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口才,是語言運用能力當中,其中一個重要的說話技巧。
當你遇到别人的挑釁時,能夠恰當好處的反駁,就能夠讓原本陷入被動的你,采取主動的應對措施,解決這些談話障礙。
在網上聊天,由于時間的“滞後性”,我們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怎麼反駁别人的無理(無禮),但在現實生活當中,由于環境和心态的制約,我們就沒辦法這麼自如地作出反應。
所以掌握口才的應變技巧,不但能夠培養我們處變不驚的能力,即便受到别人無禮的對待,能夠鎮定自如地反駁對方。
這就是我們學習應變口才的最大目的。
以下這五招,就是屬于比較常用的應變反駁技巧,把他們變成自己的說話武器,那麼跟别人聊天,你就不用擔心遇到“突發意外”了。
針鋒相對,以謬制謬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受氣的情況。
面對那些得理不讓人的人,你越是忍耐,給他留面子,他就越是得寸進尺,不會領情。對于這種人,隻能采取積極反擊的措施。
當然,我所說的“針鋒相對”反擊,并不是指的對方鼻子罵這種低素質的做法,這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的反擊選擇而已。
一般情況下,最好的反擊當然就是抓住對方的邏輯漏洞,心平氣和、氣定神閑地顯示出你的反駁,讓對方無地自容。這樣做的好處,不但讓能夠給對方從智力上的打擊,而且在素質上,還會高人一籌。
其中最常見的反擊方式,就是“以謬制謬”,就是運用與對方平行的邏輯推理,達到否定對方的目的,讓對方有口難言。
例如,有一家家裡有人去世,居喪期間,偶然吃了一餐紅米飯,有人對此發表議論,說家裡死了人是不能吃紅米飯的,因為紅色是喜色。
主人家就反駁:“如果紅色是喜色,那麼吃白米飯,是不是就代表家裡死了人呢?”
就是以謬制謬,用對方的邏輯反擊對方。
這種方法的特點就是,将對方說話中不合理的地方揪出來,然後從這個地方進行推導,從而推導出一個更不合理的地方,放大其錯誤,最終以此來否定對方的論題。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反擊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再舉一個例子。
英國作家蕭伯納身材瘦長,在某次晚宴上,一個肥胖的富翁嘲笑他說:“蕭伯納先生,一看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鬧饑荒了!”
蕭伯納就反擊:“先生,我一見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鬧饑荒的原因了!”
這就是運用對方的邏輯之中,推導出反駁對方的言談。
類比推理,萬用反擊
類比推理,跟歸謬法有相似之處。
不同的是,歸謬法是抓住對方邏輯中荒謬之處,然後以此反擊。而類比推理,就是用類似的例子,去反擊對方。
一個吝啬的老闆就仆人去買酒,卻沒有給他錢,仆人問:“先生,沒有錢怎麼買酒?”
老闆說:“用錢去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得到,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仆人無可奈何下,隻好照做,不過卻是提着空瓶子回來。老闆十分惱火,責罵他:“你讓我喝什麼?”
仆人就這樣答道:“從有酒的瓶子裡喝酒,這是誰都能辦得到;但如果從空瓶子裡喝到酒,才是有能耐的人。”
這就是類比推理的反擊。這個推理,是從老闆的邏輯體系裡推導出來的,隻不過仆人仿照了老闆的推理格式,制造出另一個類似的例子出來。
也就是說,類比是針對對方存在的問題,采取與之相似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同一推理,來揭示對方的荒謬之處。
乍看之下,歸謬法跟類比推理好像是一樣似的。其實,如果我們分辨不到當中的細微之處時,把它們當成是同一種方法去使用,會運用得更得心應手。畢竟上面那個紅米飯、白米飯的例子,也是一種類比。
但是,歸謬法的應用範圍會更廣泛一些。
例如有人說,胖人都是一種笨手笨腳的大肥豬。對于這個論題,類比推理反駁就是:瘦人就是一種手長腳長的小猴子了。
而歸謬法反駁就是:你說的對,洪金寶就是好例子,他笨拙得連拍功夫片都沒人看。很明顯,這個推論結果,我們都知道很荒謬。
這兩者一定要靈活運用。
幽默應對,調皮诙諧
幽默這種反擊技巧,可以說是最和諧的反擊方法。因為它可以讓矛盾的氣氛消減,讓事态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
很多時候,我們反駁别人不一定要上綱上線。好比情侶之間的拌嘴,如果你太認真,你們的感情就真的輸了。
舉個例子。
兩口子吵架,老婆委屈地說:“經常這樣吵吵鬧鬧,這個家我真的呆不下去了!”
