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的孩子在學校出走了,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遍了朋友圈,有人搖頭,有人歎息。
李老師是一名要強的女教師,對于自己的孩子,孰以高标準嚴要求而聞名于學校。
從小到大,時不時可以聽到李老師與孩子鬧矛盾,甚至于母子兩人因學習而幹架的故事。
而這一切,都源于李老師視為“聖經”的“名校父母養娃經”。
李老師的閨蜜羅某,是居家省城的公務員幹部,由于家庭優越,孩子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線,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在省城最高檔次的“名校”就讀,寒來暑往,都騁請“名師”輔導,高考哪年,羅某孩子以相當優秀的成績考取了國内頂尖大學,畢業留學,成為了響當當的人才,羅某常引以為豪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其成功的育兒經驗。
李老師常常向羅某請教育兒經,閨蜜也樂意把“名校父母”的育兒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李老師。
種花想花豔,而事與願違,種花偏得豆,李老師的孩子不是“名校”的料,從小到大,李老師都是在希望中走向失望,因而家中戰火綿綿不斷,以至于釀成成長的悲劇。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在朋友圈、視頻号、微博号等都能尋覓到“名校父母經”的影子。每年高考開榜,“狀元”宣傳此起彼伏,更有好事者,挖遍“狀元”祖宗十八代,以驗證其名校實力。
部分父母在利益趨同下,“名校育兒經”順應而生:“名校父母⋯“揭秘!清華父母如何培養孩子上清華?”“北大媽媽教你這樣教育下一代”,這些極富有煽動性的言論,讓普通的父母趨之如鶩。
“你看,鄰居的孩子怎樣......”“你看,某某又考上了重點大學......”“你怎麼這麼笨......”,孩子在父母的唠叨中,暗然神傷。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又有多少名校學生是靠父母特别是名校出身的父母“打雞血”才擁有如今的成功?
望子成龍,為人父母之本份。而把自己與“名校父母”攀比,未免得不償失。在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孩子焦慮必然成倍增長,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會遭到破壞。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疏遠父母,在父母的“失望”中越走越遠。
孩子能考上“名校”。當然可喜可賀。而做為普通的家長,要有自己的想法,求梨得梨固然好,怕就怕求桃得梨,我們要清楚自己孩子的先天優勢、劣勢,與其輕信雞湯或謠言,不如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之下,選擇一條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長道路,讓孩子們在愉悅地環境中健康成長。
“名校父母經”我們要辨證看待。做為一個好家長,我們要有自己的教育格局,放大孩子優點,縮小孩子先天的缺陷,理性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這樣才能不失職、不失控。
當好孩子的夥伴,别給孩子再添高壓,多聽聽孩子内心的聲音,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朋友們,你說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謝謝支持)
後記:生于山村,長于鄉野,耕耘于農村教育,做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用筆真實地錄下工作的點滴,紀實日記《山旮旯的辛酸淚——再也不能這樣活31:“名校父母”的養娃經,“普通父母”怎麼學》希望能得到你更多的支持,轉發、評論,讓更多的人關注鄉村教育發展,振興鄉村。,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