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2 14:19:50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西周是如何變為東周的)1

烽火戲諸侯

話說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在位的時候, 十分寵幸褒姒,為博美人一笑,故意點燃了烽火台。

各地諸侯看見狼煙四起,烽火沖天,以為犬戎打過來了,于是率領兵馬急速趕來救駕。

而到了骊山腳下,卻連犬戎的影子也沒見到。

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覺得十分有趣,禁不住嫣然一笑。

而沒過多久,戎狄真的打了過來了,周幽王再次點烽火,烽火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上次受到了愚弄,于是都不來救駕,到後來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身死國滅,開始了東周時期。

不過在正統曆史裡,一般是不認可“烽火戲諸侯”的說法的。小說家言,講起來是挺有趣的。但朝廷大事,不是這麼運作的。

無論如何,西周是亡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招緻周幽王失敗的呢?

這還要從周幽王的爺爺周厲王說起,周厲王在史書中記載也是一個暴君,就是“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導緻國人暴動的那個王。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西周是如何變為東周的)2

當時對于周王室來講,最大的威脅來自西北方的戎狄,此時雙方正處于一種勢均力敵的平衡,誰也無法奈和誰。

而這個時候,周厲王卻選擇了南征荊楚。

這個戰略有其合理性,因為荊楚那邊的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如果能夠打下來,對國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防禦戎狄已經很吃力了,所以這個舉動十分冒險。

不幸的是,周厲王失敗了,同時造成周王室周圍的一些部族非常緊張,擔心自己也會被牽扯進去,于是紛紛加強了對周王室的防範。

戎狄趁此機會進攻周,于是周就處在了四面受敵的狀況。

正所謂“兵馬一動,黃金萬兩”,此時的周厲王就急需财政上的支持。

也就是說,周厲王需要征稅,還是重稅,但在周朝那個時代,普通人一般是沒什麼财産的,所以隻有征貴族們的稅,結果引起了貴族們的強烈不滿。

最後史書上上記載,公元前842年發生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趕出鎬京。

這裡的“國人”,實際上指的是住在“國”裡的貴族。

“國人暴動”其實就是諸侯逼死君王的戲碼 ,因為他們必須按照周厲王的政令交稅,隻有周厲王沒了,才不用交稅。

周宣王

國人暴動之後,并沒有馬上設立新王。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西周是如何變為東周的)3

而是由貴族們暫時代理政事,形成類似于“共和制”的一種制度,史稱“共和行政”。

如果是共和制,大家就覺得有必要有所監管,于是設立了史官,史官的作用,就是在沒有王的時候,記錄大家都做了什麼事。

所以“共和行政”的這一年,就稱為“共和元年”也稱“信史時代”。

史官設立後,從那一天起,中國曆史上發生的事,就記載的清清楚楚了。

我們看世界曆史上,還存在比中國更古老悠久的文明,但論曆史記載,中國可稱第一。

言歸正傳,周厲王被趕出鎬京後的14年裡,由召公(召穆公虎)與周公(周定公)代行王政。

周厲王死後,各諸侯擁戴了太子靜登位,這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在位46年,由于是各諸侯推舉上位的原因,因此他和各諸侯的關系非常好,也不互相找麻煩,宣王也不多征稅。

所以大家對他的評價很不錯,這段時期史書稱作“宣王中興”。

其實在古代農業社會,隻要不打仗不折騰,糧食産量一高,大家都能吃飽,那就是盛世了。

随着宣王逐漸掌控朝政,周朝的實力越來越強,王朝周邊的危機也在慢慢浮現。

像戎狄和荊楚,這些威脅都是必須解決的,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成長為吞并周都的存在。到了那時,等待周的隻有滅國的結局。

在這個情況下,周宣王和他的父親曆王一樣,開始了四處征戰。

在最開始的時候,宣王仗着“宣王中興”積累的财富,打了不少勝仗,周朝統治的疆域也大大向外擴張。

但随着家底被打幹,周宣王那叫一個屢戰屢敗。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西周是如何變為東周的)4

在征伐姜戎時,雙方在千畝展開大戰,宣王調用“南國之師”參戰,結果是南國之師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傳出了“幾亡周國”的童謠:

宣王乃停辇而聽之。歌曰:月将升,日将沒;檿弧箕箙,幾亡周國。-《東周列國志》

最後史書記載,宣王竟然被一位冤殺大臣的鬼魂,一箭射中心髒而死。

當然我們知道,這根本是無稽之談。

此時,假如你是宣王的繼位者周幽王,你會怎麼做?

講到這我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周朝真正的問題在哪了。

分封制下,在周天子強大的時候,可以管控和約束各諸侯,而一旦衰弱,諸侯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就開始倒逼周王室了。

就算此時周幽王意識到了又能怎麼樣?

