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1 02:42:13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00後老師撕了什麼傘)1

昨天,“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登上熱搜。點開一看,是一群正在考試的小學生,将課本放到了過道上。

什麼意思?傘在哪裡?如今互聯網上讓人看不懂的熱搜越來越多,折射出互聯網“梗文化”對日常語言表達的影響。

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文化現象?記者走訪發現,對于這樣的文化形象人們觀點差異很大。一些人認為這些受“梗文化”影響的流行用語符合年輕人的表達特點,有着讓人“會心一笑”的能力,不影響語言的正确使用;但也有人認為這類現象屬于“語言污染”,甚至部分已經觸及道德問題,應該杜絕。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00後老師撕了什麼傘)2

即使配上說明導語,這個熱搜也讓許多人看不懂

“撕傘”跟傘沒關系

看到“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這個熱搜,大學學中文、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呂越也沒看懂,“難道95後老師跟00後老師已經有這麼大隔閡了?”

不過翻看了熱搜的幾張圖片,她才反應過來,這原來是一個“網絡梗”——“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别人撐把傘”曾是網上熱門的“心靈雞湯”,這些00後老師們念書時曾想過、用過的作弊手段,比如偷看課本等,在他們當上老師後能見招拆招,讓現在的學生無法作弊,等于将自己撐過的“傘”撕了,讓如今的學生隻能“淋雨”。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00後老師撕了什麼傘)3

網絡熱搜的配圖,跟傘有啥關系?

繞了好大一個圈子,想要表達的跟“傘”完全無關。這樣的表達方式在互聯網上還有不少。比如有人自稱“秋高”——意思是被人“氣爽”了。又比如有人勸你做一朵“秋天的菊花”——意思是“可以想開了”。

除了語意上的關聯,還有語音上的關聯,這類則被稱為“諧音梗”。比如曾被上海《語言文字周報》編輯部評為2021年“十大網絡流行語”的“奪筍”,實際意思是諧音“多損”,用來指一個人“嘴不留情”。

這些 “梗”大多依托于網絡綜藝節目和短視頻而誕生。《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奇葩說》等一系列以語言輸出為主的節目走紅,帶來了一系列“梗”。例如“普信男/女”,就來自《脫口秀大會》上楊笠的一句“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00後老師撕了什麼傘)4

楊笠一段演出造就了“普信男/女”一詞

還有一些“梗”則通過網友的評論産生了全新的意思。例如“曹縣”,最早是當地博主在短視頻平台上喊出“山東菏澤曹縣……我的寶貝”,網友紛紛跟進評論,讓“曹縣”成了“驕傲”的代指。

據了解,“梗”這個字本身就是互聯網解構的産物。業内人士介紹,互聯網上的“梗”,其實是“哏”字的訛字,有笑點、伏筆之意,在網上衍生出“有東西有内容”之意,稱贊一個人“有梗”是指對方“有意思、有内容”,“造梗”則是創作橋段、制造笑點之意。特别是随着脫口秀、短視頻的流行,“有梗”成了互聯網表達的特點之一。

從“梗”中窺見創意

呂越不反對有“梗”。在她看來,帶“梗”的表達既出其不意,又能有所關聯,“就像是現代的歇後語,融入了現代人的觀察與思考,讓文字變得有趣味。”《奇葩說》參賽選手冉高鳴就憑借獨創的“現代歇後語”出圈,一些創造還成了網上流行的詞。

今年27歲的吳昕偉在上海一家動漫公司從事創作工作,他跟同事溝通時常常以“大壯”“小美”指代尚未定名的男女角色,這源自B站上許多影視解說UP主,為解說方便給主角一律命名為“大壯”“小美”。“說話帶‘梗’是我們的表達方式,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吳昕偉認為這樣的表達方式能快速定位一個人的身份、愛好:“比如你是網絡綜藝愛好者、脫口秀愛好者或者二次元,都有自己圈層才能懂的‘梗’,但不少‘梗’中包含的趣味經解釋後又是大衆可以理解的,才會成為互聯網的一種文化。”

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魔性笑聲(00後老師撕了什麼傘)5

“梗”是脫口秀的幽默來源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也認為語言不僅是交流信息的符号系統,也承載了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甚至可以說,語言即行為,語言即社會生活本身。”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艾尤就曾分析過網絡梗背後的文化,她認為人們以一種戲谑解構的姿态自嘲解壓,創造了很多網絡梗,不少進入流行語之列,人們在網絡話語中拓展了自我表達的方式。“但需要警惕的是,個人話語是否又在網絡用語的集體狂歡中迷失了方向。”

“梗”應有底線

網絡帶“梗”的表達,會幹擾語言文字嗎?在許多年輕人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梗’就是在網絡上表達的,在現實中沒有人會這麼說話。”吳昕偉坦言,離開了互聯網和表演舞台,這些網絡“梗”在現實中使用其實非常尴尬:比如“諧音梗”聽上去很像說不好普通話;口語表達時“撕傘”這樣的說法短時間内無法讓人理解,“哪怕現在很多人都習慣在網上打‘YYDS’(永遠的神),但現實中說起來都燙嘴。”

《語言文字周報》執行主編楊林成認可将“yyds”選入流行語榜單,但也認為“網絡流行語”往往有着特定的語域,即在網絡上使用極為頻繁,但在日常口語中可能很少說,甚至基本不說。

呂越也認為“梗”在現實寫作中很難成為表達的主流,“比如我們鼓勵孩子寫作文加入一些成語,但一般不會讓他們用歇後語,因為顯得冗長而刻意,更不要說網絡梗了。”她也不擔心這樣的表達方式會影響語言文字:“我們小時候在QQ空間用的火星文,現在誰還會用?流行雖然熱門,但都是短暫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造“梗”應有底線。例如“傘兵”一詞的拼音字母縮寫與一些粗口相同,竟意外成了謾罵攻擊的“諧音梗”。對此許多人都表示玩梗、造梗不能為所欲為。呂越坦言,聽到有人這樣說時會直接批評:“這樣的底線不能突破。”

此外,一些原本不友好的詞語雖然被用作“梗”賦予了新的意思,但在一些人看來仍然不應該使用。例如有博主在影視解說時使用“妖豔賤貨”指代劇中的女性反派角色,部分消解了原本的侮辱性,但在一些人看來仍然不該被使用:“即使通過網絡梗消解了原本的性質,但這些詞語本身還是具有侮辱性,不應該被用來指代任何人。”

來源 | 上觀新聞

責編 | 楊楚滢

編輯:

來源:上觀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