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朗姆酒是西班牙、法國和英國殖民征服的産物。
最初,它是水手和奴隸的飲料。後來,朗姆酒被海盜用作官方周邊,用來招募年輕人加入他們。朗姆與航海和冒險的文化傳統在今天依然存在,加勒比海盜裡的傑克船長就是其化身。
為什麼享威作為一個威士忌媒體要來寫朗姆酒呢?
因為我們要賺錢。
其實是因為帶大家領略酒世界的美妙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威士忌隻是第一站而已。
朗姆的風味複雜度不比單一麥芽威士忌少,而它的生産工藝的可玩性,甚至比威士忌更多。畢竟,蘇格蘭和美國等傳統威士忌産國有着嚴格的法律,規範威士忌的同時,也讓它的可能性變得稀缺。這也許是起源于熱帶的緣故吧。
夏天到了,喝點來自熱帶的朗姆酒,還不是美滋滋。
糖不是歐洲的物産,而是出現于亞洲。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發生在十一世紀左右,也就是從這時,糖被帶回歐洲,成為珍貴的稀有商品,被稱作棕色黃金(那時的過濾技術還不發達,百分百的白糖罕有)。
14世紀,威尼斯宣稱對這種“棕色黃金”擁有商業壟斷權,開發了第一套提煉工藝。葡萄牙和西班牙出于對意大利的成功的嫉妒,急于擺脫意大利對糖供應的控制,就在殖民地,注入馬德拉、加那利群島和亞速爾群島等地,建立了甘蔗種植園和提煉工廠。
由于葡萄牙人出色的航海技術發現了美洲,甘蔗生産得以進一步擴大。15世紀末,哥倫布将甘蔗引入西印度群島,重點開發的區域是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和聖多明各。
緊随其後的,是1512年,西班牙在古巴發起了一場甘蔗種植運動。 到1520年,甘蔗已經遍布南美洲: 墨西哥,秘魯,巴西……不光是加勒比地區,還有整個南美洲,都成為了糖業的中心。
甘蔗含有75%的水分,10-16%的糖和10-16% 的纖維。收獲後,洗淨,切成短段,碾碎(壓制)提取物是一種叫做 Wet Sugar 的糖漿,其中含有大約30%的糖份。 這種物質澄清後與糖晶體混合。糖晶體為糖漿中溶解的糖提供了一個核心,使其結晶。不斷煮沸冷卻之後,結晶越來越大,分離之後,就制成了我們見到的糖。但這一工序剩下的,是一些深色的濃稠漿體,所謂糖蜜。
經過發酵和蒸餾,就有了朗姆,制糖業的副産物。
有哪些地方産朗姆這段輕描淡寫殖民制糖史注定了朗姆酒的分野——不是産區,而是名字。
秉承西班牙傳統的朗姆酒叫 Ron。它産于古巴、危地馬拉、巴拿馬、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哥倫比亞和委内瑞拉。這些朗姆酒是按照西班牙傳統生産,在柱狀蒸餾器中蒸餾。這一工序賦予了順滑、溫和的特性。
繼承了英國風範的朗姆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 Rum。它主要産自牙買加、巴巴多斯、聖基茨、特立尼達拉島等地。主要以傳統方式在銅罐蒸餾器中蒸餾。在牙買加,收割甘蔗的人常常在田邊留下一兩根奇怪的手杖。它們被精心地綁成各種形狀,代表一個守望者。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避開搞惡作劇的幽靈。
在所有的朗姆酒生産國中,法國是唯一一個建立了法律框架來管理其海外領土——法屬安的列斯、瓜德羅普、馬提尼克等地——生産朗姆酒的國家。這裡産的朗姆叫 Rhum。在法國殖民的島嶼上,常見的朗姆做法是由新鮮甘蔗汁發酵而成的酒類液體蒸餾制作。這種做法的産品叫做農業朗姆。他們也會刻薄地叫使用糖蜜做的酒叫工業朗姆。
但誰都别笑話誰,之所以人們想到用新鮮甘蔗汁液做朗姆,還不是因為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糖價暴跌,費盡心力做的糖還不如直接釀成酒來錢快。
