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遊記唐僧的小乘教法

西遊記唐僧的小乘教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2:19:03

西遊記唐僧的小乘教法?原著第十二回,大唐召開水陸大會第七日時,菩薩化身和尚,問唐僧是否會“大乘教法”唐僧自然是不會的菩薩又說:“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聖,隻可混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教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正因為唐僧現在會的“小乘教法”無用,太宗皇帝才暫停了水陸大會,等待取得真經之後再“重修善果”那麼,唐僧的“小乘教法”,真的沒用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西遊記唐僧的小乘教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西遊記唐僧的小乘教法(西遊記唐僧得知)1

西遊記唐僧的小乘教法

原著第十二回,大唐召開水陸大會第七日時,菩薩化身和尚,問唐僧是否會“大乘教法”。唐僧自然是不會的。菩薩又說:“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聖,隻可混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教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正因為唐僧現在會的“小乘教法”無用,太宗皇帝才暫停了水陸大會,等待取得真經之後再“重修善果”。那麼,唐僧的“小乘教法”,真的沒用嗎?

唐僧出發後到了雙叉嶺,還沒有出大唐國界,屬于大唐的邊境!路上遇到兩隻猛虎,所騎白馬吓得伏在地上不敢動,無處可逃。幸好遇到獵戶鎮山太保劉伯欽救下并邀請回家款待。獵戶母親聽說唐僧的到來,十分高興。說:“好!好!好!就是請他,不得這般恰好。明日你父親周忌,就浼(měi托别人幫忙的客氣話)長老做些好事,念卷經文,到後日送他去罷。”第二天早晨,唐僧吃過素齋就開始拈香誦經,念完後,吃過午齋,又念了幾卷經文。這些經文主要是超度亡者、洗脫罪業的。到了晚上,又“獻了種種香火,化了衆神紙馬,燒了薦亡文書,佛事已畢,又各安寝”。

就在當晚。伯欽的父親之靈,就超脫沉淪,給家裡的人托夢:“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念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托生去了”。次日早晨一起來,伯欽一家人都說自己夢到了伯欽的父親,而且大家互相訴說發現,一家人竟然做了同樣的夢!聽聞父親消了罪業,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去托生,全家都非常高興。起來感謝唐僧,三藏道:“貧僧有何能處,敢勞緻謝?”于是,伯欽把一家三口兒做夢的事陳述了一遍。唐僧聽說,也很高興。

從上面我們能看出:第一,唐僧念完經文之後,并不清楚效果如何!第二,唐僧念誦的經文,是有超度亡魂,消除罪業的作用的。隻看第二點,這和菩薩在水陸大會上的說法是不是有點對不上呢?唐僧念的經文既然有用,大唐太宗皇帝又着急開水陸大會超度亡魂,而且此處還屬于剛剛離開長安不久,還未出大唐國界,現在回去禀報太宗皇帝,繼續水陸大會,不是更好嗎?一方面,就不用費力去西方取經了;另一方面,水陸大會完成不也就了卻了太宗皇帝超度亡魂的心願嗎?結合文中的線索來看,大緻有三個原因,下面試分析一下,大家看看對不對!

第一,唐僧對西去取經有着堅定的決心。

如果說,剛開始是太宗皇帝想要取回真經,用以水陸大會。那麼後來的取經過程,唐僧已經把取得真經完全當成了自己的事情。太宗皇帝問,誰願意“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唐僧立馬就回答說:“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聽了大喜,就與唐僧結拜為兄弟,到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改稱唐僧為“禦弟聖僧”!總之,對于一個凡人來說,皇帝是我兄弟,這應該就是天大的榮耀和恩寵了吧!唐僧感激不盡,說:“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墜沉淪地獄。”“随即在(化生寺)佛前,以此為誓”。到這裡,因着太宗皇帝的眷顧和恩寵,唐僧已經把太宗皇帝取經的事,徹底當做自己的事情了!

後文,唐僧回到洪福寺,其他徒弟都說西天道路有多難!唐僧也回答:“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墜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所以,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經,他是知道很困難的,但是為了報答太宗皇帝的恩寵,“不得不”去!

回顧前文來說,太宗皇帝對于唐僧而言,的确是恩寵有加!下面列舉幾條:

1.唐僧父母的大仇就是太宗皇帝派禦林軍六萬幫忙報的;

2.後來又封唐僧的父親為“學士之職,随朝理政”,唐僧則安排在了洪福寺(一把手)修行!

3.禦賜“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負責舉國轟動的水陸大會。

4.花費7000兩銀子買袈裟和錫杖送給唐僧。雖然後來菩薩沒有收錢,但太宗皇帝願意出錢的心是真實的。

5.從皇親國戚、文武百官、普通百姓,太宗皇帝讓唐僧獲得了全國上下的誇獎!

6.與唐僧結拜為兄弟!

正是由于上面這些皇帝的恩寵,知恩圖報的唐僧才會說:“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報國耳。”明知取經很難也要去,懷着一顆不取真經誓不回的決然之心!

第二,唐僧低估了取經的難度。

西天取經到底難不難!難,真的難!洪福寺裡,唐僧的徒弟都知道,“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隻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又“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雖然說,大家都知道很難,唐僧自己也知道。但是具體有多難呢?其實沒有人知道,大多都是聽别人說起!

取經的難度之大,實際上,連觀音菩薩也沒有預料到!第八回,菩薩領佛祖法旨,去尋取經人,在靈山腳下,曾遇玉真觀金頂大仙。大仙問取經人何時到,菩薩回答:“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唐僧對自己徒弟說:“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前松枝頭向東,我即回來……”。與太宗辭行準備西去時,也是對太宗說:“隻在三年,徑回上國”。此時,在唐僧的心裡,覺得自己來回也不過三年,再使勁多估算幾年,也就五年七年!可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是十四個春秋!

第三,唐僧并不清楚經文的實際效果

前文提過,唐僧為劉伯欽父親超薦時,自己并不清楚誦經到底有沒有用處!而且水陸大會的時候,菩薩還說過唐僧誦的經文是無用的。所以,唐僧在超薦伯欽亡父時,念了很多的經文!上午,“淨口業真言”、“淨身心神咒”、《度亡經》、“薦亡疏”一道(伯欽請求唐僧寫的)、《金剛經》、《觀音經》;下午,《法華經》、《彌陀經》、《孔雀經》。這麼多的經文,最後到底是哪本經文起了作用?是每一卷經文都必須誦讀完成才有超度之效,還是因為誦讀了其中某一卷生效的?唐僧自己并不清楚!

再結合原著前面,關于唐僧遇到神仙的一些經曆,比如,母親生他時,曾有南極星君的囑咐;河邊突然出現的木闆;向天禱告讓自己奶奶的眼睛複明;父親落水而亡卻又因龍王的搭救而複活;太白金星在雙叉嶺的搭救等等,對于唐僧而言,這場為伯欽父親超薦的成功,到底是經文的作用,還是背後有神仙在幫助他?是很難分清楚的。甚至于唐僧而言,由于上面這些經曆,他可能會更傾向于後者。

所以,基于上述三個原因,唐僧是不可能回頭的!自己發了弘誓大願,又擔負着太宗皇帝,以及滿朝文武、普通百姓、各地僧衆的期待,而且還不确定自己念誦的經文到底管不管用,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萬裡挑一,有德行有禅心的大唐禦弟高僧又怎麼可能就此回去呢?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關注、評論、轉發、點贊!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