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是為将之本”——關羽
三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不論是王朝更替還是人才輩出,都為三國時期增添上魅力的色彩。直至今日,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中對三國的描寫都能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
勇猛無雙的張翼德,智蓋天下的諸葛孔明,才華橫溢的周公瑾,這些曆史人物也都還活躍在我們的記憶中,可在陳壽先生的《三國志》中窺見一斑。但是今天我們說的是三國中一位德才兼備,有勇有謀的人:關羽。
自古以來民間對關羽推崇備至,不說後無來者,但可堪稱前無古人。從“忠惠公”,“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等這一系列的受封和異姓兄弟結拜都會拜關羽等習俗可以看出後世對關羽的推崇,至此關羽的形象簡直遍布在華夏大地的每個角落。
先不談許多遊戲人物都以關羽為原型,單看關羽的知名度在中華大地上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許多關羽的畫像,雕塑等都能作為一個地方的标志性建築。在湖北就有一尊關公巨像,花費15億巨資建造,現在卻有安全問題或将拆除。
關羽的曆史功績和影響數不勝數,誅顔良斬文醜,受封漢壽亭侯,助劉備匡扶漢室等,活脫脫一個忠義名将,尤其是曹操想要用各種錢财美女等留下他為己用時,都沒能打動他的忠義之心,最後隻帶着赤兔馬過五關斬六将回到劉備身邊,活脫脫一個忠義公的形象。
于是曆朝曆代皇帝都以關羽作為“忠義”的代名詞用以教導天下人民忠君愛國,關羽在民間就漸漸地樹立了忠信仁義的的形象,并一直以此流傳下來。
關羽鎮守的荊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荊州大地肥沃富饒的土地是行軍休整和作為據點的好地方。但大意失荊州指的不是這個荊州大地,而是江陵,就是俗話說:“千裡江陵一日還”的江陵,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關羽鎮守此地長達十餘年,在此地留下了不少他勇武的傳說。
荊州作為關公忠義勇武精神的沉澱之地,自然少不了遺留下來的寶貴曆史文化财富,湖北荊州就借着關羽這個文化品牌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旅遊項目,發展當地經濟等,借此養活了無數人,這個58米,全球最大的關公像就是這裡的産物。
起初耗資15億建造這個巨大的關公像,是想要打造一個專屬于自己城市的旗幟,本意作為積澱關公精神,發揚傳統文化的地标性建築來帶動城市旅遊業發展。雖然出發點是好的,政策也是正确的,但是經營不善和客觀因素的考慮還有待商榷。
首先,作為一個三線城市,進入關公義園門票錢和想要看到關公像的門票錢加起來超過150元,居高不下的門票錢和當地的物價消費水平脫節導緻許多想要參觀的本地人望而卻步。
其次,巨大的雕像做的是一錘子買賣,付出昂貴的門票進入公園,但是卻除了一個巨大的“鐵疙瘩”外毫無他物,難免對公園的印象落到極點,下次再想吸引人來就難如登天了。
最後來說說建造關公像的初衷:拉動旅遊業發展,相對于一個三線城市,除了這個當地标杆以外,沒有什麼拿得出手能與大城市争鋒的旅遊項目,而是耗資龐大建造巨像,想要靠它賺回本錢簡直難上加難。
但這些都不足以成為他将被拆除的緻命原因,它存在的安全隐患才是它面臨被拆除的罪魁禍首。據悉,關公像規劃時并未取得規劃許可,初建成時也沒通過消防驗收,這對于營業性的公共場所簡直是滅頂之災。
目前關公像的底部已經出現了裂痕和滲水現象,如此巨大的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可不隻是簡單的責任歸屬問題了。建造這件巨大雕像的人很明顯沒将生命安全放在眼裡,隻是一味的思考背後潛在的價值。顯然有關部門也看到了背後的安全問題,也認為不能放任它再屹立在這裡,勒令園方将其拆除。
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文化和精神足夠我們挖掘出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一味的想要挖掘物質财富而忽略了本身價值,那就顧此失彼了,隻願對古文化的挖掘和發散能充分的考慮到天時地利人和,而不是盲目的建設和挂上一個文化的牌子,這樣才能真正的使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變成文化的滋養地。
參考資料:
關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