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的鄧麗君,照片裡的鄧麗君……包括沙葉新創作的《鄧麗君》,不同人對這位“一代歌後”都有不同解讀。1月28日換裝後的鄧麗君蠟像在香港揭幕。蠟像穿一襲黑色旗袍。
銀幕上的鄧麗君,照片裡的鄧麗君……包括沙葉新創作的《鄧麗君》,不同人對這位“一代歌後”都有不同解讀。左為2010年一場紀念歌會上放映的影像,上為位于北京的“鄧麗君音樂生活館”的一角。1月28日,換裝後的鄧麗君蠟像在香港揭幕。蠟像身穿一襲黑色旗袍,據悉這是鄧麗君1977年在印度尼西亞演唱時所穿,繡有儀态萬千的孔雀圖案。鄧麗君給人的公衆形象是溫柔多情的“乖乖女”……但人是立體的、複雜的、多面的。不管她是不是公衆人物,她的歌迷是否能接受,隻要符合她心理、行為的邏輯,我相信觀衆看完這個戲後,也能接受她的私密形象。《我隻在乎你》、《空港》都很不錯。最早讓我入迷的,是她在《彩雲飛》中的《千言萬語》,我們今天說了也有“千言萬語”了。那一年,沙葉新曾經在台灣的鄧麗君墓前深深地鞠躬緻意,心中默默許下誓言:“鄧小姐,我寫你,請放心,我一定嘔心瀝血、情深一往,絕不讓你失望。”曆時七年,沙葉新輾轉到日本、法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地采訪鄧麗君的足迹,最終寫就這部紀念“一代歌後”的話劇《鄧麗君》(暫名),該劇将于5月8日(鄧麗君離世18周年)當天在香港公演。這部戲的準備期、思考期很長,終于履行對鄧麗君的承諾的沙葉新,自認與鄧麗君“心相通”。沙老把全力以赴寫好鄧麗君當成自己的“天職”,年逾七旬的他在創作期間更時常流淚,兩眼潸然,實乃性情中人。1月2 9日是鄧麗君的六十冥誕。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特意為展館内的鄧麗君蠟像換上一襲全新旗袍,并于1月2 8日起在蠟像館重新展出。在這樣的紀念日,不少劇迷對沙葉新版的《鄧麗君》也翹首以盼,不過也有網友質疑,寫過《假如我是真的》等内地話劇的沙葉新,真的有把握在舞台上呈現“一代歌後”的傳奇嗎?與高志森、焦媛等香港班底合作,沙葉新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嗎?帶着期待與疑問,南方都市報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沙葉新,聽這位老人家談談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鄧麗君。為什麼遇見鄧麗君?從電視劇到舞台劇,一波三折“某某理事、某某教授、某某顧問、某某副主席———都是挂名的;劇作家———永久的。”曾經,沙葉新名片上數句戲谑式的自我介紹讓不少人印象深刻,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沙老的個性:官位、虛名對他而言隻是浮雲,戲劇創作才是他最關注的事。生于1939年的沙葉新,大半生經曆過不少高低起跌,“挨批,得獎;再挨批,再得獎”成了他的規律,雖然每部作品都會受批評,但沙葉新總能頂住壓力将戲寫完。他說,這跟鄧麗君的精神很有一脈相承的感覺:“鄧麗君為了歌唱,犧牲了童年、學業、愛情和婚姻,歌唱是她的生命。”結緣于譚詠麟主演的電影《假如我是真的》雖然素未謀面,但沙葉新跟鄧麗君之間一直有着奇妙的牽系。沙葉新說:“我們是心靈相通的知己。”1981年讓譚詠麟一舉拿下金馬影帝的台灣電影《假如我是真的》,便是改編自沙葉新的劇作,而該片的同名主題曲則由鄧麗君演唱。後來,沙葉新受鄧長禧(鄧麗君之弟)及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的委托為鄧麗君寫電視劇劇本,這場緣分終于找到了第一個交彙點:“鄧麗君不單是一個了不起的歌星,人品也好,行為很正派,她做過很多讓我很敬仰的事。鄧麗君的一生不同凡響,充滿了戲劇性,所以我當時立馬就答應了。”因鄧長禧去世中斷電視劇創作在資料搜集期間,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為沙葉新提供了很多方便,沙老把鄧麗君的老師、同事、作曲人、填詞人、家人、保姆都采訪了一遍,還翻閱了很多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公開出版的資料,這使得他掌握了比較全面真實的一手資料,“采訪過程中幾乎沒有一個人說鄧麗君的壞話,(說她)很單純、很有禮貌,連傭人都說她好,給小費也比别人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