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不去的家鄉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多少人少小離家,嘗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葉歸根,卻隻見物是人非。千百年來,遊子思鄉的情懷總是相似的,而當他們終于回歸故裡,看到的又是什麼?
是兒時的朋友“兒女忽成行”?是夢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婦”?還是“山河依舊在”,“知交半零落”?或許,讓人傷感的從來不是自己斑白的鬓發,不是自己如舊的鄉音,而是誰家小兒笑吟吟問出的那一句客從何處來。半生羁旅,一世飄零。蓦然回首才發現,不知何時起,故鄉也終成了異鄉。
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未完成的事業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後來啊,諸葛丞相就到了五丈原……”,大概每個人都熟知諸葛亮的故事,可是卻沒有人忍心聽完。
諸葛丞相是忠的代表,智的化身,卻終究也沒能實現他的平生夙願,沒能光複漢室以報先帝知遇之恩。他殚精竭慮,鞠躬盡瘁,一生隻為酬三顧,卻終究客死北伐途中。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出師一表真名世,奈何上蒼不假年。
三、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永别的摯友
《重别夢得》
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這是柳宗元最後寫給好友劉禹錫的願望——如果他日聖上開恩,允準我們告老歸田,我們就比鄰而居,做一對“鄰舍翁”吧。可它卻最終沒有實現。
柳宗元與劉禹錫同年進士及第,兩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樣仕途坎坷。“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貶為邵州刺史,從此離開了他們颠沛流離的貶谪生涯。二人尚在貶谪途中,聖旨再度傳來,加貶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劉禹錫為朗州司馬。當二人終于等來了召他們回京師的诏書,已經是十年之後。然而這隻是短暫的相聚。二很快人再度被貶,柳至柳州,劉至連州。兩人再度結伴南行,終在衡陽話别。仿佛有了生離死别的預感,柳宗元連作三首别離詩,這首《重别夢得》是第二首。而這一次的詩文唱和,連同柳宗元最後的願望一起成為了絕唱。
四年後,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死前囑咐仆人将自己的文稿交給劉禹錫。劉禹錫在扶母親的靈柩過衡陽時聽到了柳宗元已經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立刻停下來為柳宗元料理後事,并寫了《重至衡陽傷柳儀曹》以寄哀思,此後又兩次寫《祭柳員外文》。之後更是傾畢生之力為其整理遺稿,編纂成集。柳宗元的一個兒子也由劉禹錫收養。
人生得一讓自己盼望晚年比鄰而居的摯友是多麼幸運,而這個願望卻最終無法實現,又是多麼遺憾……
四、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生離死别的夫妻
《鹧鸪天》
賀鑄
重過阊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栖新壟兩依依。
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悼亡詩總是情真意切的。有元稹“唯将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錐心刻骨,有蘇轼“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缱绻情深,可是每每想來,在心頭萦回不去的,卻是賀鑄這癡絕的輕輕一問——誰複挑燈夜補衣?
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鴛鴦,舊日的居室,新舔的孤墳,空空的睡榻,凄恻的風雨,伴着詩人“何事不同歸”的诘問,一切都是都那麼凄厲,可到了結尾,卻隻剩下一點癡纏溫柔——不知道在多少個夜裡,溫柔賢惠的妻子挑亮了案頭的燈,一針一線細細為他補一件衣裳。沒有賭書潑茶的閑情,沒有紅袖添香的雅趣,可是那個最平凡瑣碎的生活場景,卻将陪伴詩人以後無數個無眠的夜。
往事如昨,周遭如故,可那個惺忪着睡眼為我補衣裳的人如今卻再也不在了……
五、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遲到的邂逅
《節婦吟》
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美好的愛情一定是及時的愛情,比對的時間錯的人更讓人遺憾的,是錯的時間對的人。
如果他沒有出現,她的生命或許将一直平靜無波,相夫教子,賢良淑德。可是他偏偏出現了,捧着一對明珠如同捧着他的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卻引得丈夫猜忌防範,隻好含淚還回明珠,歎一聲隻恨沒有更早遇見你。
世間緣法太難講,若是有緣有份,自當共結連理,若是無緣無份,自當對面不識。可是這樣的一場邂逅到底是有緣無分,還是有份無緣? 相見争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