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顔筋柳骨分别是指什麼和什麼

顔筋柳骨分别是指什麼和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1:57:53

張道紅/文

對于顔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如今評價所用頻率最高的詞,莫過于“顔筋柳骨”,關于這個“顔筋柳骨”,不少人的理解也存在着本質的區别,大多數認為顔體多表現“筋道”,柳體呈現更多的“骨力”,說得更簡潔明了一些,就是顔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權的字多“骨”,故有“顔筋柳骨”之說,當然,逐字的翻譯,有時候就顯得有些不妥,筆者以為,這裡簡單的四個字,需要借助古漢語當中的一種特殊法翻譯法則,下文對此有論述。

顔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格有所不同,後來“顔柳”二字也開始泛指書法極佳,有大家風韻。當然,做學問不能想當然地去認為,還需對其出處源流等進行考釋,以及流傳中的意思變遷,如此,才不失嚴謹,是為治學之道,方可逐步升堂入室。

顔筋柳骨分别是指什麼和什麼(對于顔筋柳骨的再解讀)1

“顔筋柳骨”這一詞語,出自範仲淹的《祭石學士文》,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範文正公”。書中有“诔石曼卿文雲:‘延年之筆,顔筋柳骨’。”之句。石曼卿(992—1040),北宋文學家,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别号葆老子。祖居幽州(今北京一帶),後其祖舉族南走,家遷居宋城(今商丘市睢陽區)南,曾屢試不中,真宗年間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遷大理寺丞,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允。北宋的石介以曼卿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稱為“三豪”。尤工詩,善書法,著有《石曼卿詩集》行世。“顔筋柳骨”是範仲淹記述的評價石曼卿的書法用語,範仲淹與石曼卿相差無幾,生活在同一年代,範也曾在宋城(今商丘)為官,且官居要職,想必此說也是非常中肯的。這句話的意思,當指石曼卿書法具有顔柳之風,且具筋骨之強,或者說墨寶遒勁有力,其本意應是指石曼卿的書法,非指顔柳。

這就出現問題了,這個詞,原本本不是用來形容顔真卿和柳公權的,當今人們提起“顔筋柳骨”,就會覺得的原本是形容二人的。其實,隻是說北宋一朝,石曼卿書法頗具顔柳之風,被後人借用,原本意思逐漸演化,後來才以形容顔柳書法高超且書風迥異,從出處解讀,就會發現,原來,“顔筋柳骨”是引申其意義之後才被廣泛使用于顔柳身上的。

書論當中不乏“筋骨”之論,晉衛夫人《筆陣圖》雲:“善力者多骨,不善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這算是有關“筋”和“骨”最早的論述,現代美學家宗白華對于“骨力”的解釋是“骨,就是筆墨落紙有力、突出,從内部發揮一種力量,雖不講透視卻可以有立體感,對我們産生一種感動力量美學與意境。”

顔筋柳骨分别是指什麼和什麼(對于顔筋柳骨的再解讀)2

“筋”字,說文的解釋為“肉之力也,從力從肉從竹,竹,物之多筋者謂筋。”段氏注解為“肉之力也,力下曰筋也。筋力同物。今人殊之耳。考工記故書筋或作薊。從肉力。從竹。竹,物之多筋者。說從竹之意。居銀切。十三部。凡筋之屬皆從筋。”《康熙字典》裡也有“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的解釋,這個解釋是比較接近于我們所講的“筋”。關于“骨”,《康熙字典》有這樣的解釋:“《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清而散。屬地,濁而聚。”這裡面提到了一個很關緊的因素“精神”,就是這個形象的比喻。

“筋骨”二字是個形象的比喻,并非指原來的本意就是“筋骨”,而是拿它作比喻,喻顔柳書法極具筋骨之強。顔真卿那堅實敦厚且具有廟堂之器的書風,重則愈重、輕則愈輕的強烈對比,以及嚴謹的結構,加上柳公權那轉折并用,柔中帶剛、剛勁有力的點畫,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筋骨”之強的意思。

