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08:08:12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打開眼界儀禮漢簡)1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便是“華夏”這個詞,都含有禮儀在其中。所謂“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可以說,禮儀兩個字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無禮儀何以稱“華夏”?中華民族有堂皇的冠服之美,有雅正的語言之美,更有雍容揖讓的禮儀之美……禮儀,是一個人最美的風範。便是中國人接受教育讀書,也是為了“識禮”。

時移世易,禮儀代代不同。今天的學子若要詳細了解古人的禮儀規範,須翻開一部叫做《禮記》的書。而這部《禮記》最早的雛形就書寫在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儀禮》漢簡上。

一卷《儀禮》傳古今

大家都知道,儒家最基本的經典是“四書五經”,而《禮記》就位列“五經”之中。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打開眼界儀禮漢簡)2

清精刻本《禮記》 (資料圖片)

《禮記》簡稱《禮》又稱《禮經》《士禮》,晉代以後才稱《儀禮》。不管叫什麼,大家隻需知道,它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這部書詳細地記述了周代貴族階層冠、婚、喪、祭、朝等各項禮儀規則。快節奏,講效率的現代生活,人們講究一切禮儀從簡,一切以快捷便利為準則。但在漫長的古代社會,我們的祖先從出生到成人,從結婚到死亡,每一個人生重要節點都有一套特定的繁缛的禮儀規範着人們的言行,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怎麼做,都有一套嚴謹的規程讓人們一一遵循執行。當然,這套禮儀主要為貴族階層制定,所謂“禮儀出大家”嘛。

話說回來,禮儀不正是文明的重要的體現嗎,文明引領着人類發展進步。“夫禮者,經天地,理人倫,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中國早在夏商時期就把宗教禮儀發展成禮制,到西周初年,周公制定“周禮”,這已經是很完善的典章制度。流傳至今的儒家經典《禮記》就是周代的禮儀制度的傳承。

《禮記》所載之禮非常龐雜,無法一一詳述,咱們就以《士相見》之禮為例了解了解《儀禮》的内容。這部分禮儀十分詳盡地闡明古人見面時是如何行禮的:下級拜見上級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驸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别時行四拜禮,近别時行揖禮……大家看看,就一個見面禮,竟有如此等差的區别。上下級之間連站向都有規定,從外地歸來行的禮與出門而回的禮都有所不同!比之來自西方的現代見面禮儀——握手禮、名片禮、脫帽禮、擁抱禮等等中國傳統禮儀确實蔚為大觀!

出土于一座讀書人之墓

我們知道,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我們曾經介紹的雞、羊、犬、馬、牛等彩繪木雕都是磨嘴子漢墓群中出土的。被譽為“天下第一簡”的《儀禮》簡是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最具分量的文物。

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儀禮》簡共書27332字。分甲、乙、丙三種版本。甲本内容包括存世《儀禮》十七篇中的七篇,分别是《士相見之禮第三》《服傳第八》《特牲第十》《少牢第十一》《有司第十二》《燕禮第十三》《泰射第十四》。乙本為《服傳》一篇。丙本内容為《服傳》篇别名《喪服》的一篇。

隻是《儀禮》漢簡并非出土自貴族墓葬,它出土于一座普普通通小型單室土洞墓中,這是西漢末年一個普通讀書人的墳墓。普通人沒有墓志銘,曆經兩千年的歲月,墓主人的姓名身份已經難以詳考了。唯有墓中陪葬的錢币及簡牍上書寫的記事文字能判斷出他生活的時代和大概身份,因為在諸多簡牍中,有一枚簡上寫有這樣一行字:“河平口年四月四日諸文學弟子出谷五千餘斛”。“河平”為西漢成帝年号(公元前28—25年),這應是墓主生活的年代。後面的文字則透露出身份,他也許就是所謂的文學弟子,或諸弟子的老師。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打開眼界儀禮漢簡)3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打開眼界儀禮漢簡)4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打開眼界儀禮漢簡)5

《儀禮》簡 甘肅省博物館藏

不管他是弟子還是弟子之師,這位墓主人都是一位勤于治學的知識分子。這批《儀禮》簡被發現時,珍而重之地順置在棺蓋的前端,可見是墓主生前最愛重的東西。并且這批用漢隸書寫的簡牍上有削改和勾畫圈點的閱讀痕迹,說明此經卷是墓主人生前經常閱讀的書卷。生前“手不釋卷”,死後随葬地下,這該是多麼癡迷學問的讀書人啊!

“禮儀出大家”。《儀禮》确實是上層社會的各項禮儀準則。可是,傳承文明并使之發揚光大的不僅僅是貴族階層,普通的知識分子乃至社會的普通民衆更是文明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就如《儀禮》簡上一行行端正秀麗的隸書,蠶頭燕尾、逆入平出,筆勢流暢,工整秀麗,簡直是書法界的奇珍異寶!而這筆端秀的漢隸不過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讀書人之手而已。所謂,大家在民間!

中國古代冠禮及笄禮

現代社會表示成年的年齡為18歲,男女無差别。18歲差不多是高中畢業的年齡,高中畢業若不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就可以走向社會獨自謀生了,以此為成年的界限也算方便合理。現代人也會舉行成年禮,不過,當今成年禮是較為随性的。首先,舉不舉行随意,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有經曆過人生這個特别的儀式;第二,儀式規程随意,沒有固定的模式,按主持人的意願制定禮儀流程。

與現代不同,古代的成年禮——冠禮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禮儀活動。《禮記》有雲:“冠者禮之始也。”華夏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禮則是禮儀的起點。禮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禮儀分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種類型,冠禮屬于嘉禮的一種,它是一個新的成人第一次踐行華夏禮儀的起始。冠禮起源于周代,表示男子已經成年,可以婚嫁,并從此作為家族中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按照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不過,這隻是一般而言。若遇到特殊情況,譬如身為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便提早行冠禮。傳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古代的吃飯的禮儀有哪些(打開眼界儀禮漢簡)6

冠禮 (資料圖片)

與現代社會不同,古代的成年禮——冠禮可是有一套嚴格完整的禮儀流程。

古代冠禮在宗廟内舉行,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蔔筮吉日,然後将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并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行禮時,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每次加冠畢,皆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詞,予以祝福。然後,受禮者拜見其母。再由大賓為他取字。受冠者則改服禮帽禮服去拜見君,又執禮贽(野雉等)拜見鄉大夫等。才算禮成。當然,冠禮在後世也因時因地有變化,并不墨守成規,就算程式略有簡化,但對此項儀禮的重視程度卻不能稍減。

為什麼古人如此重視“冠禮”?

舉行冠禮是要提示行冠禮者:從此将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隻有能履踐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才有資格去管理别人。因此,冠禮就是“以成人之禮來要求人的禮儀”。換句話說,冠禮是華夏禮儀在中國人心中的“奠基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禮定位于“禮儀之始”,給了它極高的文化地位。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陳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