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哪家老面館好吃

上海哪家老面館好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1:11:33

上海哪家老面館好吃(想曉得老早的上海啥樣)1

圖說:客人可以邊吃牛蛙面邊看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下同)

吃着熱騰騰的面看晚報,一頓飯的工夫,天下大事和饕餮美食都落到了肚皮裡……最近,“切好夜飯看夜報”的熟悉場景,在滬上網紅“哈靈面館”的部分店裡又重現了。

在新民晚報93歲生日之際,意外發現了一碗帶有晚報元素的“長壽面”,這個巧合确實有些小驚喜。牛蛙面配老晚報是種什麼體驗?面館為什麼指定要尋找上世紀的新民晚報?這麼多老報紙又是從哪裡找到的?帶着這些好奇,我們去哈靈面館找老闆聊了聊。

泛黃老晚報帶來滿滿回憶

下午1時,長壽旭輝裡的哈靈面館幾乎座無虛席。還沒進店,濃濃的老上海懷舊風就撲面而來。霓虹燈牌是一句句滬語,“侬飯吃過伐”“嗲得來伐得了”“結棍”,讀來親切不已。廚房檔布上大大的“我愛上海”,也透露出店主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

上海哪家老面館好吃(想曉得老早的上海啥樣)2

最特别的,要數每張桌子桌闆下壓着的泛黃老晚報了。這些新民晚報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鉛字、花邊、老晚報經典版式、當年的新聞和廣告、當年的股市價格信息,把人一下子拉回到了那個年代。

記者注意到,不少顧客點餐後和吃飯時,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報紙。“在老上海人的回憶中,吃好夜飯,一杯茶加上一張新民晚報就是我們的生活。”一位顧客表示,“現在看到當年的報紙,頓時覺得很懷念。”

在點評平台上,網友們更是對店内“新民晚報”的出現感到驚喜,紛紛表示“滿滿的童年回憶”“一秒回到小時候”“很有時光機的感覺了”“頓時種種回憶湧上心頭,為這個用心設定給商家點個贊”。

上海哪家老面館好吃(想曉得老早的上海啥樣)3

圖說:桌闆下壓着的泛黃老晚報

打造“上海面館”的感覺

“裝修使用了老報紙,主要是因為品牌升級。”對此,哈靈面館創始人周亮宇告訴記者,随着國潮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中國文化,而帶有懷舊元素的老上海風格,會令本土食客倍感親切。在店堂内打造上海本土文化場景,就是哈靈這次升級的方向。

那麼在衆多報紙中,為何選擇了新民晚報呢?“晚報好看呀!”周亮宇笑着說,當年自家也訂了晚報,有時會把報紙帶到店裡讓顧客傳閱。“新民晚報是上海的本土報紙,還有句口号叫‘飛入尋常百姓家’,見證了上海的風雲變幻和曆史變遷。所以我特意向設計方提出,店裡要放老晚報,這才是上海面館的感覺。”他說。

但幾十年前的報紙,可不是那麼好找的。“我們先去圖書館,沒買到。後來,我記得有位老顧客是晚報忠實讀者,就找他買了一些,再把自己家收藏的一些拿了出來。員工還去網上搜尋了一圈,終于湊齊了幾家店需要的報紙數量。”他說。

記者獲悉,哈靈牛蛙面在上海有28家直營店,莘莊維璟印象城店率先按此風格重裝,松江印象城店、長壽旭輝裡店等也紛紛跟進。至今,已有8家店走起了懷舊風。

上海哪家老面館好吃(想曉得老早的上海啥樣)4

圖說:哈靈面館創始人周亮宇

想成為上海地标性美食

作為來上海打拼創業的異鄉人,周亮宇當了多年廚師,曾師從本幫菜大廚的,對上海菜始終很執着。他說,本幫菜融合了全國16個幫别菜肴的烹調技術,特點就是濃油赤醬、醇厚鮮美。“有顧客說我們的面鹹,其實上海菜本來就是濃油赤醬的。而且我們用的是粗面,吃之前要先拌一拌,讓面條充分裹上湯汁,就不會感到太鹹了。以後,我們會在托盤紙上,印上‘吃牛蛙面小訣竅’。”周亮宇說。

這一碗牛蛙面的誕生,也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故事——當年,在廣西路上的第一家店裡,創始人以精緻的上海本幫面為基礎,融合了味濃鮮醇的紅湯奧竈面、粗韌筋道的拉條子、現炒現賣的打鹵面的優點,最後演變出了自成一派的本幫現炒澆頭面。

“第一家店起初沒有店名,顧客一直說‘米道哈靈’,索性就叫‘哈靈面館’了。”周亮宇回憶道。哪怕後來别家店紛紛“複制”牛蛙面,但牛蛙原料的高低價差可達6倍之多,而哈靈始終堅持每碗都得有足量、大份的牛蛙,滑嫩的蒜瓣牛蛙肉配上濃郁的湯汁令人胃口大開,因此在滬上牛蛙面中仍屬翹楚。

如今,哈靈每天要消耗2萬多隻牛蛙,哪怕今年疫情期間及恢複堂食前,外賣也做得不錯,最近還開出了2家新店。“提起上海的面,很多人隻知道蔥油拌面。哈靈就是想做上海面的代表,成為一張上海地标性特色美食名片。”周亮宇說。

采訪結束,當得知9月9日是晚報93歲生日時,周亮宇忙不疊端出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蛙面,豎起大拇指說道:“新民晚報,哈靈!”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