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足于人,慎重舉止
“不失足于人”的意思是,在人前應該注意自己的舉止儀态,一擡手一投足要有分寸。
“大處難處看能力,小處細處看修養。”無論是在家庭中亦或是在摯友前,每個人的思想狀态都是最放松的,也就是在最為自然狀态下顯露的行為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行。
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應起到的是榜樣作用,孩子在成長中會潛移默化學習父母或長輩的言談舉止,正是在生活中的細微行為給予下一代的是不可估計的影響,這往往比有聲教育來得重要來得深遠。
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緒
“不失色于人”指的是,喜怒克制于心,不常外露于顔。
家庭中,特别是關系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因此也就養成了對待至親時存在着放肆性。有些時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洩出來,隻好到家中進行宣洩,所以總是喜形于色,将自己的情緒與臉色不加節制地丢給了家人與知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應該能理解,必須去包容,卻往往忽略了情緒承受者的心情。
孔子說孝敬親長最難的是做到“色難”,“色難”難在何處?難在雖有一顆恭敬的心,卻難有一個謙和的态度。如今的我們,雖無法做到事事和顔悅色的恭敬之态,但在對待至親與知己時,懂得控制情緒,不失色于人,才是真正的為人雅量。
不失口于人,先思後語
“不失口于人”,講的是說話談吐應考慮聽者的感受,懂得換位思考,先思後言。
在古人看來,人生有四件事是一去不回的:出口之言、發出之箭、過去之時、忽略之機。而其中,出口之言是居于首位的。
當人處于壓力下,往往忘記了怎麼好好說話。也就造成了,在情緒的宣洩過程中對親近的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最後我們的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卻對聽話者帶來了煩惱與不适。如果對方再對傷害進行反擊,家庭的沖突就會愈演愈烈。良好的對話氛圍就毀在了一時的口不擇言上。
與最親近的人相處好
人與人的關系,越是親近,越容易肆無忌憚,越容易發脾氣,容易任性與沖動,也就在不經意間造成了互相的傷害,然而,可悲的是,有時我們總是想着去花大力氣,大心思去處理紛繁複雜的各類人際關系,卻往往忽略了去如何與最親近的人相處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