首先他把原本老牌諸侯像是召穆公都趕走了,然後重用自己人:鄭桓公、虢石父、褒侯、申侯。

史書記載周幽王“親小人,遠賢臣”,重用奸臣。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對周王室很重要的人。

申侯駐守邊關,守的就是戎狄,虢侯的封地就是函谷關,鎮守關中門戶,褒侯鎮守的是如今武關,鄭恒公是自己的親叔叔,是宣王的兄弟。

申侯、虢侯、褒侯可以抵禦其它諸侯和外敵,有了自己祖父周厲王被逼死的前車之鑒,選擇親信親叔叔鄭桓公,有錯嗎?

但這也導緻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其他諸侯遭到了冷落,後面戎狄來犯時,這些被冷落的諸侯都不來救駕了。

這裡面固然有周幽王考慮不周道的地方,但周朝的首都就在戎狄的邊境。在分封制度下,如果沒有各諸侯勤王,單靠中央力量,都城陷落是遲早的事。

也就是在周幽王繼位後,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

那為何還要編出來一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呢?找個女人來背這口黑鍋?

褒姒

周幽王原本有個王後,是申侯家的女兒,就是申後。

他為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姬宜臼,就是後來的周平王。

褒姒,是褒侯家的女兒,比申後年輕貌美,時間一長,周幽王就不喜歡申後和這個大太子姬宜臼了,而是越來越喜歡褒姒和她生的二兒子姬伯服。

遵循周禮,隻有嫡長子才能繼位,于是幽王就廢了申後,改立褒姒為王後,褒姒的兒子也成了太子。

申後一氣之下就回了娘家,申候的封地了。

申後回到家之後,把事情原委和父親一說,申候也氣得夠嗆,心想自己女兒怎麼能受這個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外孫也失去了當周天子的機會。

申候就十分想報複幽王,但他隻是個諸侯,兵力有限,不足對抗周幽王。

在懷恨之下,心生一計:申候鎮守的是戎狄邊境,他故意把戎狄放進去,殺掉周幽王,然後再聯合原本對幽王不滿的老牌諸侯,等周幽王一死,就擁立自己外孫成為新的周天子。

之後申候果然把戎狄給放了進來,因為周幽王之前得罪過幾個老牌諸侯,于是他們就沒來救駕。

隻剩虢侯、褒侯幾個諸侯的兵力守衛都城,根本不是戎狄的對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了姬宮湦,西周滅亡,谥号幽王。

周幽王一死,各諸侯馬上發兵,犬戎和周朝打了這麼多年,也清楚各諸侯的實力。

一看各諸侯的兵馬來了,搶了一票,就馬上撤走了,各諸侯也遵約,擁立申候的外孫為周天子,即周平王。即位後,周平王就把虢侯、褒侯寫成壞人,西周滅亡的原因也成了“烽火戲諸侯”,褒姒也成了亡國的紅顔禍水。

西周和東周怎麼分(西周是如何變為東周的)5

之後周平王擔心其他各諸侯也玩這麼一出,于是就把都城從鎬京遷到了關中洛邑。

史書上也把這個節點劃為西周和東周的分界線。

但周平王不遵循周禮,弑父獲位,得位不正,因此周天子的威望大減,各諸侯也不再遵循周禮,“禮崩樂壞”之下再加上周天子的實力衰落,對各個諸侯也逐漸失去了控制。

原本大家還隻在台下玩,什麼“國人暴動”、“檿弧箕箙”,“冤魂射箭”之類的。

後來到了西周,對于土地以及政權的争奪也更加的明争暗鬥,直到三家分晉,開始了各諸侯相互征伐的“戰國時代”。

西周變東周的故事我們已經講完了,從周厲王、周宣王再到周幽王被諸侯們逼死,這裡雖然有君王考慮不周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分封制的緻命缺陷。

同時作為君王,不能以個人愛恨去治理這個國家,隻要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力量,就應該團結起來。

結語

我們應該如何樹立正确的曆史觀?

曆史不是讓我們去區分好人或是壞人的。

我想沒有一個人真正的想去當壞人,也沒有一個君王想當昏君。

曆史其實就是一群人,在當時的條件和環境中,為了各種的可能性不斷探索并作出選擇的過程。

每一段曆史都有其必然性和因果鍊條,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收獲正确的曆史觀念,以幫助我們判斷當下和預知未來。

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曆史不會因為誰是好人,誰就能獲勝,誰是壞人,就會失敗。

話說回來,誰又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呢?

是東林黨,還是大明朱家皇帝?

能寫進史書的,并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

阻止君王殺伐征戰的,一定是錯嗎?那些看似豐功偉績的君王,征戰的過程中又有多少人前赴後繼呢?

是漢武帝征匈奴?還是隋炀帝征高麗?

是秦始皇修長城,還是開鑿京杭大運河?

當你正史看得多了,你就會發現,王朝興衰,無非路徑的重複。

曆史潮流浩浩蕩蕩,豈是你我能夠阻擋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