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自播出以來,憑借着懸念叢生的劇情,吸引了大量的觀衆,很多人都對到底誰才是劇中的大BOSS這個話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都是有人在網絡上發表着各自不同的看法,給人感覺似乎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成為反派的可能性。
其實到目前為止,能夠确定與反派無關的隻有五個人,其中高秉燭、武思月、百裡二郎這三人是主角團成員,肯定是正面人物無疑。東川王盡管看起來神秘感十足,但是從他對待陳慶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還是比較正面的,再有,如果他有問題的話,春秋道也就沒有必要費盡心思的在聯昉中安插内奸了,并且東川王的曆史原型是李隆基,盡管在執政後期有些糊塗,但是在前期可精明的狠。
再有一個不可能的人就是聖人,雖然有人覺得這可能是聖人想要清理朝堂的一種方式,但是聖人的曆史原型可是武則天,曆史上她的親孫子和孫女就吐槽了幾句她的面首張氏兄弟,就被逼死了,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會容忍她的手下人大罵她“妖後、“牝雞司晨””呢?
所以說除了這五個人,似乎每個人都有可能,并且還都有說得過去的理由。那麼這些角色裡面,誰的嫌疑最大呢?不妨從春秋道的上一任道主逍遙子處找找答案。
逍遙子原本是春秋道的道主,他在五年前被宋亮生擒并關押在了内衛。月華君在知道了一件事後去審問了逍遙子,但是逍遙子的表現卻一直瘋瘋癫癫,說出的話也讓人摸不着頭緒。
當逍遙子第一眼看到月華君的時候,說這是”第二十七個,沒想到還是個小娘子”,可見在月華君之前應該是有二十六個人來審問過逍遙子了,可是既然朝廷已經認為春秋道被測底鏟除了,宋亮還因為鏟除春秋道有功,而被封為了兵部尚書,那之前這二十六個人想要從逍遙子的口中問出什麼來呢?他們覺得逍遙子還藏着什麼秘密呢?
緊接着逍遙子聽到月華君說自己是内衛的時候,逍遙子表現出了一些蔑視,或者說是有些不滿,他開始罵起了聖人“妖後當道,牝雞司晨”,并且還連帶着月華君“女子也能當内衛,真是天下大亂”從他的這些言語可以看出在逍遙子的心中,對女性是抱有刻闆偏見的,他認為女性是不能參與政事的,所以說即使他之前在春秋道想要推翻聖人,另立新君,那麼他所擁立的那個人也一定不是女性。
緊接着,逍遙子說的這句話就比較耐人尋味了,他說“卑賤雜草迎風生長,芝蘭玉樹深受卑賤之辱”,什麼是“芝蘭玉樹”?這個詞出自《晉書•謝安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指的是那些德才兼備、有出息的子弟。所以說從逍遙子說的這句話來看,他似乎是認為有一位或者幾位有德才兼備的世家子弟,或者是皇室子弟正在遭受着“為賤之辱”,而一些原本應該卑賤的“雜草”,卻在借着風勢成長,他要做的就是将這些雜草“烈火焚之”。
那麼誰是逍遙子口中的“卑賤雜草”?誰又是逍遙子口中的“芝蘭玉樹”呢?首先,可以确定這個“卑賤雜草”指的應該就是跟随着武則天“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衆多武氏子侄,武則天的這些侄子真的沒有一個能堪大任,說他們是“卑賤野草”毫不為過。
其次再來說說誰是“芝蘭玉樹”,如果作為一個正常的大唐道教道主,估計在他們的心中隻有李唐的皇室子弟才稱得上是“芝蘭玉樹”,因為在唐代,道教被尊為“國教”,李唐的皇帝一直奉老子為“聖祖”,這樣一來道教與李唐王朝就共同崇奉一個“祖宗”,所以道士在唐朝可以享受朝廷提供的各種特權。
可是武則天稱帝之後,她信奉佛教,盡管她對道教還是保持着一種包容的态度,但與李唐時期相比,道士的地位肯定是下降了很多。并且武則天及她的武氏家族掌權之後,對李氏子侄進行了大規模的迫害,連她的親兒子李顯,也就是劇中的太子李頓,都被貶出了京城,成為了廬陵王,另一個親兒子李旦盡管沒有被趕走,但是在京城也是過着如履薄冰的生活。所以這些李唐的“芝蘭玉樹”不正是在遭受着“委賤之辱”嗎。
所以說在逍遙子作為春秋教掌教的時候,他的目的就是要清除武氏家族這些“卑賤雜草”,重新赢回李唐家族這些“芝蘭玉樹”。
