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遼甯地名根據什麼取的

遼甯地名根據什麼取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8:22:05

遼甯地名根據什麼取的(五百多個堡子九百多個)1

遼甯日報記者 趙雪

開篇的話

遼甯,地球上第一朵花盛開的地方,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山川形勝,曆史源遠流長。民風淳厚,文化絢爛多彩。

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風物遼甯”系列報道,用充滿趣味性又兼具知識性和文化含量的報道,介紹遼甯的曆史文化、風景名勝、特産美食、民風民俗,為遼甯人增添文化自信,讓外來者能夠感受到遼甯之美、遼甯之好。

第一個系列,跟您聊聊地名。地名,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作為一種特殊的曆史傳承已綿延千年。遼甯地名裡,反映着遼甯獨特的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體現出遼甯人特有的幽默。有葡萄溝,就有櫻桃溝,有韭菜崗,就有瓜皮地,物産都在地名裡。有忙前村,就有忙後村,有前競賽社區,就有後競賽社區,遼甯人有多拼!有上網村,就有創業村,有振興村,就有小康村,遼甯人有多現代!

坐着高鐵到遼甯,這一路的地名逗笑你沒?如果還沒有,到了沈陽,下了火車坐地鐵,看到“沈陽站站”,你還能繃得住不?

遼甯地名中,有比比皆是的“屯子”,鋪天蓋地的“堡子”,随處可見的“杖子”。到底有多少呢?這些聽上去充滿泥土氣息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

我們決定,對遼甯地名做一個大數據統計。據遼甯省民政廳提供的2020年底遼甯省行政區劃地名數據,全省共有14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1354個街道(鄉、鎮)以及11637個行政村、4436個社區。我們仔細對照了目前收錄地名較為全面和權威的兩大網站——博雅地名網、行政區劃網的信息,彙總了遼甯村級以上行政區劃名稱1.6萬餘個(因為地名是一個動态數據,其中或有錯漏之處)。以此為依據,我們篩選出了遼甯地名中的高頻字(詞):

高居首位的是“溝”,緊随其後的是“屯”,都超過了900個。接下來依次是:東,785個;西,609個;堡,579個;新,574個;房,327個;營子,286個;家子,299個;前,291個;杖子,251個;樹,241個;紅,216個。

此外,還有帶“店”字的地名154個,如童家店村、孫家店村、仇家店村等。帶“泡”字的地名69個,如拉他泡村、老泡子村、鴨子泡村等。帶“福”字的地名90個,如幸福村、福巨村等。帶“勝利”的地名有50個……

940個溝

直白又随意

生動又形象

“溝”的本義是田間水道,以此命名的地名大多與地勢有關。在遼甯地名中,帶“溝”字的最多,共有940個,比如青草溝社區、柳河溝村、楊樹溝村等。

當然也有根據特産命名的,如鞍山市的靛池溝村。靛青,又名藍草、靛藍,是一種地裡生長的藍色草。曆史上,這個村子裡種過靛青,因為種植規模大,就在村民住的溝口砌了個泡靛青的大池子,靛池溝的名字就被叫開了。

還有一些“溝”的名字起得就比較随意了,比如桓仁滿族自治縣的業主溝、英英溝,淩海市三台子鎮的鯉魚溝。

還有一些“溝”的名字甚至有些匪夷所思,比如清原滿族自治縣的牛肺溝,朝陽縣東大道鄉的劉炮手溝,建昌縣和尚房子鄉的網子溝和谷杖子鄉的大腿蓬溝。

最直白的地名當數本溪滿族自治縣摩天嶺景區裡的一處景點——出不來溝,據說因為地形複雜,森林茂密,旅遊者容易迷路,才叫了這麼一個“善意”的名字。

937個屯

最古老的地名最東北的鄉愁

在東北,“屯子”是最具鄉土氣息的名詞。在遼甯,“屯”字是最讓人迷惘的鄉愁。因為在遼甯省,村以上的地名中,共有937個帶有“屯”字。

“屯”有聚集駐紮的意思。“屯”字用在地名上是表示因屯墾、屯田而形成的屯聚村落,例如軍屯、屯墾之屯,就是建有一圈防禦性圍牆的寨子,以後演變為村落。屯子在東北建于漢代,是朝廷為戍邊而屯墾的行為。到了明代有“土著之民編為裡,遷發之民編為屯”之說。平時戍守的士兵在戍守之地從事農業生産,減輕朝廷負擔,戰時可履行戰事的職責,所以遼甯很多地區出現了軍屯和民屯,比如有曹總屯、馬總屯。随着字義的演變,“村亦呼為屯”。

