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狀态才是真正的吃貨

什麼狀态才是真正的吃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1 09:54:41

如果你自诩為吃貨,還不知道密子君的話,你真的OUT了。

密子君是誰?90後重慶美女,自稱“大胃王”的她憑借生吞8斤米飯“一炮而紅”。

什麼狀态才是真正的吃貨(吃貨是一種怎樣的存在)1

再來看看她的吃貨記錄:4分鐘之内吃了25個肉包子;5分鐘之内吃了16顆糯米粘的粽子;4分鐘内嗦完了5碗火辣辣的重慶鴨血酸辣粉。

目前密子君已收到來自食品企業、餐廳、商場等多個試吃邀約直播,在諸多直播視頻平台吸粉無數同時也為商家帶去了曝光和關注。

不光有密子君,還有日本大胃王木下佑香,韓國金成鎮,随着中國直播行業的迅速發展,“直播吃飯”也刮起一陣旋風。就連在裡約奧運會火了一把的傅園慧在直播時也吃了一塊蛋糕。

吃,為什麼這麼受人喜歡,欲罷不能。那麼多人,一邊喊着減肥,一邊大快朵頤,美其名曰“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吃飯,涉及到人的生存本能。進化心理學家Sigmund Freud提出了人有兩個本能,一個是求生本能,一個是性本能。前者是生存問題,後者是繁衍後代問題。這兩種理論正好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和性選擇理論相呼應,擁有了大量的粉絲。既然要求生存,那肯定要吃飯。

吃什麼,細細想來,很耗費人的精力。即使在父母年輕時那個物質匮乏的時代裡,雖然沒什麼吃的,但是面對這個話題,也有很多故事發生。一位長輩曾經告訴我,那個年代每個月有幾兩肉的定量,買肉的那天要早點去排隊,為的是要買到肥肉,大家都在搶肥肉。肥肉為什麼要搶呢?因為肥肉油多,炒菜的時候切一小塊,在鍋裡一放,可以省下一些植物油。那年代,沒人願意吃瘦肉,因為瘦肉不好吃。這和我們現在的認知完全相反。

如果你看過馮小剛的電影《1942》的話,影片的開頭部分,就是災民們到地主家“吃大戶”,玉米窩頭、羊肉湯,再配上打鬥、血腥的場面。

地主家的兒子發動村民進行戰鬥的條件就是“三升小米”“跟龜孫幹”。

人類最初的争鬥,是分配食物不均導緻的,而這,也伴随了人類進化的整個進程。

吃,往往是和戰争聯系在一起的,更能深深的觸及到人性的層面。

《1942》裡面有一個經典的橋段:徐帆扮演的角色因為一塊餅幹,可以和男人“睡一覺”。可見為了生存,作為人的最基本的尊嚴和臉面都可以放棄掉。

人類進化史上有一種“走出非洲理論”,該理論認為,現代人類起源于非洲,然後慢慢遷移到歐洲和亞洲,逐漸取代了其他人種。

我們試想一下,在非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裡,我們的老祖先過着簡陋粗糙的群居生活。草原上遮擋物很少,所以原始人很容易受到兇猛野獸的攻擊,再加上草原上比不了森林裡,可供采摘的充饑的野果子也比較少。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人類必須要吃到肉類,因為肉類能夠提供更多的蛋白質和脂肪。而在圍攻獵物的時候,人類在草原上很難獲得天然的保護,可以獲取的肉比較少。所以,我們的老祖先就要考慮搬家的問題。

在遷移的過程中,必然和沿途的很多部落、種群發生沖突,于是戰争就開始了。

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當然,随着古代農業的興起,人類體内必需的蛋白質有了更多豐富的來源,人們對肉類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少。而且農業也帶給人類一種安定感,不用再東奔西跑了,可以埋鍋造屋,踏實的居住,這時候,劃地盤、争女人成了兩大進化主題。

可以想見,下一步,拒絕吃肉或許成為飲食文化的主流。這也從進化的角度為素食主義者提供了理論支撐。

眼光再長遠些,随着地球資源的減少,以及化學合成技術的提升,人類的食品将更多的依靠人工合成,并且可以針對不同體質人群有目的的制造。一粒膠囊,就能滿足全天所需能量,簡單便捷,節省時間,多好。

隻是不知道,那時候,吃貨網紅們在直播時吃什麼?難道人手一把膠囊,那畫面,太美,不敢想。

作者孫超

心旅程創始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中美兒童青少年叙事治療師

河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理事

團體心理治療師(叙事取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