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是前哥倫布時期美洲的一個龐大帝國,疆域從貧瘠的沿岸沙漠延伸至茂密的熱帶叢林,從太平洋邊緣綿延到智利和阿根廷高原,這是關于财富、權力、創新和殺戮的故事。
印加的起源比我們原來認定的更加久遠,這也意味着是在前人基礎上,印加人建立了自己的帝國。庫斯科向南是一個早已被遺忘的聚居地遺址:彼基拉克塔,屬于曾經崛起但又衰落的一個族群:瓦裡人。
瓦裡人最早統治了多個地區,覆蓋了現代秘魯的大部分地區,彼基拉克塔是瓦裡帝國聚居點中的佼佼者,印加治國的許多方略實際上都來自瓦裡,尤其是道路系統。
瓦裡成功的關鍵是他們對殘酷環境的認知,以及為了克服困境所做出的努力和創新。瓦裡人精通地形變化,将山峰上的雨水引流而下、彙聚成渠,導入到富饒的農業區,他們在那裡開墾梯田。
在第一個千禧年結束的時候,山裡的氣候條件既幹燥又極其寒冷,瓦裡人從考古記錄中消失了。瓦裡人了解他們的環境,但就連他們也無法應對長時間的幹旱。
印加人也從瓦裡人建造的遺迹中受益,但擴大了規模。莫拉伊位于海拔3500米高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人類景觀之一,由三個切割成梯田狀的巨大石灰岩窪地組成。
這些梯田每一級最高處可達三米,厚厚的石牆向後傾斜并阻擋住土壤,這些石牆白天吸取太陽的熱量,夜間散發出熱能保護農作物免受霜凍的侵害。
梯田的巧妙之處不僅在于可以增加印加人土地耕種面積和産量,而且改變了整個場地的環境溫度,石坎梯田圍成圓形,坩埚效應讓頂部和底部産生較大溫差,意味着在莫拉伊沿安第斯山側向上移動時,每一級梯田都代表着不同生态區。
為了使帝國更加繁榮昌盛,他們不僅需要種植足夠的糧食,還要進行快速有效地分配。在莫拉伊北部幾公裡處是奧揚泰坦博鎮,上面依附在懸崖邊上的是一系列高高的建築。這些是考爾喀斯,意為貯藏庫。
考爾喀斯是遍布印加帝國的标志性建築,是短缺時期的複雜貯倉,對民衆福祉和權利的維持至關重要。1548年西班牙人進入曼塔羅山谷時,2000人在那裡停留了數個星期,據說在駐紮即将結束的時候,對倉庫裡面物品的消耗都根本看不出來。
這是帕查卡馬克神廟,位于秘魯的太平洋海岸,印加之前的幾千年裡。這裡是南美洲一個最重要、最具有權威的宗教場所,這處龐大的建築群簡直和美洲的麥加一樣。
印加人對帕查卡馬克的态度顯得更加令人驚奇,他們并沒有毀壞這處宗教中心,也沒有消滅偶像崇拜,甚至并未禁止人們來帕查卡馬克神廟祭拜神使。正與之相反,他們将帕查卡馬克神使并入到他們自己供奉的衆神殿中。
這種對其它宗教包容融合的意願告訴我們,當他們擴張到新領土時竭力想要避免沖突。印加人的意識形态和當地人意識形态相互交融調和充分展示了印加帝國的運作機制。
印加人的生活方式在塔丘勒島上依然随處可見,有着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的生活态度。在印加石牆,社群在農業生産、工藝品和勞動力方面要按一定比例奉獻給國家。
這裡是坦博科羅拉多遺址,是印加人向西推進中,沿着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批定居點之一。欽查是印加最重要的聯盟之一,這個地點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與帝國相融。
但這并非相互平等的聯盟。坦博科羅拉多是一座複雜難解的迷宮,明豔亮麗的彩繪牆标志着各區域需要何種等級才能進入,黃色代表較高等級地位,白色表示中産的精英階層,紅色代表當地人。
安第斯山脈高處的庫斯科曾是整個美洲最重要的城市,是印加帝國的行政和宗教中心,置于一個人的統領之下:薩帕印卡,印加帝國的統治者。印加帝國最偉大的君主是帕查庫特克,其字面的意義就是"颠覆時空的人",是許多現代秘魯人的神話英雄。
印加人允許臣民崇拜他們自己信奉的神靈,但他們永遠都會服從于自己的太陽之神:印蒂。印加人征服哪裡就在哪裡建造太陽神廟,這加強了君主同天上最強大的神之間的聯系。
這裡曾是太陽神殿,是帝國最神聖的地方,薩帕印卡在此處理朝政。人們曾認為從這裡開始,數十條地脈延伸到帝國各處,神殿和廟宇就在它們之上得以建造。
15世紀末期,印加帝國的擴張進入巅峰期,從厄瓜多爾南部向東延伸至玻利維亞到達阿根廷北部。四萬公裡的道路縱橫交錯,有兩條主幹線,一條從庫斯科通往基多,另一條與海岸線平行,幾十個相連的道路和支線向南部和東部延伸。
印加道路系統是建築和規劃性的巨大成功,道路穿越了多種多樣的地貌,從幹旱的荒漠 到雪山、再到懸崖峭壁,寬度可以從一米直到十米。
當地形導緻常規道路不可能建造時,印加人再一次想出了巧妙的解決方案,這座凱什瓦查卡大橋令人震驚,僅用幹草建造而成,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曆史。這座橋仍舊是阿普裡馬克河的主要通道,由居住在這裡的四個社群精心維護。
這些道路不僅僅用于旅行,它們是實實在在地将帝國維系在一起的紐帶,鞏固加強了帝國權力,無論你身在帝國何處,你永遠不會遠離通往庫斯科的道路。
我們能從印加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因為武力僅僅是他們武庫中的一個小工具而已,賦予民衆自由意志的感覺,讓他們做帝國希望他們做出的決定,這才是真正權力的源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