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侃英語”,已獲授權
大家看到标題裡的“half-blood”,會不會聯想到《哈利波特》系列第6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呢?
英文版書名: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如果你熟悉《哈利·波特》的劇情,應該知道這裡的Half-blood Prince指的就是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西弗勒斯·斯内普(Severus Snape)。
“Half-blood Prince”被翻譯為“混血王子”,因為Prince在英文中既有王子的意思,也指姓氏“普林斯”,這是斯内普母親的姓。所以“混血王子”既指斯内普在血統上混血(一半巫師一半麻瓜),又指一半“普林斯”家族的血統。
因為《哈利·波特》系列很流行,一些學英文的小夥伴都習慣把“混血兒”說成 half-blood。而且從構詞法來說,這個單詞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有木有?
但是half-blood這種說法不太禮貌哦!這個詞在英國和美國都被視為offensive(冒犯性的)。
在英國人看來,half-blood類似于half-breed,而breed指“動物的品種”,所以用half-blood來描述人,觀感上就有點像中文裡的“雜種”,多不好聽啊。
在種族關系複雜的美國,“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确)很重要,像half-blood這樣略帶種族色彩的詞不可能出現在人們日常詞彙庫裡。
也許有朋友會說:J·K·羅林在作品中已經公開使用half-blood,并且是指人的,為什麼我們不能用?
你想想,《哈利·波特》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世界,那裡的人确實講究“血統”,而在現實世界中,一個人張口閉口把“血統”挂嘴上的人,會不會被群毆呢?
周傑倫妻子昆淩的老爸是澳洲人,老媽是中韓混血
說了這麼多,下面我們談一談“混血兒”正确的英文說法。
其實“混血兒”這個詞兒在中文裡也不那麼好聽,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裡的說法。
還記得電影裡那個說着一口京腔的“中澳合資”小哥哥嗎?
《流浪地球》中Mike 隋扮演的Tim
他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句台詞,把觀衆逗樂了:
“我爸是北京的,我媽是墨爾本的。中澳合資,正兒八百的中國人,中國心!”
你看,這句話既幽默又清晰地表明了他混血兒的身份。其實英文句式也差不多,如果你是中美混血(父親美國人,母親中國人),你就可以說:
My father is American and my mother is Chinese.
如果你覺得上面這句話有點長,非得用一個單詞來表達“混血兒”,不要用half-blood,也不要用hybrid,這些詞都太硬核,它們用來描述血統不純的動物或雜交水稻還可以,但用在人身上,顯得無禮了。
請用這個詞:mixed-race
根據牛津詞典的釋義,mixed-race是形容詞,表示“混血的”,造句:
She is a pretty mixed-race girl.
她是個漂亮的混血小女孩。
還有一個詞也可以:multi-ethnic, 前綴multi 表示“多重”,ethnic表示“人種的”(相當于 racial),故multi-ethnic或multi-racial都可以表示“混血的”。
但上述單詞在英國美國也隻是“acceptable”(可以被接受),他們還是更喜歡用“...'s father is…and ...'s mother is…”這個句型來表示混血身份。
文化是語言的靈魂,學習語言切勿忽視其背後的文化,希望大家都能用出有靈魂的語言!
推 薦 閱 讀
哈佛新生46%是富二代,外媒:美國夢開始靠“拼爹”了丨外媒說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長按關注中國最大的雙語資訊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