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源
中國奶粉市場洗牌正在加快。
10月12日上午,澳優乳業突然宣布自上午9時起短暫停牌,“以待發表本公司就其内幕消息及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作出公告。”該公告一出,有投資者立即聯想到此前伊利收購澳優的傳聞。
十一長假期間,有消息爆出伊利正在與銀行讨論收購國内另一大奶粉巨頭澳優的股份。公開資料顯示,二者目前均為國内奶粉市場前十強選手。
與在液态奶上的強勢不同,伊利在奶粉,尤其是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并無優勢,已經落後于飛鶴和君樂寶。今年上半年,伊利還曾參與另一家奶粉企業美贊臣的競購,不過卻被春華資本半路截和。
事實上,近年來由于新生兒數量的下降,國内嬰幼兒奶粉市場增速不斷放緩,行業競争已經逐漸從大魚吃小魚轉變為大魚之間的相互鲸吞。
那麼這一次,伊利能如願嗎?
伊利或收購澳優股權
10月1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伊利一直在與銀行讨論可能收購在港上市的澳優乳業相關融資的事宜,審議正在進行中,不确定會否導緻正式的競标。對此,伊利官方回應稱,未收到相關信息。澳優方面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公司信息以披露的公告為準,公司生産經營一切正常。
對于此番并購澳優乳業的傳聞,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經濟專家組組長、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此次應該是部分股權出讓,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農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農業基金”)出讓了20%左右的股權,伊利應該是參與了這部分股權的競購。目前雙方能否達成一緻,還要看具體價格。
據了解,2018年,中信農業基金斥資約19.62億港元獲得澳優25.18%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澳優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中信農業基金持股比例為22.05%。
公開資料顯示,澳優全稱為“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9月在湖南長沙成立,并于2009年10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闆上市,是中國首家在港上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
2020年澳優錄得收入為人民币79.86億元,同比增長18.6%;淨利潤為人民币10.83億元,同比增長15.0%。其中自有品牌配方奶粉銷售額為人民币69.26億元,同比增長15.0%,占澳優總收入86.7%。
今年上半年,澳優實現總營收42.71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0.7%;淨利潤5.94億元,同比增長45.3%。其中自有配方奶粉收入37.41億元,同比增長9.7%。
在該消息的刺激下,資本市場迅速給出反應。截至國慶開盤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澳優和伊利的股價分别上漲5.85%和5.09%,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投資者對消息的樂觀期待。
事實上,伊利已加速并購多家國内外乳制品生産相關企業。2018年,伊利收購泰國品牌Chomthana;2019年,伊利收購共新西蘭品牌Westland,同年旗下控股子公司“優然牧業”收購“賽科星”集團58.36%股權;2020年伊利旗下“優然牧業”以人民币23.1億元收購“恒天然中國牧場”全部股權;2021年,伊利完成對中地乳業的強制收購。
上半年,伊利還曾參與另一大奶粉巨頭美贊臣的競購,不過事與願違,美贊臣最終被母公司利潔時以22億美元的身價賣給了胡祖六的春華資本。
那麼,此番伊利又為何相中澳優?
