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津發展新動能

天津發展新動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3:11:37

天津發展新動能(旗幟引領揚帆逐夢)1

綠色生态屏障内公園一景。

天津發展新動能(旗幟引領揚帆逐夢)2

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

天津發展新動能(旗幟引領揚帆逐夢)3

天津茱莉亞學院。

十年,一個跨越曆史的時間維度。

十年,一段砥砺奮進的發展曆程。

十年,一張滿載碩果的惠民答卷。

天津,北依燕山,東臨渤海,拱衛首都,協同京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高舉旗幟、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忠誠履職,矢志不渝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對天津工作“三個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堅決捍衛“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到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成效中,牢記天津之特、天津之衛,堅定不移築牢首都的政治“護城河”。

這十年,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積蓄了躍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這十年,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擘畫了宜居宜業的嶄新畫卷;

這十年,民生答卷暖人暖心,擦亮了海河兒女的幸福底色。

這十年,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築牢了強基固本的戰鬥堡壘。

津門極望,從古運河舟楫千裡到渤海港通達天下,從黃崖關依山傍險到七裡海霞鹜齊飛,從五大道萬國風情到海河畔廣廈高聳……蒼山如海,水淨天藍,芳華似錦,未來可期。

發展新局面 以質為帥增效益

回望來路,既有砥砺前行、爬坡過坎的堅韌和勇毅,也有千帆競發、百舸争流的浩蕩和豪邁。

十年來,天津以“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守正創新之歌,奏響了笃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的華美樂章。

2014年春,風起京津冀,潮湧渤海灣。

為中國發展大棋局再落關鍵一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子落,全局活。八年來,京津冀“一畝三分地”的思維模式逐步打破,目标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逐步顯現:

──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2016年至2021年,北京企業在津投資項目5161個,投資到位金額7756億元。

──打造“1 16”重點承接平台,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3000餘家,2021年北京企業占比已達30%,初步實現“核心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來天津”的發展模式。

──“軌道上的京津冀”提速發力,京津冀主要城市一小時交通圈進一步完善,京津通勤便利化12項措施全面落實,高鐵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實現“預約 直刷”乘車模式,京津兩市地鐵App支付互認,同城化更加明顯。

──京津冀異地就醫醫保門診聯網直接結算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院1013家。

三地擰成一股繩,天津在科技創新的大潮中繼續乘風破浪。

攻克酶蛋白理性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斷熱稀土塗層打破國外壟斷、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實現實驗室條件下“從0到1”的突破……捷報頻傳的背後,是天津科技創新引領能力的持續提升。

多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和創新平台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體系不斷完善,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和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持續保持全國前列,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凸顯。

首批5家海河實驗室挂牌運行,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天津版“國之重器”加快建設。

在科技“硬核”實力明顯增強的同時,我市産業鍊“筋骨”日益強壯、“血脈”加速打通。

天津大力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1 3 4”現代工業産業體系初步形成。集中攻堅信創、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12條重點産業鍊,鍛長補短、聚勢賦能。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3%,12條重點産業鍊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72.7%。

時代航船,揚帆五洲四海;活力智港,誠邀八方賓朋。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大海,波光粼粼中,天津港吞吐萬彙,奔流不息。這裡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彙點,目前,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已成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标準箱。

港口為魂,航空為翼。天津海港、空港“雙樞紐”正同頻共振,攜手遠航。

目前,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獲批建設,天津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生态新畫卷 不負青山不負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

這十年,鐵腕治污顯成效。

天津是老工業城市,工業門類齊全,制造業基礎雄厚。

發展是硬道理,可“涸澤而漁”的硬發展沒道理。天津沒有一味追求表面光鮮的速度數據,更沒有為了保增速讓GDP上去了、綠水青山失去了。

“綠色決定生死”寫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足見決心和勇氣──

天津深入踐行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國率先制定碳達峰碳中和促進條例,以“刮骨療毒”的氣概分類整治2.2萬家“散亂污”企業。同時,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深入推進。

“五控”治氣、“四措”治水、“三招”治海、“兩控”治土……鐵腕治污力度前所未有,天津生态宜居城市建設成效顯著:2021年,空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0.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5天,12條入海河流全部“消劣”。

這十年,綠色發展意正濃。

蘆葦浩蕩,滿目蔥綠;粼粼碧水,清波蕩漾;百鳥雲集,魚美蟹肥。

七裡海,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随着名氣越來越大,這裡靠“海”吃“海”,一度十分“繁華”。人山人海,帶來了短暫的經濟效益,也破壞了獨特的生态系統。

警鐘敲響,保護與修複成為頭等大事。2016年10月以來,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八進”七裡海,檢查調研濕地保護修複、深入群衆聽取意見建議,持續推動生态建設與鄉村振興。