除了這些傳統的産區,朗姆在世界範圍内風行。從倫敦到澳大利亞,已經有數百家朗姆酒釀造廠。
菲律賓有着同樣的殖民史,所以産朗姆也不意外:
看看英國的倫敦朗姆:
奧地利的朗姆:
澳大利亞的朗姆酒瓶身很樸素:
就連威士忌的重鎮蘇格蘭也加入了朗姆風潮:
至于日本,這個和熱帶關系不大的國家,也不是什麼産糖的地方,也要來摻和一腳:
像所有的蒸餾烈酒一樣,不管是在罐式蒸餾器中還是在柱式蒸餾器,所有的朗姆酒本來都是清澈的。朗姆酒之所以會有各種顔色,是橡木桶中陳化的結果,也可能是添加了焦糖色。
在航海的時代,淡水難以保存,啤酒也容易發壞,所以朗姆一度替代水供飲用,因為酒精含量更高,不易變質。而在漫長的航運過程中,人們發現在桶裡待得更久,朗姆的味道也越美妙。但關于桶陳的細節,卻沒有出現被寫進法律的行業共識。比如來自法屬安的列斯的朗姆酒,就有法律規定必須在橡木桶中陳年至少三年。
都是桶陳,也有區别。
加勒比海的桶陳條件與歐洲完全不同。在熱帶氣候條件下,每年蒸發的量達到了6%到8%。而在蘇格蘭或愛爾蘭這樣的相對寒冷的區域,這個數字為2% 。
雖然看起來差别不大,但在此基礎上,熱帶地區一桶酒放15年後隻有三分之一了。在蘇格蘭,同樣程度的蒸發需要55年。這意味着,桶陳中酒與木材的風味物質交換速率也大大不同。加勒比地區的兩年相當于蘇格蘭的六七年。
熟悉威士忌的朋友們可以套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理解朗姆酒的桶陳。比如印度的雅沐特也喜歡強調熱帶氣候的意義。
但在威士忌世界,溫度加快蒸發速率對風味的價值充滿争議。朗姆酒亦然。有兩個對立的陣營: 一派認為朗姆酒應該在熱帶生産的國家一年頂三年去陳放,大躍進的鷹派;另一派則認為應該把酒拿到歐洲等維度較高的地區,以便從溫和的的酯化效應中獲益,精益求精的鴿派!
我們熱愛的 Samaroli 就是後者,從酷熱的原産地拿到原酒,運送到蘇格蘭,利用高緯度和較低溫氣候孕育了完美品鑒級的朗姆酒。
DEMERARA,“蛇紋木之河”的意思,它靠近圭亞那,河的兩岸都是曾經荷蘭人開墾過的甘蔗田,白鹭從河流穿過,空氣中彌漫着甜美的氣息。地馬拉拉和糖有着直接的關系,自然也孕育了自己的豐美肥厚的朗姆酒。Samaroli 從這裡獲得原始酒液之後運至蘇格蘭,利用高緯度和較低溫氣候孕育了完美品鑒級的朗姆酒。
不僅僅是朗姆酒,“加勒比之魂”更代表着一種美食傳統,一種生活方式。把該區域的朗姆酒進行調配,再運抵蘇格蘭利用高緯度低氣壓進行慢速陳年, Samaroli 把重新定義朗姆風味的工作推進到了一個完全2.0的位置。這是一個有品位的釀造者,在這個時代所能釋放的最讓人期待的能量。幹爽、純正、伴随着烤香料、杏仁糖、甘草幹和新鮮樹葉的味道,入口之後一絲絲白巧克力、咖啡和烤芝麻、然後是杏仁糖、橙子、開心果。
朗姆酒的本質,是航海家用舊世界的技術,激活了新世界的原料,創造出了原本世界上并不存在的風味。在大航海的年代,朗姆酒的釀造不僅僅是中美洲的專屬,旅行家們走到哪,就會把這種釀造的風味和技術帶到哪,他們落地生根,幾百年後彼此之間變得如此不同。所以,當你開始啜飲這款用全球朗姆酒「Over the World」時,你會發現它的風味如同瀑布般,嗅覺上帶來的是一陣陣不同的清香和香氣:金盞花、桃金娘、薄荷和肉豆蔻的香氣,緊接着是巧克力、黃油、酸奶和烤面包,入口之後,糖果奶油、花生醬和榛子醬則完全激發出你所有對于蛋糕店能想象出的美好。
雖然叫「西班牙之魂」,但這款朗姆酒的原産地卻來自于委内瑞拉和伯利茲,分别蒸餾自2005年和2007年,曆經超過十餘年的蘇格蘭陳釀,最終孕育出豐富的熱帶植物和水果調風味。它擁有朗姆酒中罕見的肥厚的酒體感和罕見的結構感,一定是威士忌愛好者能夠迅速适應并愛上的品鑒級朗姆酒。
文章聊到的以上幾款Samaroli朗姆,除了環遊世界Over the World,其它均已售罄,獲得的反饋讓我們喜聞樂見:不少威士忌愛好者也跌入朗姆坑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