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今晚與大家分享地支子字。
地支,是為承載生養萬物之土地對萬物之支助。
子為地支第一位,五行屬水,居于北方。地支與一年十二月相應,自夏曆起建曆在子月,陰曆十一月。也與十二律呂相應,十一月子月應在黃鐘。在子月的時候,地氣所發之音為黃鐘。
子字從人子來,象人子初生之狀。地氣生于子,地本屬陰氣所聚,生子是為地中陽氣生發。應時在寒冬,地氣生于子。應日,在夜中也。子為陽氣之初發,萬物得子而生于地。得子氣而生則根基愈深。
子有兩個異體字,一個是孔子時代用的古文子,上面多了頭發。另外一個是西周時期的籀文子,上為頭發左右為張開的雙臂下面是一個幾,象一個幼兒伸開雙臂躺在幾上。
上次有位朋友發的何新解字認為囟應該是心,從子字的籀文就很清楚,囟如果是心,那西周籀文的子字就是最好的例子,囟上有發,自然是頭,跟心不相幹。
今天是小朋友開學第一天,中央一套剛才也介紹了一下說文解字。隻不過都是把文字當成不斷被演變的例子介紹了,把甲骨文金文當寶看了。
根據許慎序文記載,當年泰山時刻有古文字七十多種,篆體籀文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兩種。象形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根據時代變化而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所以從倉颉造字到秦朝,每一個朝代建立都會重新校訂文字。甚至一個朝代校訂好幾次,比如西周初年本來就有象形字,但是周宣王時代的史籀作了籀文重新校訂了文字,根據生活勞作變化而對文字進行更改。相反在漢朝以來後世,文字除了隸行楷草變化并沒有象形文字的深刻象形義理,尤其是草書,字狂心發狂越發得不到文字真意。如果喜歡練書法的最好就是練象形字,比如篆體。
甲骨文金文的解釋都是學者考據論證得來的,并非有傳承,沒有象形字六書造字分析能力的人很容易被迷惑。等六書掌握在手了,就可以嘗試自己分析流傳下來的各種古文字,比如甲骨文。現在很多甲骨文的解釋很多是很神奇的。
明晚跟大家繼續分享地支第二問醜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