随着《七裡海濕地生态保護修複規劃(2017—2025年)》出台,十大系統性工程統籌推進,七裡海生态惡化的趨勢得到根本扭轉。

為了守好“京津綠肺”,構築首都“生态護城河”,天津又開啟了一場“拔釘子”“啃骨頭”的綠色革命──大力實施“871”重大生态建設工程。875平方公裡濕地,泡澤棋布;736平方公裡綠色生态屏障,野趣自然;153公裡海岸線,綠意延綿。

如今,“綠水青山”正不斷變成“金山銀山”:創新金融支持“綠水青山”建設模式探索取得重大成果,寶坻區成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我市連續三年捧回生态環境部頒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金字招牌”……

這十年,宜居宜業生活美。

天津不斷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打造緊湊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雙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津實踐”廣受好評。

──地鐵建設提速推進,濱海新區Z2線開工建設,4号線南段、6号線二期建成通車,“津城”“濱城”雙城通行更加便利高效。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以數字化、智能化全面賦能城市發展,打造全國智慧城市标杆。

──規劃建設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口袋公園,優化城鄉生産生活空間。

──加快推進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加快“不動産登記一網通”改革,“飛地”治理經驗獲民政部推廣,堅決有力落實房地産調控政策。

民生新福祉 傾心傾力暖民心

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

天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群衆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問題,傾心傾力謀為民之舉、求利民之實,讓發展實績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傾心傾力,體現在一個個暖人暖心的“民生禮包”上。

──連續6年延長供暖,累計投入彈性供熱補貼資金達70餘億元,确保市民溫暖過冬。

──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将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領域,為36萬戶居民解決了曆史遺留的房産證難題,完成160多萬平方米棚戶區、94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2.2萬戶農村困難群衆危房改造,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身。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推動“向群衆彙報”、入列輪值、聯點訪戶、黨員志願服務等制度化長效化,形成了“和平夜話”、“五常五送”等好經驗好做法。

──深入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2萬人。着力完善積極就業政策,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用真情實招促進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好就業、就好業”。

──積極探索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新路子,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市老人家食堂達到1700多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達到1357個,近5年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6萬個。

──着力構建現代都市型農業生産體系、産業體系、經營體系,近5年天津糧食産量年均增長4.5%,口糧自給率由2016年的36.2%提升到2021年的65.4%,在全國糧食主銷區中位列前茅。

傾心傾力,體現在一份份生命至上的“健康清單”上。

──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加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力度,充分滿足城鄉居民衛生服務需求。

──始終把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内防反彈”防控策略,時刻保持熱備靈敏狀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推進“排球之城”“運動之都”建設。啟動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提升計劃,覆蓋320.4萬人次。

傾心傾力,體現在一組組品質天津的“文化密碼”上。

──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實現新突破,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湧現出“人民英雄”張伯禮、“時代楷模”張黎明等一批先進模範人物。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實質性進展,構建起“2 4 1”市級規劃體系。

──不斷豐富群衆文化生活,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化場館建設,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紅色新引擎 黨建引領促發展

為黨的事業做了什麼?為天津百姓幹了什麼?為子孫後代留了什麼?

面對新時代新考題,天津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确保黨的領導“一根鋼釺插到底”。

2018年,全市村社區迎來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的首輪換屆。

換屆前,85%左右的村、19.5%的社區不是“一肩挑”,“兩委”不合、互相掣肘現象屢見不鮮;近半數村委會主任、24%的居委會主任不是共産黨員,黨的領導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時有發生。

“全面推行‘一肩挑’!”市委一聲令下,一場關乎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硬仗”正式啟動。

曆時幾個月集中會戰後,我市全面實現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村委會主任,100%“一肩挑”全面提升了基層組織建設質量。

邁入2021年,天津迎來新一輪換屆。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高标準高質量實現村社區100%“一肩挑”,學曆、年齡實現“一升一降”,黨組織領導地位持續鞏固提升。

提高黨建的活力,從事黨建的人是關鍵。

我市連續5年面向全國廣發“英雄帖”,每年好中選優招錄千人,引導大學生黨員到基層一線錘煉黨性、砥砺品格、增長才幹。

對于想幹事、能幹事的專職黨務工作者,天津構建了“村‘兩委’-副書記-書記-鄉鎮事業編幹部-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培養鍊條和成長通道。目前,推薦選拔1210人擔任村“一肩挑”并納入事業編管理,128人通過換屆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為鄉村振興注入創新活力,成為我市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蓄水池”。

……

天津交出的“答卷”,絕不限于此,也絕不止于此。

大潮激蕩,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天津必将以更加昂揚的姿态,擁抱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幹出新作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