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戊戌變法内容及意義

戊戌變法内容及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1:45:43

戊戌變法内容及意義?失敗原因根本原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戊戌變法内容及意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戊戌變法内容及意義(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1

戊戌變法内容及意義

失敗原因

根本原因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資産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産階級的軟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

直接原因

其一,守舊派勢力強大,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後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隻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西太後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

慈禧

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到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

其二,維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論指導。康有為的《新學僞經考》指責西漢的古文經書全系劉歆僞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為“改制立法”的祖師爺。兩書都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不用說守舊派反對,當時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贊成。此外,維新派某些激進的宣傳也增加了社會阻力。

其三,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衆,隻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其四,維新派及光緒皇帝在實施變法上的某些冒進措施。變法一開始,光緒皇帝就因不滿自己的老師、軍機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頂撞,将其開缺回籍。大量裁減冗官,僅京師一地,涉及閑散衙門十多處,失去職務者近萬人,但是又沒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書被阻而一下子罷免六個部長級大員,也操之過急,并且失之過重。

其五,變法手段單一:采取單純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維新派圖謀出賣國土

1894年末,譚嗣同給其師歐陽中鹄寫信談及改革路徑,具體到改革經費的籌措時,譚嗣同說:“試為今之時勢籌之,已割之地不必論矣。益當盡賣新疆于俄羅斯,盡賣西藏于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以二境方數萬裡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為我之累贅,而賣之則不止值二萬萬,仍可多取值為變法之用,兼請英俄保護中國十年。”,認為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毫無利于中國”,不如賣掉“供變法之用”。

康有為在戊戌年前後,也有将西藏、新疆等地賣給列強的想法。據翰林院編修夏孫桐在《書孫文正公事》中記載,朝廷重臣孫家鼐曾質問康有為的新政構想“萬端并起”,經費将如何籌措;康有為的回答是:把西藏賣給英國,“可得善價供新政用”。然而康、譚其實并不懂國家之間買賣疆土是怎麼回事。在康有為進呈給光緒帝的著作之一《日本變政考》裡,康有為舉了庫頁島(日本人稱桦太島)劃俄和阿拉斯加售美兩個例子,來證明其賣疆土搞變法的理念是正确的。然而日俄《桦太千島交換條約》并非如康氏所言,是日本政府在“賣地”,而是日俄兩國的一次邊界勘定。至于出售阿拉斯加,其目的并不是為了賣錢來處理内政,其所得亦非如康有為所說,賣了“金錢數萬萬(億)”(實際上僅賣了720萬美元),更沒有拿來“築鐵路、興學校、購鐵艦、增海軍”。批評者指出,康有為在進呈給光緒的著作裡如此扭曲史實,或是其本就一知半解,或是刻意曲解以引誘光緒贊同賣疆土搞變法——考慮到康氏畢生為學,如梁啟超所言,常好博求異,為證成己論,不惜抹煞事實,曲解證據,恐後者之可能性更大。

名人對康有為的評價:

安維峻:“惑世誣民,非聖無法”。

章太炎:“國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茅海建:“康有為的言論多有誇張自揚之處,須得處處小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