顔真卿(709-784,另一說709-785),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其楷書自成一家,堅勁厚實雄壯的楷書風格,被世人稱為“顔體”,楷書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其楷書可謂開一代之先河,算是開宗立派的人物。因為之前的楷書,承襲隸書八分之勢,字均為内擫,而顔真卿的楷書,尤其中年以後的作品(如顔勤禮碑、自書告身帖等)受到當時審美風尚的影響,字勢開合,取篆書外拓之勢,前所未有,這就是顔真卿的開創,豐富了書法的面貌。

這裡得再說明一下字勢的內擫外拓,實際由篆書轉成隸書,也可以看做是外拓轉為內擫,篆書在發展中逐步規範而成小篆,進而外拓的筆勢通過反勢而成為内擫,內擫隸書使生,同時滋生出草書,又呈現出多條并進的方式出現了楷書與行書,篆書向隸書的轉變,是書體的一大變革,也是為了适應書寫的需要,外拓的字勢,寫在簡牍上,浪費材料,內擫的隸書則顯得節儉許多。“罄竹難書”原意事實之多,難以盡載,後指罪惡深重,《呂氏春秋·明理》曰:“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充分體現出在人力物資不甚豐富的年代,節儉顯得尤為重要,把篆書變扁,外拓而成內擫,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空間。

顔筋柳骨分别是指什麼和什麼(對于顔筋柳骨的再解讀)3

在顔真卿之前,從宏觀上來講楷書隻是內擫這種書寫方法,因為個别地方也會有呈現外拓的方式,顔真卿中年以後的作品,則基本沿用外拓的筆勢來書寫,即便行草書也盡情地展現外拓的書風。

內擫外拓,說得更簡單一些,就是字朝内收和朝外鼓的差距,篆書的字,朝外鼓,隸書則朝内收,隸書之後的楷書也基本沿襲這些個寫法,顔真卿改變了楷書的單元而變得多元化,內擫外拓并存。

柳公權(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誠懸,楷書四大家之一。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顔真卿齊名,人稱“顔柳”。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顔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顔,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顔書雍容雄渾之間加以綜合,形成了自己的柳體書法,并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習慣性将顔真卿柳公權放在一起,有 “顔筋柳骨”的美譽。柳公權晚于顔真卿,我們能從其書法當中窺探得其學習顔真卿的影子,柳體字也很多外拓的筆勢,這個初唐,或者說唐以前的筆勢都大不相同,不能不說沒受顔真卿的影響。

字勢,或者說筆勢,都離不開一個“勢”字,這個“勢”,是一種書寫的“勢”,由于古人寫的字很小,靠手腕和手指的配合足夠完成,內擫就好比是字的左邊是兩點鐘向四點鐘方向的弧線,右邊是十點鐘向八點鐘方向過度的弧線,外拓則反之,“勢”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樣子,内在的表現是靠鋒的中側相互間的轉換來實現。這是“勢”的不同。

然而,對于古文的理解翻譯,不能簡單的從表面上來,這其中牽涉到一種“互文”的翻譯技巧,互文,也叫互辭,是古漢語當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有一個特點,即它的實際含義遠遠大于字面義。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互文”常常不能簡單地從文字形式去理解,而要體察上下文義摸清意思脈絡。具體地說,它是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具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 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這麼看來,“顔筋柳骨”就不能逐字平白的翻譯,應當理解為顔真卿和柳公權的字具有筋骨之強,這就運用了“互文”的翻譯法則,像這樣的例子,古詩文中很常見,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當譯成秦漢時的明月依舊照在秦漢時的關口,沒有改變。“主人下馬客上船”應當譯成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馬上到船上,“直眉彎鬓”這個與“顔筋柳骨”很相似,千萬不能直接翻譯成直的眉毛和彎的鬓角,要譯成直或彎的眉毛和鬓角,等等諸如此類的翻譯句式,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上文對“顔筋柳骨”這一詞語的來源以及後來的引申意義作為一個簡要的梳理,簡短的文字并不能對其整體進行全面的分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如蒙各界方家指瑕,是所企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