以沈陽為例,沈陽地區共有172個帶“屯”字的地名。清順治年間,清政府頒布《遼東招民開墾條例》後,山東、河北移民陸續來沈。沈陽地區出現了大量帶“屯”字的地名,如皇桂屯(即今皇姑屯)、小含屯、大方土屯、小方土屯、安民屯等村落。這些村子的居民主要是漢族,但卻都是滿洲八旗旗主的佃農。

還有一些屯名來曆比較奇特,比如新民市興隆堡鎮下轄的行政村馬戶屯,曾用名胡子屯。據傳說是在清順治八年(1651年),此地來了一戶為皇室放馬的馬姓人家,因此人長了一臉長胡須,人們都稱他“大胡子”,立屯時就取名為胡子屯。乾隆末年,這位放馬的人家在當地成了有名的大戶,故将屯名改稱“馬戶屯”。沈陽市渾南區的望濱社區,曾叫望濱屯,相傳是在清初,皇太極率兵曾駐紮此地,拔寨後,居然忘掉了部分清兵,形成村落後,得名忘兵屯,後演變為望濱屯。

579個堡

讀音有三個

意思大不同

在國外,堡是王子公主的家園,而在遼甯,就是咱們隔壁那個村。1.6萬餘個遼甯地名中,帶“堡”字的有579個之多,大淑堡村、官立堡村、文成堡村……

“堡”字該怎麼讀呢?這事說起來可就複雜了。

在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堡”用在地名裡讀音有兩個:

一個是pù,“堡”通鋪,跟過去的驿站有關,因為有的駐軍堡壘也是驿站遞鋪。“五裡鋪、十裡鋪等的‘鋪’字,有些地方也寫作‘堡’”。在大連金普新區,有二十裡堡街道、三十裡堡街道,在沈陽渾南,有渾河堡、白塔堡,都應該讀成pù。

還有一種讀音是bǔ,意思是圍有城牆的村鎮。像新民市興隆堡鎮,就是因為當年屯中有一道南北走向約1裡長的土牆而得名。一般來說,帶有姓氏或者姓名的堡子,應該讀成bǔ,如王綱堡、張良堡,還有更出名的遼陽的佟二堡。但在遼甯方言中,一般都讀成了pǔ。

但還有一類地名,讀音是bǎo。這通常跟當地的曆史有關。遼甯有很多帶“堡”字的地方,都與曾有駐軍堡壘有關。還有一些是源于明代遼東邊牆設置的軍事戍守機構和設施。明代在沈陽地區修築的遼東邊牆,就有“十裡一堡,五裡一台”之說。開原市慶雲堡鎮,就是因為明代遼東邊牆新安關(亦稱西關)曾在這裡修葺。

還有幾例,理論上也應讀為bǎo:

沈陽市沈北新區有一個崔公堡社區。相傳清初時,此地住一戶姓崔的人家,在這家南邊駐有一個兵營,鎮守這一帶,後形成村落,取名崔鎮堡,以後兵營撤走,改為崔公堡。

新賓滿族自治縣,最早就叫“新兵堡”。據清同治十年(1871年)八月所刻《新兵堡九聖神祠碑》稱:“蓋我皇大啟鴻圖,诒謀燕翼,路徑如茲,得新兵一旅,沖鋒對壘……而有力此堡。”因名新兵堡。

沈陽市沈北新區财落街道有一個全勝社區,過去叫全勝堡村。相傳明初時,此地有一座塔倒掉,形成村落後,取名倒塔。明末,朝廷在此地征兵13人去打仗,戰後全部得勝而歸,故将村名改為全勝堡。

但具體到每一個地名上究竟怎樣讀,除了字典上的規定和語言學家的研究,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聽當地人咋讀。

299個家子

以村落形成時戶數定名

走在遼甯的公路上,你會發現路牌上比比皆是“家子”。在遼甯,共有299個地名帶有“家子”。

凡是以“家子”命名的村屯,大緻就是村落形成時,有幾個姓氏或幾戶人家就稱為“幾家子”,比如四家子、七家子、吳三家子、十二家子等。由于名為家子的村屯過多,就在前面加上方位詞以示區别,比如三家子、南三家子、北四家子、東四家子、南四家子等。像法庫縣的前四家子村,就是因在清朝時期,有四戶村民落戶于此,故稱四家子,後因縣内有重名的,改名為前四家子。

