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娛樂圈的人和那些事?策劃/羅小玲 羅春嬌 執行/株洲晚報融媒體記者 羅小玲 羅春嬌 李苗,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講述娛樂圈的人和那些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策劃/羅小玲 羅春嬌 執行/株洲晚報融媒體記者 羅小玲 羅春嬌 李苗
419新媒體編輯傳播部辦公室的同仁,每天和各路新聞打交道。浏覽新聞、選稿之餘,忍不住會唠唠幾句。大夥一合計,不如借助網絡突破一下邊界,和讀者一起分享對新聞的看法和想法,于是就有了“419說”這個欄目,希望讀者們能喜歡。
這段日子,因為不能遠行,大家特别喜歡聊如何打發時間?聊着聊着,難免會回想起從前那些日子。
豐富的娛樂生活
□419健身達人
前段日子,跟女兒去神農大劇院觀看昆劇《牡丹亭》,如果不看字幕,我們這些湖南人頗有些聽不懂昆劇;但長達三個小時的演出,劇院裡坐得滿滿當當的,無人離開。由此可見,即使在娛樂休閑方式衆多的年代,隻要有熱愛,還是能堅持的,畢竟,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總有人說,從前的生活不如現在,這一點,我倒是不太苟同,物質經濟方面确實是現在強,但我記憶中的從前,也是七彩斑斓的。
湘江氮肥廠,這個已經消失的名字,當年是城市北端的“三巨頭”之一。一個幾千人的大廠,該有的都有。單位沒建電影院的時候,看的是露天電影,家家戶戶拿着凳子排排坐。看的什麼電影,年紀太小,完全沒有印象了,純粹就是去玩的吧。沒開場前,家長們互相打招呼,小夥伴們平時嘻嘻哈哈,這個時候,跟着爸媽背後,還不敢放肆,互相咧嘴一笑。如果能坐到一起,那就開心了,撩撩打打,常常坐在背後的觀衆有意見了,才收斂些。散場後的那一路,更叫一個熱鬧,孩子們吆喝喧天,大人們高談闊論,各種聲音此起彼伏,走着走着,大隊伍慢慢變小,人群慢慢散去,喧嚣漸寂……
後來,廠子裡有了電影院、舞廳、閱覽室、圖書館等,一應俱全。成長的過程中,并沒有缺失當時流行的娛樂和休閑。廠子的繁榮,讓我們這些子弟比不少同年齡的孩子享受了更多。
一場昆劇,也讓我想起咱們湖南的花鼓戲,有些遺憾,這幾年看了很多場戲劇,獨獨沒有看過這個劇種。印象中,從前廠裡的影院經常會有花鼓劇團來演出,《劉海砍樵》《補鍋》等我看過無數遍。一生不愛湊熱鬧的父親,對這些倒是相當執着,隻要有演出一定會帶我去看。當時,株洲化工廠廠區附近有一家劇院,離我們家有一定的距離,父親騎車帶着我去了一次又一次。他總能帶我坐到前面一二排,直接造成了我現在看劇無論如何都喜歡買前排,近距離地觀看,就是過瘾些。
如此看來,我這個70後的成長過程并不遺憾,有些精神财富,一直陪伴着我,任何時候回想,都是滿足的。
我的影院記憶
□419努力減脂的苗
小時候,我家就住在電影院附近,印象中,除了學校偶爾組織集體觀影,即便離得近,我走進影院的次數也不多。
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爸爸媽媽帶我去看的,印象特别深。
也許,那時電影票比較貴,又或者爸媽根本沒想把我帶上,所以隻買了兩張票,我是順溜被牽進影院的,站在爸媽前,剛好也就座位那麼高。那時,電影院還隻有一個影廳,影廳超大,有兩層,估計可以容納幾百人。我們觀影的場次坐得滿滿當當,一樓、二樓都沒有空席,也有很多像我一般大的小孩被爸爸媽媽抱在腿上。
來之前,爸爸媽媽也沒告訴我是看電影,所以連影片名都不知道。後來,回憶起那些零散的畫面“女孩張開雙臂面朝大海,男孩摟住女孩站在遊輪前,遊輪撞向冰山沉入海底”才知道,當時看的電影是《泰坦尼克号》。有趣的是,每當男女主角有親嘴的畫面,爸爸就會用手捂住我的眼睛,而我也會繞過爸爸的手,偷偷望向屏幕。那個年紀,電影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看熱鬧,影片看不懂,可是能帶些小零食出門,在影院跟随大人們的情緒,一起笑一起難過。
後來,電影院更像一個多功能的文藝廳,除了放電影,當地大大小小的文體活動都會在這展出,我也在這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彙報表演。再後來,電影院慢慢地被閑置,沒有人光顧、沒人打掃,它越發顯得老舊甚至有些破敗,和周遭的居民小區相比,它是那麼格格不入。
如今,電影院對我來說更多的是關于地名的記憶。讀書時,它常常被提及,每每回到家,出租車司機問我到哪?我都會回答:“去老電影院。”工作後,回家的次數少了很多,父母也搬離了老電影院附近,經過那的次數也就越發少了。不知道,老電影院還在嗎?
那些年的娛樂
□419二孩媽
說起兒時的娛樂,我在記憶中搜索,發現有煤油燈、馬燈的影子,也有小夥伴們端着飯碗在鄰居家蹭電視看的畫面。
童年生活在偏僻山村,自然沒有現在的各色娛樂,但是小孩子自有其樂趣。在媽媽的講述中,我還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經常一個人在房子附近玩過家家的遊戲。泥巴、樹葉、破碎的瓦礫……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是個特讓人省心的娃。不像我自己的小寶,不論玩積木,還是捏彩泥,都要媽媽陪着,随時提供服務。
說回看電視,小時候和小夥伴一起圍在鄰居家的黑白電視機前,看了什麼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圍在一起争看電視畫面的氛圍。後來,我自己家也有了電視機,但是能不能看到節目,還要看天線的狀況。常常是一個人在外面調整天線位置,一個人在室内看畫面。“有了,有了。就剛剛那個位置。”類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調天線看女排奪冠的情節。調天線的過程,會有屢試不中的沮喪,也會有突然而至的喜悅。不過,那時候可看的節目非常有限,常常隻有一兩個頻道可選。有時天線給力,節目卻讓人提不起興趣。
不過,鄉村的廣闊田野讓我們大有作為。采草藥、抓泥鳅、摸田螺、摘甜瓜、挖紅薯……記得有一個夏日的早上,我和放牛的小夥伴在田埂裡發現了一兩條泥鳅,一路追蹤,沒想到泥鳅越抓越多。大人們喊我們回家吃飯,我們都不肯離去,還大呼小叫着要媽媽送東西來裝泥鳅。直到日上三竿,才提着小半桶“戰利品”心滿意足地回家了。如今,這些都成了收費不菲的研學項目,當年,我們可是免費深度體驗了。
【來源:株洲新聞網_民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