被飛鶴、君樂寶趕超
業内人士分析稱,伊利頻頻向其他奶粉巨頭遞上橄榄枝的背後,或是其奶粉業務亟待加強。
事實上,伊利曾經貴為國産奶粉龍頭企業。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國内嬰幼兒奶粉市場主要以國産品牌為主,三鹿、伊利及完達山領跑行業,2007年三大公司市場份額高達40%。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以惠氏、雅培、美贊臣等為代表的國際奶粉品牌快速崛起,市場份額明顯提升,直到2016年10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中國嬰幼兒奶粉注冊制正式頒布後,國資奶粉才得以重新擡頭。得益于此,伊利奶粉業務也有所壯大。财報顯示,2020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業務營收128.85億元,同比增長28.15%。
不過這項數據距離國産奶粉龍頭飛鶴仍然有很大的距離。2020年,飛鶴營收185.92億元,同比增長35.5%。更重要的是,伊利和飛鶴的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營收76.27億,同比增長14.83%;同期飛鶴營收115.4億元,同比增長32.6%。
更令伊利始料未及的,是君樂寶對伊利的趕超。
數據顯示,君樂寶在2019年銷量超過1億罐,産銷量突破7.5萬噸,同比增長62%。另有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君樂寶奶粉市場份額達到11%,當年目标是産銷量突破10萬噸。
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2020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前五大品牌分别為飛鶴、惠氏、達能、君樂寶、澳優,伊利已經跌出前五。
在宋亮看來,收購澳優對于伊利來說,能夠實現在嬰幼兒奶粉業務上的大飛躍,一下子就能夠躍居至行業第二,僅次于飛鶴。
澳優在全球的供應鍊資源,或許也是伊利青睐的原因之一。食品産業分析師張旭表示,澳優在海外大量布局的上遊和工廠,能夠為伊利帶來更多的歐洲資源和生産的優勢。
資料顯示,澳優目前在全球擁有10座工廠、産品行銷60餘個國家和地區,并在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全球“黃金奶源地”完成研發及供應鍊布局,而伊利目前的海外資源主要集中在新西蘭。
彌補高端化短闆
在業内人士看來,伊利有意美贊臣和澳優,或許還與其高端奶粉産品力不足有關。
近年來,高端化成為業内企業提升利潤的必由之路,其中有機奶粉和羊奶粉一直是嬰幼兒奶粉行業中高端化的主要特征。與同行相比,伊利布局較晚。2019年7月,伊利推出旗下首款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金領冠“塞納牧”;當年年底,伊利又上市首款羊奶粉“悠滋小羊”。
不過這依舊不能支撐伊利奶粉的盈利能力。數據顯示,2020年,伊利奶粉和奶制品的毛利率為42.90%,同比減少了5.22個百分點,而同期飛鶴與澳優的毛利率分别是72.50%、49.86%,均高于伊利。
一位母嬰行業從業人士指出,伊利對于高端市場的急切追求,或許與其自身的業績壓力有關。
資料顯示,2014年,伊利曾提出“五強千億”的目标,即在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前五強,營收突破千億。不過去年伊利營收為965.23億元,距離目标仍有30多億元的差距,營收增速也是連續三年下滑。“伊利一直有通過并購輔助增長的願望,因此需要不斷擴充上下遊資源,支持業績長期穩定的增長。”張旭表示。
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兒數量不斷下滑,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進入存量競争階段。具備較好利潤以及市場發展前景的高端産品,成為乳企破局的關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有1200萬新生兒,比2019年減少了265萬人,這也是新出生人口連續第4年下滑。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嬰配粉市場的零售量從2019年開始下降,預計到2025年将下降到76.49萬噸,2020年到2025年零售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1%。受此影響,我國奶粉市場增速持續下滑。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奶粉市場規模增長率分别為8.88%、4.39%、4.38%。
事實上,奶粉巨頭之間的并購不止伊利澳優,此前還傳出雀巢有意收購a2奶粉。業内人士指出,2016年的奶粉新政淘汰了大量中小品牌,使得奶粉市場的競争已經從大小企業的競争,逐步轉為具備一定規模和品牌力的企業間的“貼身肉搏”。
不過在張旭看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形勢,還是建議企業審慎并購,不展開大規模并購,尤其是要大規模融資的并購不太可取。“并購成功的喜悅之後會是整合的難題,乳業并購産品同質化嚴重,如何整合将會面臨挑戰。”
宋亮則表示,市場進入存量競争階段,企業一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的精細化營銷;二是延長産品生命周期,從嬰幼兒配方奶粉擴展到兒童奶粉等;三是向專業營養食品提供者轉型,進行“全家、全營養、全渠”布局;四是加強中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建設;五是通過扁平化發展,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
10月12日上午,澳優乳業突然宣布自上午9時起短暫停牌,“以待發表本公司就其内幕消息及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作出公告。”
中國新聞周刊就并購澳優一事采訪伊利,企業表示不便回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