286個營子

最早都曾有軍隊駐紮

營子是村莊、村寨的意思,在遼甯共有286個帶有“營子”的地名。

其實“營子”這種叫法多見于東北的一些村鎮,一般叫營子的村鎮,最早是因為曾有軍隊駐紮。軍隊駐紮的地方叫營房或營地,民間叫時間長了就叫“營子”或東北話的“營的”。軍隊調走以後,留下了平整好的地方以及初步成型的道路,很便于生活,所以人們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來便逐漸形成了一個村鎮。比如岫岩滿族自治縣前營子鎮,就是因鎮政府所在地在清代時曾有駐兵在此安營,且地處山前,故而得名。

當然,也有一些“營子”并不是因為駐軍,比如北票市的駱駝營子、彰武縣的塔營子、建平縣的公營子等,這些村鎮雖然以“營子”來命名,但從來不是兵營。其實“營”最初的意思就是當“居所”講的。《說文》:“營,市居也,從宮,熒省聲。”《廣韻》:“營,居也。”《禮記》:“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

251個杖子

大多在遼西,朝陽為最多

遼甯的很多地名裡帶有“杖子”,特别以遼西居多。在朝陽市,叫杖子的地名就有近200個。據說是因為當時的遼西屬于塞外,地曠人稀,野獸時常出沒。住在山溝附近的村民為防備野獸危害,大院牆砌不起就用柴草、秫稭等在住房周圍插上圍牆(後來改為垛上土牆或壘上石牆),故名障子。因為圍牆用的原料是柴草或秫稭稈,就簡化成了“杖子”。

清康熙乾隆年間,闖關東的人日漸增多,逐漸形成村落後,就會采用戶姓加杖子的方式來取名,如劉杖子、楊杖子,也有寫成“障子”或“帳子”的,後來為了統一,都寫成了“杖子”。再後來,村子越來越多,光用戶姓無法區别,又出現了别的杖子,比如朝陽的酒局杖子村、金杖子村、歪脖杖子村等。

19個靠山屯

沈陽一共有4個

若幹年前,表演藝術家趙麗蓉在小品《老将出馬》中用英語說了一句“歡迎來到靠山屯”之後,“靠山屯”這三個字就自帶了一種喜感。有山就有靠山屯,遼甯也一樣,全省的“靠山屯”“靠山社區”加在一起有19個。僅沈陽一市,就有4個“靠山屯”。

村子名為靠山屯肯定是有原因的,大多是靠山而建。法庫縣丁家房鎮的靠山屯,就是因為在清朝康熙年間,直隸保定府的付永順遷來此處墾荒定居,日久成村,又因為村子靠山,故取名靠山屯。

值得一提的是,在遼甯,和“靠山屯”一樣重名的地名有很多,比如在遼甯叫“紅星村”的就有13個,“黑山村”有6個,“趙家村”有21個,“李家村”有19個,“王家村”有31個,“周家村”有6個,“楊家村”有14個,“楊樹村”有10個,“梨樹溝村”有6個……

22個窩棚

52個窩鋪

闖關東者留下的鮮活印迹

窩棚含義是能避風雨的簡陋小屋。住窩棚這事聽起來本不怎麼美好,但在遼甯,全村都住“窩棚”這事也并不稀奇!

在遼甯地區共有22個帶有“窩棚”的地名,52個帶有“窩鋪”的地名。窩棚多指東北一些地區簡陋的棚子,是闖關東一代人在落腳後的居所,作為村名通常前面要冠以姓氏,如劉家窩棚村、段家窩棚村、胡家窩棚村等。

窩棚的形制大概是以樹幹為梁,兩頭分别再以“人”字形木杆為支撐,形成近似一角帳篷型的結構。在兩面坡上以樹枝茅草為料,既當牆也作棚。三角形的兩頭有一頭留出個“房門”,另一頭留一個方形氣孔為窗,人們統稱“馬架子”,又叫棚。

窩棚和窩鋪含義相似。其中鐵嶺地區“窩棚”地名較多,共有13個,如潘家窩棚村、下窩棚村等。有些窩棚還有些特殊意義,比如沈陽市沈北新區的煙台窩棚,就是闖關東的村民為紀念關裡老家——山東煙台而命名。

來源 遼甯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