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被滅國,經曆了史上最大的恥辱,然而令人們疑惑的是:
這個時候曾經号稱天下無敵的楊家将卻沒了動靜,一直到北宋滅亡,都沒有一個人出來救國。
他們究竟去了哪裡呢?
在這背後難道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影視劇中的楊家将個個都是戰神,楊門女将更是巾帼英雄,但是在北宋遭受恥辱的時候,卻始終沒有出現過楊家人的身影。
早在五代時期,楊家将的第一代掌門人楊繼業就以骁勇善戰著稱了,當時國人還給他起了一個“楊無敵”的外号。
不過在第一代楊家将的身上,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
楊繼業原先就擔任指揮使,因為戰功卓著被升任節度使,後來他還成為了抗遼的名将。
楊繼業一生有三十多年的戰績,但是奇怪的是,在正史上有關于他的記載卻寥寥無幾,甚至在《宋史》中為數不多的記載,竟然全都是說楊繼業的戰績都是以失敗告終。
比如當時楊繼業指揮的一場在太原城的戰役,被敵方以少勝多,楊繼業為了活命,隻能忍辱躲進了壕溝,随後從城牆上順着繩索悄悄逃走,要多屈辱有多屈辱。
難道楊家将一直以來在曆史上都是高估了嗎?
其實不然,最起碼楊家對待君王與朝廷的問題上,絕對是忠貞不二的,當時北漢主投降大宋的時候,楊繼業還在堅持苦戰。
後來他得知了他盡忠的君王竟然已經投降,這才大哭着卸甲。
雖然曆史上對這段曆史的描述隻有寥寥幾句話,但是卻不難看出,楊繼業為人盡忠職守,忠君愛國,即使打過敗仗,但也是值得人們尊敬的将軍。
宋太宗趙光義是一代明君,他久仰楊繼業的大名,所以在北漢歸宋以後,就決定重用楊繼業,封他為左領軍大将軍。
因為宋太宗知道楊繼業對抗遼很有經驗,所以還是派他去抵抗遼軍,那時候的遼國可是曆經好幾朝都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雖然楊繼業在對抗遼軍的時候輸多赢少,但是能數次出兵仍有抵抗的能力,縱觀整個大宋都找不出幾人。
以至于後來就連遼軍看到楊繼業的旗幟心裡都發憷,每每都不戰而走,朝中别的将領嫉妒楊繼業,還曾上書诽謗,但是宋太宗卻直接将奏表拿給他看,這份信任絕對是絕無僅有的。
在楊繼業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都是因為敗于遼軍之手,因誓死不屈,最終絕食而亡。
楊繼業的夫人是山西豪強的折(shé)家之女,也就是佘太君的原型,夫妻二人一共生下了7個兒子,楊家将的第二代掌門人就是老大楊延朗。
楊延朗就是在正史中記載的名字,他遺傳了楊繼業的作風,從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軍事,當時楊繼業還曾自豪地說道:“此兒類我。”
楊家将能夠名震大宋,跟楊家良好的作風、掌門人正直骁勇的性格脫不開幹系。
讓契丹望風而逃的楊家
真正的楊家将隻有三代掌門人,後來宋真宗與契丹簽訂了盟約,從此以後朝廷就再也沒有戰事了,楊家将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畢竟宋代重文輕武可不是說說而已的,那麼楊家将不用再打仗後,他們去了哪裡呢?