這時老公意識到自己的不當之處,靈機一動,說道:“你說的對,這個家我也呆不下去了。來,我們就一起離開這裡!”然後就拉起老婆的手,一起打開家門往外走。
老婆看到老公這樣做,自然就會心一笑了。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女生在街上走路,由于人多閃避的關系,迎面走來一個小夥子,居然踩了她的腳上。于是女生就生氣罵道:“喂,你是怎麼走路的,你的眼睛呢?”
小夥子歉疚地說道:“不好意思,踩到了你。但不瞞你說,其實我是用腳走路的,并不是如你所說的那樣,用眼睛!”
我相信這種回答,不是更能化解矛盾嗎?
運用幽默,既能達到反駁對方觀點的目的,又能産生和諧、友好、輕松愉快的氣氛。
至于怎麼運用幽默,首先你的聯想能力一定要強,能夠打破邏輯思維的限制,通過曲解、誇張、比喻等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
所以,經常刻意讓自己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看待世界,遇事不要太認真,放開心态,用一種玩樂的态度面對問題,你的回應就會慢慢有了幽默的味道了。
曲解語義,把握主動
有意違反常規的理解,臨時賦予一個詞語或句子原來不曾有的新義,就能夠反擊對方。
例如有這樣一個故事。
威爾遜任職新澤西州州長時,他接到來自華盛頓的電話,說新澤西州的一位議員剛剛去世。于是威爾遜就取消當天的一切約會,準備處理這位議員的後事。
這時,一位政治家給威爾遜打電話自薦說,他有能力可以替代那位議員的位置。威爾遜對于這位政治家迫不及待上位的态度感到很惡心,于是就答道:“好的,如果殡儀館沒問題的話,我個人是完全同意你的自薦。”
這就是曲解的反駁。
曲解語義可以分為曲解詞義和句義。例如,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年輕時,有一次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舞會。他邀請一位小姐跳舞,這位小姐傲慢地說:“我不能跟小孩子一起跳舞的。”
被拒絕的普希金隻好笑着回答:“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懷着孩子。”
“不能跟小孩子跳舞”中的孩子,很明顯是指普希金,但普希金卻把這個詞彙曲解成那位小姐肚子中的孩子,于是最終産生了反駁的效果。
曲解的關鍵之點,就是你懂得識别詞語或句子表達的多樣性,不要隻着眼于表面上的意思,還有想到它們背後的意思,也就是說,你至少懂得“一詞多義”這個語文特性。
例如朋友跟你說:“時間不早了,那我先走了。”聽到朋友這麼說,你意識到“走”這個字可以引申出其他的意思,其中包括“離開世界”的意思。
于是你就開玩笑對朋友說:“那你一路走好,安心上路,我們會懷念你的!”
這樣的回答,就是曲解的應用了。
培養自己思維的發散性,能夠更好地讓你掌握這種技巧。
弦外之音,隻可意會
隐含地表達思想的方法,就是一種暗示性的說話技巧,讓聽衆自己悟出你的言外之意。
在論辯中,運用這種技巧,能夠委婉地說出你的意見,含蓄地指出别人的缺點,比起挑明去說,既能夠保存别人面子,也能夠舒緩彼此的矛盾沖突。
例如一個教師與一個工人産生矛盾。這位教師破口大罵,言辭不堪入耳。
但這個工人沒有直接回擊,也沒有說一些罵人的道理,隻是輕輕地說一句:“果然是大學教師啊,連髒話粗話都能夠說得這麼流利!”
這個工人的言外之意,明顯就是諷刺這位教師了。畢竟教師是有知識有修養的人,對方這樣做,分明有失身份。
再如,羅西尼是19世紀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一次一個不知名的作曲家帶了一份七拼八湊的樂曲手稿去請教他。在演奏過程中,羅西尼忍不住地脫帽子。見此,作曲家奇怪問道:“先生,是不是屋子太熱了?”
羅西尼回答道:“不,我遇到熟人,一般都有脫帽子緻禮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裡,我碰到這麼多熟人,我不得不連連脫帽子。”
聽到羅西尼這麼說,誰都知道他的言外之意是什麼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話我們不方便明說的時候,運用隐含暗示法,就能夠指出對方做事的不當之處。這是一種很好的辯駁方法,不但能夠避其鋒芒,還能讓對方無可奈何,想反駁你也找不到入口處。
當然了,除了這五種方法,其實還有很多反擊對方的技巧。隻不過這五種是最常用,最容易學習的,值得我們好好掌握。
學會這些基本的反駁技巧,足以讓我們應對生活中大部分的難題了。如果你覺得不夠用的話,那麼我這篇文章,也算是啟發你們進一步學習的指引吧!
當然,掌握技巧,永遠都離不開你的練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