車将旅客安全送回家,我們也感到非常自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