楊延昭當家時,依舊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繼續在戰場上為國争光,楊延昭比他父親還要勇猛,當時的遼人還給他取了個外号叫做“六朗”。
因為他是戰場上的戰神,鎮守邊關20年間,遼人看見他就聞風喪膽,所以認為他是天上北鬥七星中的第六顆星轉世。
遼人相信這顆星就是專門克他們的,所以對楊延昭十分敬畏,于是就有了這個外号,後來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就傳成了楊六郎。
楊家将的最後一代掌門人叫做楊文廣,不過楊文廣比起他的父親跟爺爺來要差了不少。
曾經範仲淹在陝西遇到楊文廣,因為欣賞他的才能,就将他收到了自己的賬下,那時候他還籍籍無名,就跟着範仲淹南征北戰。
後來雖然宋英宗将楊文廣提拔成了都指揮使,但是也是看在他是名将之後的面子上,畢竟那個時候原本就沒有什麼仗要打。
楊文廣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施展,一生也就沒有他父親跟爺爺那樣的作為了。
後來遼國與大宋因為幽燕之地産生分歧,楊文廣曾獻上了奪回幽燕的策略,畢竟這一直都是楊家先輩的遺願。
他的理想就是完成先輩的遺憾,收複幽燕,平定北方,隻可惜他還沒等來朝廷的回複就卒于任上,一生就這麼抱憾而終。
在楊家将的故事中,楊文廣是楊宗保與穆桂英之子,但是在正史記載中,根本就沒有這兩個人,他就是楊延昭的兒子。
宋史記載中的确有楊家将,除了這三代掌門人之外,也清晰地記載了楊家的子女們,但是卻沒有一個字提及過“楊門女将”。
楊家将的故事也是在楊文廣這裡終止了,那時候已經是北宋中後期,楊家三代都是為國犧牲,一生都血戰報國,早已經聞名天下。
靖康之恥發生後,金國大舉南侵,北宋的皇帝被金人俘虜,成為了曆史上最為恥辱的滅國。
宋朝重文輕武的局面就是沒有能夠抵抗外敵之人,頻頻被入侵,導緻土地大量流失,皇帝的不作為也讓朝中大亂,滅亡已經是遲早的事。
楊家雖然不像戲曲中說的那樣個個都天下無敵,但是也的确是滿門忠烈,是亂世中為數不多的清流。
那麼在北宋遭遇這麼恥辱的滅國時,楊家将去了哪裡呢?
為什麼此刻沒有一個人出手救國大宋呢?其實現實遠遠比戲曲中殘酷百倍!
後來楊家将去了哪裡?
楊家将在大宋的地位有多高呢?
竟然連金人都對楊家尊敬有加,所以在北宋滅亡後,楊家打算撤離開封,金兵原本想将他們也一起殺了的。
但是最終卻被金兵的首領給阻止了,他感佩于楊家将的精神,允許他們撤走,甚至還護送楊家的人安全離開。
自從楊文廣之後,楊家将就再也沒有什麼記載了,楊家逐漸沒落,也沒有了能領兵打仗之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寒門”。
更重要的是,沒有了曆代精忠報國的家風支撐,其實沒落下去的楊家後人,對北宋朝廷的忠誠度并沒有那麼高了。
眼看着北宋大勢已去,聰明人早已看透了一切,沒有誰還願意為了幾個窩囊皇帝去做無謂的抵抗。
原來楊家能征戰沙場尚且是因為養着不少私兵,不過自從楊文廣之後,他在朝中地位有限,他的後人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别說沒有養私兵的資格,就算是有,他們也沒錢去養,這樣的環境怎麼可能在培養出戰神呢?
其實真實的原因并不是楊家将不願意救,而是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救,就連楊家自己都自顧不暇,四散逃命去了。
在正史的記載中,自從楊文廣三代後就再也沒有了蹤迹,唯一能夠追查的是,楊家的後人在滅國之後,曾經去了山東、陝西、浙江等地生存。
随着時代的發展,楊家的後人已經遍布全國,隻不過具體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已經無從分辨了。
如今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曾經出現過楊家的後人,已經形成了村落,他們有楊家的族譜為證,每年還會按時向祖先祭祀。
其實楊家将的故事大多是在後人編纂的一些戲曲、小說中流傳,在楊家三代忠烈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楊家女将的故事。
這些故事都有被民間添油加醋的成分,人們也将楊家将當成了是救世主,認為他們理應戰無不勝,無所不能。
實際上楊家将的故事能夠流傳,更多的是人們對于和平的渴望,對于精忠報國的敬仰,更希望能成為人們抗擊遼軍的精神支柱。
而現實中的楊家将去了這些被“神化”的故事後,也就沒有這麼神奇了,他們也隻是普通人,三代戰神過後,也不可避免地開始了衰敗。
北宋滅國的時候,楊家早已沒有了救國的能力,加上宋朝重文輕武,最終導緻政權被滅,武官一個接一個的沒落,這才迎來了滅國之災。
縱觀南北兩宋的曆史,赫赫有名的戰将不多,除了楊家将就是嶽飛了,然而嶽飛的結局至今讓人們為之惋惜。
宋朝作為人們心中的第一窩囊朝代,除了靖康之恥的發生之外,人們恨的更多的是嶽飛的遭遇。
所以楊家将沒落是必然結果,宋朝滅亡也是必然結果,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生錯了朝代,被白白淹沒在曆史中,實在讓人心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