有些網友可能會疑問,如果說逍遙子是要赢回李唐子侄,那他說的“歸藏鳳”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歸藏鳳”的解法有很多,可能劇中人對于“歸藏鳳”的理解也不一樣,我們順着之前的思路說一下逍遙子口中的“歸藏鳳”是什麼意思,《歸藏》是三易之一,據考證成書于商朝,許多的道家思想便是來自于《歸藏》之中,春秋道既然屬于是道教,自然也會将《歸藏》封為經典。
而根據《山海經》記載,“鳳”和“凰”原本是指兩種不同的五彩鳥,後人經常将“鳳”認為是雄鳥,“凰”是雌鳥,唐太宗李世民便曾寫過一首《威鳳賦》,将自己比作是一隻“威鳳”,在現在的一些論壇上面,很多網友還為此戲稱李世民為“二鳳”。自開唐以來,後世的皇帝大多以李世民為楷模,所以如果将他們稱為是“歸藏鳳”,估計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緊接着逍遙子又說了一句話:“我要的歸藏鳳,不是他們要的歸藏鳳”。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劇中還有人對“歸藏鳳”有着不同的定義。那麼除了李唐子侄以外,還有誰能稱得上是“歸藏鳳”呢?當然有了,因為“歸藏鳳”不一定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
前面說過了《歸藏》成書于商朝,因此也被稱為是《殷易》,由于《歸藏》是以坤卦為首卦,所以也有人将之稱為《坤易》,在古代通常是“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因此“歸藏鳳”如果代表女性也是完全說得通的。
李唐的女性人物裡面确實也有很多極具野心之人,比如說劇中的永川郡主,也就是曆史上的安樂公主,她在曆史上可是數次要求李顯廢掉太子,封她為皇太女将來繼承皇位的。并且在全劇的前幾次大事件裡還都有她在場,似乎她也有成為“歸藏鳳”的可能。
不過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永川郡主的年齡實在是有些太小了,五年前她跟随太子回京,路上遇到了刺客,從這場戲中演員的年齡來看,應該也就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春秋道這樣一個龐大的組織,并且按照他們從小就開始訓練十六夜這一點可以看出,這個計劃已經籌劃了多年,所以應該不會将“寶”押在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身上。
逍遙子在此之後,又說了最後一句話:“古有大椿者,西北生”,這句話乍一聽沒什麼,這好像是莊子《逍遙遊》中的句子,但是卻并不是原句,原句應該是:“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這個“西北生”上面,西北生了什麼呢?其實在大唐之前,西北确實誕生了一個王朝,那就是北周,這個北周的皇帝都姓宇文,他們與隋朝的開國皇帝、唐朝的開國皇帝還都有親屬關系,目前劇中後半段新出現了一位女性角色,名字就叫做宇文佩佩。
除此之外,奪取了北周江山,創立了隋朝的楊氏家族也應該算是生于西北,并且隋炀帝的最後一個年号叫做“大業”,現在的春秋道經常會神神秘秘的說着“大業将成”,這二者會不會有什麼聯系也不好說。劇中恰好也有一位姓楊的女性,那就是聖人身旁的煥相,盡管很多迹象表明,這個角色的原型應該是上官婉兒,但是這畢竟是一部架空曆史劇,作者會不會在這上面作出小改動也不好說。
綜合一下上面的内容,也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原本春秋道隻是大唐衆多道教流派中的一派,由于大唐皇帝信奉道教,所以春秋道也享受着國家給與的各種好處,後來聖人登上皇位,佛教興起,春秋道的掌教逍遙子便想着推翻聖人,扶保一位有資質的李唐子侄上位。
但是教中的一部分人卻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既然有了推翻聖人的能力,為什麼還要保李唐子侄上位呢?李唐子侄在當時還是有着很深的群衆基礎,如果保他們上位,時間久了恐怕會不受春秋道控制。與其這樣,不如直接由春秋教掌管天下,也許是怕出師無名,便找到了一個前隋或者北周的皇室後裔來作為傀儡,讓後他們在太子回京的時候,自導自演了一出刺殺行動,借機解決了逍遙子,并且讓宋亮順利上位。當然這些也都是胡亂猜測而已,《風起洛陽》的後續劇情到底會如何,我們隻能是在全劇播完以後才能夠知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